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泰勒时代,理论运动发展至今,教育管理理论科学观一直处于“涨落”的状态,科学观决定了在教育管理中研究领域的范围,并影响了研究范式的采用。走出当代教育管理领域理论范式之争的混乱局面应当从转变科学观开始。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的“领域普遍”发展观尽管有其合理因素,但它那过于普遍化的阶段和结构概念需要进行新的调整;而以模块论为代表的“领域特殊”观则因过于极端而成为一种狭隘的领域特殊观。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发展研究来说,一个关键的方法学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既能优化皮亚杰普遍发展观又能克服极端领域特殊观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儿童发展观上的领域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智力稳定性信念内隐智力观可分为实体观和渐变观。该文从智力稳定性信念角度回顾了近20年来学业领域中内隐智力观研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智力成就领域中动机模型的验证和发展研究、家长教养行为与其内隐智力观的关系研究以及内隐智力观的干预研究,并且总结了学业领域中内隐智力观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科层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范式下的三段式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其“基础观”的基础之上的,而其基础观又是以领域一般性理论为前提的。过去由于我们很少触及其基础观,导致对这一课程模式的批判无力。而这一课程模式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本文以领域特殊性理论为工具,从其基础观出发,对这一课程模式的错误进行批判,并试图建立以“项目”和“实践”为核心要素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领域理论观的探讨是近期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道德与习俗的区分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概述了两者区分的提出,并就两者的本质属性、判定标准、后继功效以及有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恰当地了解和把握道德和习俗及其他有关领域的性质和联系,对道德发展的研究和道德教育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课程观与职业教育课程观之比较■杨武星所谓课程观,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哲学观、教育观,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学等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关于课程的基本观点和一般看法。即关于什么是最好的课程,如何处理课程领域诸关系的看法。它是进行课程开发和管...  相似文献   

7.
所谓儿童认知模块性,是指把儿童认知发展理解为实质上是许多功能上独立的单元(模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思路是对世界范围内儿童“领域特殊性发展”研究浪潮的一种响应。本文集中探讨了关于儿童认知模块性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在确立认知发展模块性的基本涵义基础上,着重论证了在什么意义上认知发展是领域特殊性和信息封闭的,从而表明儿童认知发展的模块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哲学是21世纪新兴的一个哲学研究领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要探讨6个问题:(1)什么是认知;(2)认知哲学的含义是什么;(3)它与相关学科是什么关系;(4)它与哪些领域相关;(5)它的哲学立场和研究域是什么;(6)它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是认知哲学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必须回答的。  相似文献   

9.
以科层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范式下的三段式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其“基础观”的基础之上的,而其基础观又是以领域一般性理论为前提的。过去由于我们很少触及其基础观,导致对这一课程模式的批判无力。而这一课程模式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本文以领域特殊性理论为工具,从其基础观出发,对这一课程模式的错误进行批判,并试图建立以“项目”和“实践”为核心要素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发展史上,有自然科学观、人文科学观、超科学观等观点或理念。文化心理学现在对上述心理学“现”批判性继承基础上,主张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中,深入探讨文化心理观下的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者生存方式应有的内涵,扩展实证科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