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廷津 《新闻窗》2012,(5):43-44
著名记者李普说:“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了它、报道了它。”发现新闻、抓新闻,对于信息价值大小能有正确的判别能力,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新闻敏感能力,即具有发现新闻的“特异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所说:“新闻记者是什么人?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口望者。”  相似文献   

2.
某晚报记者去年曾通过模拟测试,写了一篇《你有同情心吗?——一次现场模拟测试实录》的报道,新闻界颇有异议。这几位年轻记者装扮成盲人、孕妇,去测试路人有没有爱心、同情心。电视上已见过类似的“策划”,初看挺新鲜,再一深思,这种名为采访,实为制造新闻的活动实不可取。因为那事实并没有发生,只不过是记者模拟、“制造”出来的,这怎能叫新闻?新闻应遵从事实是第一性、报道是第二性这一原则,采访不过是挖掘新闻、发现新闻的过程,绝对不能无中生有或去制造,其中的界线是可以把握住的,一种是制造、一种是挖掘。至于有人说这是…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新闻界大多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但我们在“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中,会觉得可以将“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言以文远“传”以“播”重 如持“新闻无学”观点者,一些人认为新闻不过是向受众传达信息而已,不需文采;或日新闻是“易碎品”,以“快”取胜,无暇雕琢以显文采。此是对新闻的偏见、浅见或日谬见、成见。 诚然,新闻非文学,其价值在实事本身,其美在其“自然景观”。但自然景观再点缀、衬托以人文景观。如泰山之岱庙、玉皇阁,西湖之白堤、岳墓,“自然景观”则更见其美,新闻实事则愈显其贵。刘勰说“言以文远”。纵览古今中外传世之作无不立意高古,文采飞扬,最典型者莫过千古传颂的唐朝王勃之《滕王阁序》,其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相似文献   

5.
方圆 《新闻知识》2002,(4):38-3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好一条消息的导语则是难中之难。一是导语置于开篇之首,要以最简洁的文字,反映新闻最主要、最新鲜的内容。二是导语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框框。梁衡同志曾指出: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为了适应新闻这个框子,一些本来好的,对读者有益的东西也只好割爱了”。新闻毕竟是写给读者看的。写好导语与发现新闻同等重要。有鉴于此,梁衡在新闻的实践中,对消息导语写作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对他的导语写作特点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以供同行借鉴。聚焦局部,…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发现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军事记者》2001,(9):18-19
有些记常常因为发现不了新闻事实而苦恼,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新闻事实往往就在身边。新闻事实是用来加工成新闻作品的资料,这种新闻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它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领域新闻资源十分贫瘠,而有些领域则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区”。对于记来说,如果发现了新闻资源丰富的矿区,采写新闻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前不久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某医院破格为一个住院费不足的被撞伤的司机办理了入院手续,并使这位司机转危为安。可由于我采写这篇新闻晚了一步,加上稿子还要—一核对审查,稿子送到报社后,编辑说“过时了”。可也有人说,新闻过了时也可以“抢救”,是这样吗?52973部队刘喜刘立同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倘若等新闻变成旧闻时再去采写,那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新闻单位总是偏爱一两日内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而对那些过了时的新闻,总是忍痛割爱,“枪毙”了事。然而,对于作者来说,是否稿子因为“过时”而被枪毙,就…  相似文献   

8.
采写到独家新闻,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独家新闻永远是相互比拼的“关节点”。《新闻学大词典》对“独家新闻”的解释是,“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由此推论,“独家发现”、“率先刊登”无疑是独家新闻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闻节目“经营”初探周鸿铎新闻节目“经营”这个概念比较新,也是人们忌讳使用的概念,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新闻不是商品,这是由无产阶级新闻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对于非商品性的新闻节目能否经营?如何经营?在新闻活动中的“经营”含义是什么?这些都是进行新闻...  相似文献   

10.
“资讯使人焦虑,何不娱乐处之?”这是以新闻资讯立台的香港凤凰卫视提出的口号,它明确宣示了“新闻娱乐”的态度。随着它的快速走红,在全国上下引出无数的效仿者。翻开报纸,我们不难发现,娱乐版越来越厚,娱乐性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肃新闻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下降,而且其中加进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人们惊呼:新闻娱乐化浪潮来了!  相似文献   

11.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  相似文献   

12.
论记者的脚     
《新闻界》1995,(3)
论记者的脚编者人都有一双脚。脚有什么用处呢?可以走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脚的这个走路功能较之其他职业的人,则显得格外的重要。此话怎讲?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常说:“脚板底下出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先有事实,然后才有报道。那么请问,新闻事实主要...  相似文献   

13.
本地新闻是地方晚报的特色,凭借其贴近性,地方新闻更可以说是地方晚报抗衡省级强势媒体的一大“法宝”。但区域优势从另一角度来看,又可能成为“区域之茧”。因为固守区域,报道面狭窄,新闻的亮点、份量难以与省级强势媒体相比,加上各大城市内部报业竞争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对于地方晚报来说。如何突破“区域之茧”。是摆在地方晚报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范敬宜在新闻领域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在发现新闻、捕捉新闻方面的能力,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他说,“我一直主张,写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的变化,一定要着眼于那种静悄悄发生的、不为人们注意的,但一经点破之后会使人恍然大悟的事情”。①从理论上来说,新闻是到处存在的,只是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按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事实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按事物的变化形态,可将其分为“突变型”、“速变型”和“渐变形”几种。一般来说,突变型、速变型的事物,因其变化幅度之烈之大,…  相似文献   

15.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杨世聪 的学术专著《新闻发现方法论》近日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闻发现方法论》提出了一种新闻发现学的框架:发现新闻是报道新闻的前提。作者批判地继承“传播价值”,使之发展、上升为新的新闻发现理论──新闻发现的四条规律。全书根据新闻发现规律提出十四种发现新闻的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这些方法,对于新参加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本书可操作性较强,为发现新闻提供了捷径。(邮购本书电话0851-5821144邮编550002)《新闻发现方法论》面市@刘世杰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新闻纸,它的首要和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因此,在报纸的内容和版面安排上,必须由新闻唱主角。对此,无甚异议。新闻唱主角,是否就等于消息唱主角?本文所指的“消息”,不是与新闻同义的News,而是狭义的区别于通讯、述评、特写等等,以五个“W”为要素的新...  相似文献   

18.
张洪 《记者摇篮》2004,(7):28-28,24
提到“说”新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可能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时至今日,对于当初“说”新闻的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新闻可以像现在这样去播的。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研究本来就是无止境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虽然不新鲜但却是很  相似文献   

19.
跳出会议写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36-37
时下,“会议出新闻”已成不少人的共识,对于记者来说目前缺的只是从会上发现新闻的眼睛和处理会议新闻的诀窍。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会议上精神最集中、议论最集中、信息最集中,如果记者留心捕捉,细心研究,几乎每个会议都可写出好作品来。的确如此!从笔者采写会议新闻的体会来看,参加会议,只要做个有心人,不但能发现独家新闻,而且能写出获奖新闻。那末,如何发现独家新闻呢? 一、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 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是指按新闻价值来取舍报道的内容,从会议材料中找出普通群众最…  相似文献   

20.
“卖身救母”、“最牛钉子户”、“华南虎”、“反CNN”等等发端于网络的草根新闻,产生了预料之外的影响。从今年1月的雪灾到5月的地震灾难,大量与之相关的草根新闻也呈现在我们眼前。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网络是“第四媒体”,而扎根于网络的草根新闻,已在不知不觉中长大,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于草根新闻,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和疑问,比如,草根新闻究竟包含哪些形态?草根新闻为何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是否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草根新闻是点击率至上P-57面对这一新生力量,监管者应如何对待?怎样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是让草根新闻保持混沌自由,还是对其进行管理、约束和引导?在草根新闻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传统新闻是否逐渐沦为草根新闻的跟班?草根新闻和传统新闻是共生共赢的关系,还是草根新闻会逐渐挤压并侵占传统新闻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