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做好这一点必须遵循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早在两千年前,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良师益友,她能牵引学生走进神奇美妙的文言文世界,会引领着学生去采摘学习文言文的成功果实。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一、以"读"激趣,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文言文的教学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文言文涉及的语境与现代环境有着巨大差异,再加上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过于注重字、词的讲解,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很差。那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倡导"少教多学"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少教"就是要把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释放学生内在探究的能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激发兴趣——"少教多学"的前提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之"、"乐之",他们的学习热情必然高涨,求知欲必会异常强烈,学习起文言文来就会以苦为乐,乐此不  相似文献   

4.
我们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教师要讲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一、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文言  相似文献   

5.
蔡伟 《语文天地》2013,(1):46-47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可谓问题重重,弊端种种。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真正体味到"好学之乐"。要激发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学习意义激趣...  相似文献   

6.
李维林 《中学理科》2007,(12):83-83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教材的内存因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9)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始至终保  相似文献   

8.
杨学义 《语文天地》2012,(24):71-7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必然要求。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读中学期间成绩并不好,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最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可见,激发学习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就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高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沉闷局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全面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热情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学习"好之"、"乐之"方能提高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方能做到  相似文献   

11.
<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象,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去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并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有重要价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只要老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文言文。否则,学生面对文言文就会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注重兴趣激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和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使之有效推广、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三方面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激发参与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研究性学习有效推广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彻底的摒弃精英主义价值观,树立教育大众化、教育全民化的价值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真正实现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价值。具体作法有:1.采取丰富…  相似文献   

14.
谢江流 《广东教育》2003,(10):24-24
在文言文教学这一领域,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疏通字、词及句上,而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作附加物,这就难免使文言文的学习味同嚼蜡。笔者认为,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开掘文章思想内容,研究作者写作上的匠心,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得到强化,在阅读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疏通文句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教者所设计的问题可考虑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激发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在讲授每一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文言文,兴趣最重要。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看过来;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读起来;也可以将历史重演,让学生嗨起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促使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投入状态,出现惊人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刺激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数学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诱导和培养,使之好学、乐学应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韩玉平 《成才之路》2010,(12):33-33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张向海 《考试周刊》2011,(24):55-5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和养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确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课题。语文教学,同样要造成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热爱和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一、诵读法教学有哪些优点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采用老师串讲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听和记的机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难以提高。(二)老师的过细串讲和繁琐分析占去了大量课堂时间,老师累得半死,学生却不甚了了。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文言文诵读法教学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优点:(一)激发兴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诵读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索新知。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运用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适合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带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