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励科技创新、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版权登记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形式。科技报 告是科研项目投入的成果形式,实行科技报告版权登记有助于认定和公示版权权利状态,激发创作热情,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和应用,保障交易安全,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科技报告登记制度的内涵、现 状、登记原则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科技报告版权登记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普及,为作品的快速广泛传播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版权客体、版权的权利内容、版权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其中,关于网络版权的权利内容是问题的核心。一、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立法概况2000年以来,为了有效应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作品传播秩序问题,我国通过修订国家基本法、颁布新的司法解释和规定等,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版权修订:对公众利益的最大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著作权利益平衡的观点出发,介绍了新技术环境下澳大利亚版权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对版权修正法中提出的公共传播权、合理使用制度以及图书馆权利例外的规定进行阐述与分析,探讨澳大利亚版权体系对公众使用者利益的维护,力图为我国数字版权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叶敏 《出版科学》2012,(4):19-23
数字版权管理措施是随着技术发展出现的数字作品著作权人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但数字版权管理措施存在着可能侵害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与合理使用制度相冲突的不足,为达到著作权人与用户的利益平衡,促进这一新型知识产权保障方式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界定其限度,通过法理分析可知其本质是民法上自力救济措施在新技术条件下的体现,具有权利公示方式与权利保护措施两方面的作用。但数字版权管理措施存在着自力救济固有的可能带来潜在侵权的弊端,建议通过立法明确其合法地位、可以采取的形式、范围与限度等,明令禁止破坏性手段进行版权自我保护,尤其是完善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以保障数字作品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们写稿、投稿,还会遇到一个版权问题。 所谓版权也称著作权。版权是基于创作智力作品而产生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主要指作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某种权利。这一权利不是在作品发表后产生的,即使作品没有发表,甚至刚刚写了一半,法律也不准他人抄袭。 版权的内容,包括精神权利(亦称人身权)和经济权利(亦称财产权)。精神权利主要指发表作品、在作品上署名、要求确认作者身份、保护作品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版权登记的缺失是孤儿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鼓励版权私人登记组织发展以及赋予版权受让人登记义务,从版权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两个方面来完善版权登记制度,有利于扩大作品登记数量和范围,建立版权公示信息数据库,为孤儿作品利用模式提供“勤勉查找”范围,减少未来孤儿作品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视角的开放存取机制及著作权授权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保留所有权利"的版权授权声明方式导致网络作品无法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或最广泛传播的现状,介绍开放存取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分析开放存取制度的理念.指出我国著作权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借鉴开放存取制度的相关理念,重新构建著作权授权制度,解决传统著作权授权模式在数字图书馆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帆  卫学莉 《出版广角》2016,(14):67-69
时事新闻具有不受版权法保护的合理性与受到保护的正当性,解决新闻版权问题要坚持利益平衡的原则.目前,我国新闻版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时事新闻的界定不明、对新闻媒体权利的弱保护和部分规则相互抵触等.新闻版权立法创新的举措有:明晰并且细化法律规定、赋予媒体优先传播权、对新闻开展分类保护以及建立新闻使用付酬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雷传平 《出版广角》2023,(8):72-75+80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二、三款的规定进行深度分析,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性,现有版权制度体系并未直接规定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主体,同样也没有具体规定与人工智能作品创作相关的主体即人工智能作品的程序设计者、所有者或实际控制者、参与创作的管理者是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主体。因此,我国有必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规定,确立有利于保护创新、促进投资和权利责任对等的原则理念,构建人工智能作品版权主体的辨识标准。人工智能作品的所有者完全享有人工智能作品版权财产权利,人工智能作品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者享有与所有者并列的署名权,人工智能作品参与创作的管理者与所有者共同享有作品的版权。  相似文献   

10.
版权制度下的“孤儿作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儿作品"(orphan work)是指享有版权但很难、甚至不能找到其版权主体的作品,它引起两个核心问题,即权利清算与责任承担,二者紧密相连.在国际上, "合理的勤勉寻找"和"合理补偿"成为多数人支持的解决问题的原则.依照我国法律,真正的孤儿作品的版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其中没有规定孤儿作品的认定程序,也没有规定权利人复出的表见性孤儿作品的版权清偿与责任承担.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
延伸性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将非会员的权利纳入了许可力及的范畴,因而对图书馆这种海量作品机构获得对版权的使用权非常有利。鉴于图书馆对延伸性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有着强烈的制度需求,建议我国积极开展相关立法,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制度明确授权、厘清延伸权利范围、加强集体管理组织建设、建立侵权救济制度、完善付酬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条约分别规定了向公从传播权(可以大致对应于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租权、发行权等权利,并且规定了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这些内容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国内著作权立法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版权“一女多嫁”的现象在我国频繁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版权登记制度的不完善.基于我国版权登记制度存在的不足,应在《著作权法》中增加版权登记的一般性规定,明确版权归属登记和变动登记的效力,由版权登记机关对版权实行形式审查,并统一版权登记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黄先蓉  邸铭 《出版广角》2016,(16):22-25
本文基于我国国情,探讨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引入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利弊以及可行性,并认为在数字权利保护技术没有成熟和新的平衡机制没有出现的情况下,版权补偿金制度不失为弥补版权人损失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在版权制度中引入技术措施保护版权人的版权权利,固然属于版权人的一项权利,但是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不能剥夺社会公众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作者对在版权制度中将技术措施权利化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认为应当保证社会公众对知识的接触的权利,从而使社会公众的正当权利得以实现,版权保护不能使公众的基本人权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6.
版权版权(Copyright)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这是对版权的狭义理解。版权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作者权(Author’sright)。在日本等国,被称为著作权。版权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提法,现在已被有关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版权从广义上理解,不仅包括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还包括作品的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后者又被称为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我国《著作权法》中将这种权利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在欧洲大陆法…  相似文献   

17.
"三网融合"对版权制度建设与版权司法实践形成了新的挑战,也为图书馆的版权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图书馆的版权角色混同、合理使用权利进一步受限、版权使用的法律风险增加,以及版权使用费升高等。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图书馆可以向立法机关积极反映诉求,创新版权授权策略,开发与保护自主版权,对版权进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版权意识在宋代已萌生,但囿于社会环境等因素,直至封建社会末期都未出现专门的版权立法。《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带来了改观,作为我国第一部版权法,尽管存在种种缺失,但其无论是内容还是体例等方面都值得今人思考。现阶段我国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已初具规模,权利立法模式与国际主流趋势相契合,立法主动性、法律更新频率和条文操作性方面或还有提升空间。未来我国版权法律制度的发展要由立法来推动、司法保持克制,同时在权利内容上要借鉴开放存取放弃经济权利、保留部分精神权利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未来版权立法要回归和体现其促进知识传播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版权人权利特殊限制的一种形式,合理使用体现了法学和经济学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集中体现了版权制度追求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法律价值.文章认为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公共属性是合理使用制度产生的基本前提,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确认了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目标.面对数字时代的版权权利扩张,提出合理使用制度同样应当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立法完善对图书馆降低大规模数字化馆藏资源的风险、减小数字化成本、提高数字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就图书馆对馆藏资源大规模数字化需要的例外权利而言,我国《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现行规定存在不足,建议从健全合理使用制度、设置资源数字化公示制度、创构延伸性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等方面予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