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首要条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观察,因为科学是一门实验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对周遭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以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学生在课内外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是种植、养殖等实践活动中的新发现、新收获等。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实验这一教学形式,紧紧抓住实验目的、操作过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几个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科学课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逐步发展科学思维,使科学课因有效的实验而焕发更多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唐艳华 《辅导员》2010,(14):32-33
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探究就意味着研究未知的知识,作为科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养蚕""植物的一生"等学习内容,学生必须进行长期地坚持观察,及时真实地做好记录、汇总分析研究。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方案动手操作。下面以《我看到了什么》一课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小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重要活动,也是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其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措施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的参考建议,即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实验观察目的;丰富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综合观察;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性观察;评价观察结果,巩固学生观察能力;渗透观察方法,加强学生自主观察。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文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直观感性知识,积累直观感性经验的源泉,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中学生活动与探究很多,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课,好奇心很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他们看到化学实验新奇多变,生动有趣,很激动,但学生往往凭借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某一现象观察,而忽略某些重要现象。如果只笼统地让学生看实验,而不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的有目地的观察,那么学生就可能将次要的现象,当成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理解自然规律的经验基础,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光和影”一课中,教师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创新实验教具,增强了实验的可探究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清晰而准确地观察到影子的变化,推知成影的规律,进而形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科学观察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在低年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基于学生感知觉规律,学生归纳、演绎、类比的科学思维方式,观察实验数据的收集、记录与表达方式维度的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并通过案例加以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学习科学必要的手段.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形象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朱琦 《科学教育》2006,12(1):9-10
新教材《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主体由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构成,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思考等各种基本或探究的活动。教材突出科学探究,以实验活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二期课改中提出,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而实验教学正是为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实践的契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笔者试从几方面就《科学》实验教学作以下初步探讨。由于六年级学生刚接触这门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实验观察和制定实验…  相似文献   

11.
贵在得法     
1.打破误解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连记叙文都写不好,哪能写什么科学小论文?把它看得很神秘、高不可攀,认为自己长大了再来学会写也不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他们在课内外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和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特别是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的科学观察。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偏差,如:重推理轻实验,物理课成了纸上谈兵。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实践手段,通过某些物理现象的再现,使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科学的思维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这又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物理实验的观察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加上科学的分析推理,使学生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因为通过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绘图、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教学强调以探究为核心,而要取得探究活动的预期教学实效,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预设活动细节,精心准备典型材料,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推进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并进行合理的活动延伸。一、充分预设活动细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充分预设教学细节生成资源,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紧扣细节,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就能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就能让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应在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可以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一丝不苟地操作和观察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实验中现象、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来培养学生勇于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汪洋 《辽宁教育》2008,(1):66-67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物学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资料分析、探究、设计、技能训练等等多样的形式。结合这些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探究问题的来源及探究过程的特点把探究性学习课程划分为资料型探究、科学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型探究四种课型。本文主要探讨实验探究课型的教学行为设计。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探究活动,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实验教学是实施科学教育的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探究和验证科学的某些特性、规律和原理,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实验能力,贵在导引,实验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施“导”促“练”、促“学”。那么,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施“导”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总结提出了“四导(疏导→指导→引导→辅导)”教学,通过“四导”使学生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掌握每个实验。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1课前疏导与实验有关的知识每个实验都涉及诸如实验原理、设计思路、方法步…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验是近几年来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由于这类试题强调以科学活动为背景,主要通过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并鳃决问题,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悟学科知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魅力,因此,此类题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应小敏 《科学课》2014,(5):107-108
数据分析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抽象出数据所揭示的事物的特点或规律,让数据“说话”。 1.观察先行,提高分析能力 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相关实验数据并初步整理后,老师通常会抛出问题: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由于学生没有一个静心思考的时间,往往会习惯性地猜教师可能想要哪个答案,他们不一定能够从数据表或图中找到规律,这对学生的分析思考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