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赏识教育的理解 对于"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193页中的解释是这样的:赏——即赞美之意,识——即肯定与认可.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所以,依我之见,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的教育理念.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事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在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潜能和取得成功的一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赏识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那么学生一定会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3.
正"赏识教育"就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学生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注重"人文性",是素质教育的法宝。语文学科作为基础人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发挥赏识教育作用。一、利用课堂时间,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肯定学生,给学生自信。现在的中学生虽然极想  相似文献   

4.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在做事、学习中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赞扬。事实证明,赏识教育比起之前的"挑错"教育来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办事能力。针对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与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实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训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给予赞扬的教育。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这种教育方法应用在实训教学中,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实施赏识教育激励转化后进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于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亲身尝试和体验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遵守纪律、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后进生及其转化这一棘手的问题,适时、合理地实施赏识教育,积极、灵活地运用关爱、尊重、肯定、赞扬等情感与激励融为一体的赏识策略,能够唤醒后进生原有的暂时迷茫的"良知",激活后进学生自我规范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赏识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那么学生一定会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8.
曾瑞芬 《教师》2014,(10):29-29
正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识字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枯燥,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创设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说得结结巴巴,都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能勇于展示自  相似文献   

9.
对赏识教育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凤 《职教论坛》2005,(20):50-51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予以肯定、表扬,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以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赏识教育使受教育者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力量,帮助受教育不断得到成功和最佳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姜艳  张杰 《黑河教育》2010,(3):34-34
所谓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一种普通而又神奇的方法。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认可,学生也无例外,他们更是希望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在别人的赏识中,学生能够更加强烈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赏识学生要出于一份爱心,流露一份真情,表现一份关心,体现一份热情和理智。在大力推进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陈燕云 《考试周刊》2012,(79):106-107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鼓励为原则,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本文主要就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来实施赏识教育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赏识激励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促使每个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赏识教育注意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条件和学习基础,善于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鼓励、期待、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手段,展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的巨大魅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不少老师或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使赏识教育“变形”或“变味”,走进了“怪圈”或“误区”。主要表现在:   1.把赏识教育误为赞扬教育,甚至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盲目肯定。盲目肯定,容易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产生不切实际的抱负水平,结…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14-15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从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出发,阐述了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赏识,因为赏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挖掘其学习潜力,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还有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在班级管理中,我运用了"拇指"教育,这种"拇指"教育就是一种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赏识教育已是现代教育中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学方法之一,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身心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志 《成才之路》2009,(29):I0009-I0009
“赏识”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以为赏识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因努力而得到教师赞扬的孩子,他们会越来越自信;即便在失败后,他们也不会怨天尤人,反而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太少或在处理问题上采用不恰当的策略所造成,为此,他们会更加努力。这只能说明一点:教师适当的表扬或赞扬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赏识教育应遵循客观性、适度性、差异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一、正面表扬孩子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