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言语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要从关注文本言语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方法,将言语训练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习得、体味与运用言语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周慧明 《现代语文》2014,(11):152-154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叙述事件、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本领。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在于,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教学文本的言语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对言语内容的理解来体会言语运用的妙处,提高言语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学文本一般为教材选文,教材选文具有示范性,一般遵循文质皆美原则。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关注文本中蕴含的言语价值,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空间,在迁移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言语能力训练并不仅仅指向于运用,而是从语言内容到言语形式,再到写作策略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内在规律,提炼文本内容,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要聚焦写作策略,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要凸显训练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文章,进入文本;梳理结构,把握整体;比较揣摩,体会言语;前后勾连,读清意图。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原理,在这样的语言运用中,引领学生习得言语之才。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以关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为己任。因此,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引领学生历练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言语形式,创生文本活动;要借助诵读品析,解构言语要义;要置换文本样式,重新整合语言;要依托对比品析,提升感知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峥青 《语文天地》2014,(33):13-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第一学段是阅读教学的起步,教师要挖掘文本中的语用训练点,依托真实、鲜活的生活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一、扎根文本,有源可循阅读教学中的言语运用,要紧扣文本的关键字、词、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扎根于文本,潜心会文,独具慧眼,挖掘适合一、二年级孩子言词运用的实践点,引导学生在言语运用中完成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教材的童话类文本占有不少的比重。教学童话类文本,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并借助课文插图、运用比较预测等方法,引领学生探寻童话的言语表达密码,帮助学生掌握童话的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要指向表达的理念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从学生言语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辨析并迁移运用语言,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将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智慧作为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提出"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体裁的高度关注、言语智慧呼唤对结构设置的悉心体悟、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语言的双重运用",以文本为基准,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本教材中蕴含的言语秘妙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整体性思维,关注细致性思维,运用联系性思维,引领学生体味、感悟文本语言,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要少一点解读,多一点运用,以言语实践活动为主体,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级语用能力。文本解读是言语实践的跑道与车间,言语实践是文本解读的出发与旨归。具体而言,应当基于实践,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基于语用,用教课程的理念来教课文。当然,强调言语实践,并不能完全抛弃语文知识的讲解。否则,语文教学就是失去了它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命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散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基于语用学,采取“遵循关联理论,掌握主客观言说对象的联系;借助文本语境,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等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推理能力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语文知识蓄积不厚、专业学习后劲不足的实际,提出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定位上,要努力使静态的语文知识迁移成为动态的言语技能,进而使学生形成言语能力;要回归自然状态的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意识;进行贴近社会生活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言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智慧是以言语作品为教学凭借,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维言语活动,学习语言运用,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提升人的言语生命智慧.落向言语智慧的文本教学的结课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读文本,积淀言语智慧;二是再构文本,发育言语智慧;三是互涉文本,生长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学生言语生命的重要范畴,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标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语文语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增值。提出关注言语形式,在仿写中提升语用能力;汲取言语材料,在置换中提升语用能力;依托文本信息,在创作中提高语用能力;感知写作方法,在迁移中提升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常见的对话有理解型对话和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即“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言语型对话,即“人与人的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探索了一些运用新型对话技术。实现智慧碰撞和知识、能力、情感对接的对话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用型课堂决定了教学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文本的言语形式。对说明文的教学,我们要着力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在说明文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起始阶段要紧扣语言,让学生感知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发展阶段,要通过删除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悦纳辨析说明方法;在提升阶段,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实践运用说明方法,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9.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并开掘文本中的言语思维训练价值,从言语生长点、表达构思、助学体系等三个不同的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范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语用意识,依据文本内容,挖掘言语增值点,落实言语积累;破解言语形式,挖掘读写结合点,学习言语表达;强化文体意识,关注语用核心点,提升言语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