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听力理解的认知分析 听力理解的认知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心理过程,是听话人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模式是怎样的,语言背景知识是如何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呢?  相似文献   

2.
(一)听力理解的认知分析 听力理解的认知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心理过程,是听话人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模式是怎样的,语言背景知识是如何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呢?  相似文献   

3.
(一)听力理解的认知分析 听力理解的认知是个复杂的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心理过程,是听话人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模式是怎样的,语言背景知识是如何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呢?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认知过程听力理解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根据听力理解认知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听力理解形成规律的认知技能的分析,对大学英语过程听力理解的课程设计进行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英语学习者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对听力理解过程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听力理解中的认知分析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认知分析的基本原理,充分指导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6.
听力理解能力是影响学生第二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听力理解涉及语篇认知的微观过程和学习者学习策略应用的宏观过程。通过分析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提出的感知、解析和运用三步骤结合的听力理解微观过程,并以O’Malley和Chamot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为理论框架,对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189名学生做了实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使用听力策略,特别是认知策略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听力理解,特别是大语篇理解方面的症结所在,为听力的教与学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声音信号转瞬即逝,一语听力理解是在下意识自然状态下对声学信号的语义解码,而二语听力理解受到语言学、认知、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耗用更多的认知资源,承担更高的认知负荷,为了弥补理解水平的限制,二语听者会采用一语理解以外的认知策略与技巧,这些在大量研究结果中已得到证实。文章旨在探讨二语听力理解的认知策略及过程,以剑桥高级英语教材为分析语料,探析任务类型与认知策略间的契合度关系,揭示教材设计对听力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EFL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分析EFL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资源分配和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在认知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不"超载"的情况下,EFL学习者才能取得最好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因而建议听力课教师从听力材料难度控制和合理的教学设计两方面,帮助EFL学习者减低认知负荷,促进听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听力课是为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开设的听力理解训练课。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就应该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与元认知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微技能训练,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认知法是一种以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法流派.文章通过对认知法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的分析,论述了认知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外语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心理特点,构建大学外语听力教学的认知模式,以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学习效果,促进外语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认知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力理解是人的听觉以及能达到理解程度的诸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认知阶段.所存在的困难是不同的。依据Anderson的认知三段论.分析认知三阶段的关联因素及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听力理解是人的听觉以及能达到理解程度的诸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认知阶段,所存在的困难是不同的.依据Anderson的认知三段论,分析认知三阶段的关联因素及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听力理解是一个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声学信号或刺激,而是主动利用语音、句法、语义等信息去辨认声学刺激,并对声学信息进行过滤、重组、编码和信息整合储存。听力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获得经历认知、联想、自动化三个阶段。自动化就是技能的熟练,表现为速度与准确性达到很高的程度。由于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材料稍纵即逝的特点,学习者的语言技能需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正由于这个特点,学习者会产生时间上和理解上的心理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压力,除了运用语言认知策略外,还需要运用超认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听力不只是一种接受行为,它也包括心理和认知过程。听力理解过程是听者和说话人互动的过程。听力理解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话语的隐含意义。而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认知和语用结合起来,解释了话语的理解过程,显示出较强的解释力。本文试图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探讨听力过程中如何获得话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听力理解过程的本质,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以提取意义;分析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如何恰当地使用元认知、认知和情感策略,以促进和改善听力理解,并讨论了外语教师应如何增加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培养学习者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文章指出:外语教师应结合听力实践,有针对性的对学习者进行策略培训,并给学习者提供使用策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张晓艳 《考试周刊》2007,(26):81-82
EFL听力理解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它不同于简单的技能训练,不是单靠学生的简单重复学习就能完成的。它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心理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智技能训练过程。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对EFL听力理解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因此,听力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教会他们运用学习策略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理解过程,是学习者将声音转化成交际意义的过程,是在人脑中进行的无意识过程。留学生在汉语听力理解方面的具体学习策略从认知的角度都可以找到其心理依据。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适时改变教学策略,就能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中,由于对"听力理解"的本质的误解,多数学生将听力过程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编码一解码"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听力技能的发展.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听力理解的本质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并探讨了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过程。因此,听力理解需要认知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学习者要达到有意识的学习,必须学会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掌握策略运用中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听"是理解的前提,是交际的基础。听力过程是知识体系不断同化、吸收、理解的复杂过程。在听力活动中,重视可利用性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以及语篇知识等认知结构的巩固和激活,能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