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桂学 《成才之路》2010,(20):64-64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史料的运用,即是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因为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龆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有句名吾“史学就是史料学”。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提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学工作者总是根据史料来认识和重构历史事实的,通过史料呈现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揭示历史本质。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沦从史出,史论结合”。  相似文献   

3.
传统历史证据观已不能解释史学史中的变化,亦无助于当代历史研究。其主要错误之一是颠倒了历史证据与史料间的认识关系,从而导致历史证据的认识问题往往被替换为史料的认识问题。造成此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源自"想象"而非实际。文章从历史学家的具体实践出发,勾勒出一种大异其趣的历史证据观。事实上,主体首先认识历史证据,随后才了解史料;史料的认识论基础来源于历史证据,其意义在于成为历史证据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美国历史教师重视史料的运用,注意利用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再现过去的面貌与形象,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强调史料的“证据”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属于“过去”,发生在过往时光岁月的“情境”之中,内涵丰富而内容多样,故特定历史的“内容”“情境”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杨春华老师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史实和真相如何呈现、以往历史教学意涵的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意义的思考,尝试用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路径、教学叙事和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揭示“图像证吏”的课题,用“重访过去:如何切入抗日战争史基于史料的脉络和机理确定‘图像证史’的教学立意”“‘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日战争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料教学’的具体方式”“守望人性: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史基于主题的内容和意涵体悟‘新文化史’的价值取向”,寻找历史教学中“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呈现方式,引领学生从生命、人性、文明的“新文化史”视野,理解抗战历史,拓展历史教育的视界。  相似文献   

6.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不能凭空产生,应以史料为依据。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切入点是积极开展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在选择、运用和解读史料的时候,必须审慎、缜密和严谨,不仅要关注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要关注证据的指向性和解读度。围绕史料设计的问题要准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要面向全体,符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属于过去式,人们只能通过过去遗留或保存下来的史料去辨析、推理,形成合理的认识。这里的“辨析”“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就是一种历史解释。课程标准同时提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历史发生在过往时先岁月的“情境”之中,内行丰富而内容多样,故特定历史的“内容”与“情境”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杨春华老师以人教舨历史必修!“抗日战争”一课为例,围绕抗日战争真相怎样呈观、对以往历史教学意函做何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意义等问题,尝试用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路径、教章叙事和课程资源,揭示“图像证史”课题的价值,用“重访过去:如何切入抗日战争史——基于史料的脉络和机理确定‘图像证史’的教学立意”“‘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日战争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抖教学’的具体方式”。守望人性: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史——基于主题的内容和意函体悟‘新文化史’的价值取向”,寻找历史教学中“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呈观方式,引领学生从生命、人性、文明的“新文化史”视野,理解抗日战争历史,拓展历史教育的视界。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性 有老师反对“教历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析历史,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提出“学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通过学历史‘学会行动’,将历史的知识和认识融化为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以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这正是当前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误区所在。所谓“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而来?为何正确?“真正的教师会注意,不要在讲台上,把某一种立场灌输给学生,无论其方式为明讲或暗示。因为以‘让事实自己说话’的方式……是最欺骗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徐蓝教授认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史料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历史试题尤应重视史料的引用和设问的引导。文章试以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第38题为例,从“史料类型及其与设问之间的逻辑”、“史料剪辑与有效信息的提供”、“问题设置与三维目标的达成”三方面.解析如何在史料与设问的设计中提升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任鹏杰先生在《历史教育中哪些知识有价值且值得学习》一文中指出:“弄清历史知识‘是’的过程,就是准确建构历史概念(定义)知识的过程,就是‘回归历史现实本身’的过程。……准确建构历史概念知识,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之基,据真,方可言善言美,拓展更多价值。”诚哉斯言,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和学生观,高考历史复习课必须越常规探索新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应该从“重构教材,营造宽松和包容的氛围”“引入‘学术争鸣’,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和“树立‘全面性’评价观,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三方面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历史教学》2007,(8):27-28
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曾经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者何也?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1](p.40)史料承载的是历史信息,是人们认识历史的桥梁.因此,古今中外的历史工作者对史料都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课改后,中学历史教育从业者也从一开始的困惑、彷徨到现在的接受与适应,逐渐改变了“历史知识带有过去性,很难‘体验’”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感知历史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其中就有情境虚拟法。情境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2011年第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使此类开放性试题在全国卷中独立“门户”。2012年第41题“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这种题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史学界倡导“问题史学”多年,影响深远。王加丰教授在《试论年鉴派的“问题史学”》中是这样介绍的:“‘问题史学’是一种以‘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把科学性与有用性相结合的历史学。‘有用性’主要指的是从现实问题出发研究历史,通过历史研究解答现实问题或提供借鉴和思考材料,满足现代人多方面的需要。‘科学性’主要指的是历史著作应该完全基于历史事实而写成;历史观要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冯一下老师《把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7期)一文认为“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求真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指出“真实的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从中挑选出典型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作为历史教学的内容.足也,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费心思去虚构‘历史人物’呢?”因此.他“呼吁全国历史教学界的同行行动起来,清理一下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人物.把没有史料依据凭空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人们无法对它亲身体验,因此,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史料。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学习历史,认识和掌握一些历史资料,学会一些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21世纪高中历史新教材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阅读障碍小,且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更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以养成辨别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