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山水诗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以山河湖海、风露花草、鸟兽虫鱼等大自然事物为题材,描绘其生动的形象,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表现作者审美情趣的山水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诗歌。这种诗歌是直到晋宋时代才产生并奠定基础的。比起写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歌来,它晚出了许多个世纪。山水诗所以出现如此之晚,究其原因,大抵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水平的限制,另一是儒家诗教的束缚。首先,就人类认识与欣赏自然美的水平而言,它不能不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知道,人类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大自然才逐渐成为人们的欣赏对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是以表现自然为主题内容、以自然美为审美主体的文学作品,山水作为题材进入诗歌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山水诗的正式成形是在晋末宋初,会稽文化氛围促进了山水诗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相融。唐诗艺术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峰.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唐诗的意境创造进行了划时代的开拓.尤其是山水诗的意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形态.此文从三个方面对唐代山水诗意境的独特之处进行探讨.对于人们把握唐代山水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范大学丁成泉先生,积数年心力精心结撰的《中国山水诗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山水诗和自然美研究的空白。山水诗史的研究,难度颇大:一是千百年来,由于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以及“诗言志”传统的束缚,使山水诗的研究起步甚晚。客观上,中国历史深嵌于中国诗歌之中,大量的借物言志的抒情诗与表现自然美规律的山水诗杂揉一起,难以厘分。二是我们民族虽然创造出大量精美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受到世界其他民族的喜爱与艳羡,却没有形成自然美的理论,没有总结出山水诗创作的系统艺术经验。只是到了清代,沈德潜、叶燮、乔亿、朱庭珍、魏源等,才对自然美的本质有了些微理解,才开始探寻山水诗创作的艺术规律,但仍谈不上科学化系统化。这就造成了山水诗研究中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6.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人杨万里因其在自然山水诗创作领域中的巨大成就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具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诗人.但文学史对他的关注一般只局限于其自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质,并未深入发掘其创作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蕴.通过对他文学思想内涵与外延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形态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扭转了宋诗的理性化品格;将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明清"性灵"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山水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即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山水成为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时,才逐渐形成。自然山水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审美对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已经感受并认识到自然山水的美即在于美的自然山水本身,于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眷恋也就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和时代风气,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画(以及山水诗)开始出现并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南朝时期佛教快速发展,诗歌领域里开始出现新的创作题材——游寺诗。南朝游寺诗的产生与帝王对佛教的推崇有关,常有帝王皇族主持游览佛寺的活动,整个社会出现崇佛气氛,文人亦受到此种现象的影响。游寺诗属于古代山水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体现着景色描写与佛理阐述的统一。这种新的诗歌题材的出现,亦推动唐朝游寺诗的繁盛。  相似文献   

11.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虽然不是文学批评专著,但却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论资料,其中还包括美学史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品藻人物与文艺批评的关系;可以看到六朝丈论的新概念;可以了解到有些概念如何从论人而引入论文的;可以看到,在山水诗盛行之前,人们时山水的自然美是如何认识的,魏晋玄学如何影响到文艺批评,我国文学批评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等.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印度文学中,梵语诗歌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发达的艳情诗以及对爱情大胆浓艳和细腻缠绵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印度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和肯定;同时,人情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使梵语诗歌的自然景色、自然美和人情美兼而有之,情景交融中自然流露出诗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别,在盛唐时代达到艺术顶峰,而《楚辞》中所透露出的山水意识正是山水诗歌由萌芽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中的基石。文章主要从《楚辞》中的山水观、山水意象、对山水的初步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楚辞》中的山水意识,从中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断亲近的过程,也可以探讨出山水诗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中国山水诗源流演变过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其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从其山水诗意象的自然美角度考察,其诗真正贯彻了自然、清新、质朴、淡雅、和谐的审美观。其山水诗意象的经营,既不被动无为、单调枯燥,也不大红大紫、铺张渲染,既非客观照相,也不刻意雕饰,在看似不经意间,剪裁、布局、点染,尤其擅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幅幅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自然美图画,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妙境界。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中国山水诗源流演变过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其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从其山水诗意象的自然美角度考察,其诗真正贯彻了自然、清新、质朴、淡雅、和谐的审美观。其山水诗意象的经营,既不被动无为、单调枯燥,也不大红大紫、铺张渲染,既非客观照相,也不刻意雕饰,在看似不经意间,剪裁、布局、点染,尤其擅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幅幅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自然美图画,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妙境界。  相似文献   

16.
长于言志抒情的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一贯重视对自然的描写。早在《诗经≥,就开始把自然和自然物作为客观的对象加以描绘,为以后文学中山水风物的描写建立了根基。到了东晋、刘宋之际,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更标志着自然已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观赏的对象,这比起西方则要早一千余年。它们与我国古代自然思想的流行,有非  相似文献   

17.
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背景下,别离之情成为南朝山水诗中的重要情愫,别离美景、故乡和朋友渐渐演化成山水诗中的主题,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姚星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妙笔,艺术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祖国山河的美丽画卷。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山水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为光彩夺目。李白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千百年来,古代诗人为它写下了无数诗篇,描绘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内容浩繁,美不胜收。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枝奇葩,仅中小学课本就收录六十多首(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下面笔者就以语文教材为例来谈谈古代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本不是“山水诗人”。他也没有写多少山水诗。但他为数不多的山水诗却在古代山水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赏读他的《望天门山》,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