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脑电图主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而神经系统的发育是速度素质的基础.本论文旨在研究正常青少年儿童随年龄增长的脑电发育特征,分析其与速度发展的关系,以期找到利用脑电图特征来预测速度的可能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广元市620名6-16岁中小学生,采用Nation9128W数字化脑电图仪测试其安静闭目清醒状态下脑电图,分析各导联绝对和相对功率,并同时测试其50m跑成绩.结果:(1)6-16岁儿童少年脑电各频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δ、θ、α1波相对功率减少,α2和β波相对功率均增加,并且6-11岁和13-15岁是α2波的快速增长期.(2)男生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期为6-15岁,女生为6-12岁;男生速度敏感期为6-10岁和12-14岁,女生速度敏感期为6-9岁.(3)高速度素质儿童的50m成绩与α2%的相关系数为-0.64,而与θ/β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71.结论:儿童少年脑发育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特征,具有快速增长期,6-10岁为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α2相对功率和θ/β比值是儿童速度素质发展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117例运动员a脑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电图的α波是评定大脑功能的重要客观指标。对117例运动员脑电图α波的主要成份进行分析认为;1.运动员的α指数,α频率,α串长于少年时期已达成人水平,而α波平均波幅及最高波幅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沉静期则随年龄增长有延长趋势;2.少年运动员神经细胞代谢较旺盛,内抑制较差;3.女运动员大脑细胞代谢强度较大,沉静期长于男性,可能为保护性抑制较强。本文还在117例运动员脑电图α波的主要成份之间求相关,这些数据可为运动员脑电图的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脑电地形图观察太极拳运动前后脑电信号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神经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安静状态的脑电信号,计算并比较各波段的功率值。结果:与太极拳运动前安静状态比较,运动后即刻慢波(δ波、θ波、α1)波功率值60%以上脑区表现为下降,而较快波(α2波、β1波、β2波)功率值70%脑区上升;有6个脑区的脑电总功率值增加。太极拳运动后,被试者安静状态下慢波(δ波、θ波、α1波)70%以上脑区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快波(α2波、β1波、β2波)70%以上脑区功率值下降;5个脑区的总脑电功率值有所减少。结论: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能够使快波(β波)功率值升高,慢波(θ波、δ波)功率值降低,且β波功率值的升高主要集中在大脑右侧区域,提高了两侧大脑的协同化;太极拳运动后安静状态,50%的脑区功率值较运动前的安静状态有所下降,提示可将太极拳作为运动员的放松手段;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安静状态下额区的脑电功率值都有所增加,提高了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5年陕西省10个市、1个区,城乡3-6岁组男、女幼儿共计3 520人的体质监测结果,对我省幼儿身体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3-6岁期间幼儿素质发育水平增长迅速,上、下肢、腰腹肌力量、平衡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男优于女。柔韧性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优于男。城乡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儿童乒乓球运动员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表象训练的研究,以往均以成人和青少年为对象,那么儿童运动员能否进行表象训练呢?作者对40名7~10岁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他们能够掌握放松与表象训练的方法,并能通过这一方法提高念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研究未发现表象训练可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表象时积分肌电图表现出的肌张力水平.脑电图测试结果显示出儿童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表象时左右枕区和左右运动区2~7.9赫兹的功率比下降,左右运动区11.1~27赫兹的功率比也下降,各部位8~11赫兹的功率比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速度素质为研究对象,以儿童青少年(8~21岁)为测试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探析基于生长发育的速度素质特征,以及界定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阶段为目的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以50m跑反应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指标有效性;儿少速度素质随年龄递增呈稳步提高趋势,但不同性别的增幅各具差异,呈一定的阶段性;另外,将儿少速度素质发展阶段划分为萌芽期、敏感期和稳定期能科学界定基于生长发育下速度素质自然发展规律的年龄区间,以期为儿少速度素质训练提供有效参考,以及促进不同阶段速度素质发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对比3种常用骨龄测评标准在当代儿童青少年数字骨龄片评价应用中的差异,分析不同标准在数字骨龄片评价应用中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观察中外儿童骨龄发育的差异及不同年代中国儿童骨龄发育的规律,为我国当代儿童骨龄评价提供建议。方法:分别使用G-P图谱法、CHN法和中华-05法(RUS-CHN)对6~16岁4 149名(男2 096名,女2 053名)当代儿童青少年的数字骨龄片进行判断和评价,对比不同方法的测评结果。结果:1)在6~16年龄组,RUS-CHN测得的骨龄值最接近于生活年龄,CHN测得的骨龄值均高于生活年龄,同时,CHN法骨龄值均大于RUS-CHN骨龄值,男生组2者差值处在0.4~0.9岁之间,女生组处在0.6~0.9岁之间。2)G-P图谱法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测得的骨龄结果不一致,9岁前测评结果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骨龄值小于生活年龄,女生骨龄值接近生活年龄;9岁以后,骨龄值均大于生活年龄,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龄值与生活年龄的差值逐渐扩大。结论:1)不同骨龄评价标准对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测评结果差异较大。RUS-CHN法更适合当代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测评。2) 相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白人儿童,目前我国9岁以前的男童腕骨骨化中心,特别是尺骨骨化中心发育较晚,表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女童的骨龄发育水平基本接近于白人女童水平。进入青春期后,我国当代男女儿童青少年骨龄发育均有明显的提前,特别是骨龄发育速度逐年加快,出现了提前发育成熟现象。3) 对比CHN与RUS-CHN的测评结果可以得出,通过近三十年的生长发育,我国男女儿童的骨龄发育普遍提前了0.4~0.9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9~20岁203名普通大、中、小学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讨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发育特征.利用Kinitech等速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60°/s、120°/s、240°/s 3种速度的等速测试.结果显示: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同侧屈肌与伸肌比较,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各年龄段伸肌均大于屈肌,在60°/s测试条件下,差异在9~14岁表现出显著性(P<0.05),在15~20岁表现出高度显著性(P<0.01),在120°/s测试条件下,左侧差异在14~20岁表现出显著性,右侧差异在15-20岁表现出显著性;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值在同一测试速度下,随年龄的增大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同一年龄H/Q的值随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结论为:9~20岁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随年龄增大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用文献分析、社会调研等方法,深入挖掘、分析浙江省2000年、2005年、2010年3次3~6岁幼儿体质调研数据发现:除柔韧素质外,浙江省3-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童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方面好于女童,在柔韧素质、协调性素质方面则逊色于女童.5-6岁是浙江省幼儿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男童的柔韧性与年龄呈反比趋势,伴随年龄增长而柔韧性下降;女童4-5岁则是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了科学促进浙江省3-6岁幼儿身体素质发展,提出转变育儿观念、教养方式、合理营养膳食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依照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年龄分段和全国少年分龄标准,探讨了我国少年女子(13~15岁)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米及2个5米分段速度与成绩的关系,建立了我国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与成绩的模式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9~20岁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动肌力测试,探讨青少年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发育特征。方法:运用Kinitech等动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进行60°/s、120°/s、240°/s三种速度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PT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PT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年龄男生比较,在同一速度下同侧屈伸肌有较大差异,且在各年龄段伸肌的PT值均大于屈肌,在60°/s下,差异在9~14岁有显著性(P<0.05),在15~20岁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120°/s测试条件下,左侧差异在14~20岁表现出显著性,右侧差异在15~20岁表现出显著性;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同一测试速度下,H/Q值随年龄的增加显示出减小的趋势;同年龄段男生的H/Q值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结论:9~20岁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随年龄增大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灵敏测速仪对我国儿童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进行了测量与评价。提出了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是由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随机应变能力组成。并针对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特点,建立了(11~15岁)各年龄段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速度素质敏感期11岁男生身体素质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11岁儿童少年男生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经分析,身体素质各个代表因素对速度素质的代表指标50 m跑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进间30 m跑>100 m跑>50 m×8往返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10 s立卧撑>抛实心球>立位体前屈.为提高速度素质提出合理建议.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重点提高速度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天水地区中、小学7—18岁学生的调查结果,从年龄发育规律、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年龄发育规律:男生在18岁前,女生在16岁、17岁前六项身体素质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并达到高峰值.2.性别差在现为,随年龄增长男女之差呈显著增大的趋势.3.在城乡差异上,速度项目和上肢力量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耐力项目则乡村学生优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北京市义务教育全年龄段学生有氧耐力发展趋势,同时建立相应评价标准。方法:以北京市4658名儿童与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15 m渐进性有氧耐力跑为测试项目,采集其5次有氧耐力成绩,运用“LMS chartmaker”软件构建以15 m PACER为测试项目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全年龄段学生有氧耐力百分位数曲线和评价常模。结果:运用LMS法拟合的北京市6~15岁学生有氧耐力发展曲线趋势均呈稳步上升-趋于平缓-再上升,男生曲线波动滞后女生1岁,且始终位于女生曲线上方,2条曲线呈“收腰喇叭状”形态;女生相较于男生,群体内部有氧耐力水平分化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研究,划定了6~15岁学生15 m PACER成绩的四级评价标准。结论:构建了北京市6~15岁儿童与青少年有氧耐力发展曲线,划定了区分性别和年龄的15 m PACER评价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体能的筛查、分析及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4 973名温州城市汉族青少儿为样本,以《中华05》和《CHN》标准评价各年龄组的骨龄,并与北方沿海城市大连儿童青少年相比较.结果:温州儿童青少年骨发育也表现出了加速的长期趋势.温州儿童出生后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低于大连儿童,5岁以下儿童期和青春期更为显著.但除了5岁以下的温州女孩骨发育比大连儿童延迟0.3-0.6岁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的骨发育速度基本一致.结论:修订标准《中华05》适用于温州儿童青少年;温州与大连儿童成年身高、体重的差异主要由5岁以下年龄段和青春期的生长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7.
做好选材工作,挑选具有天赋条件和运动才能的儿童少年进行早期科学训练,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实验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跳高运动员选材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北京市跳高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不足,大部分运动员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不大,但有部分骨龄超龄大于2岁;运动员的选材形态水平普遍较低;素质测试中的30 m跑成绩较好;专项成绩男、女14~15岁运动员成绩均不理想,与标准相差较大.为以后科学选材和科学的基础训练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5年、1995年和2000年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规定,对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00年15年间,陕西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都有了一定幅度提高,发育速度处在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2)城乡学生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有了不同程度改善.3)机能指标方面,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增长值出现了持续负增长,但是,在1995-2000年的5年间,肺功能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4)身体素质的总体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其中,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幅度较小,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大,力量素质呈现小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9.
发展儿童足球,是"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具体体现.在3-6岁儿童足球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特征和足球人才培养规律是教学的关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和长春市多家开展儿童足球教学的幼儿园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儿童足球教学手段及存在的问题,从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角度,针对3-6岁儿童足球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 、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云、贵、川西南三省6个世居少数民族青少年1995-2010年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西南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身高长期生长趋势减缓,体重、胸围长期生长趋势仍然存在;各民族间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族、羌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位于其他民族前列;各族青少年青春突增期、突增高峰年龄出现提前;食品卫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