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到基层举行作文教学讲座并借班上课,执教《童年一件趣事》,不少教师认为是一节好课,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激发兴趣,提出要求一上课,我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童年像一个万花筒,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光彩;童年像一本童话书,讲述着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做一次游戏:我说童年趣事(板书)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板书题目进行审题,提出要求:这次游戏,要求同学们说,老师也说,看谁说得多,说得有趣。二、师生互动,例中悟法我征求学生意见:现在是同学们先说,还是老师先说?学生一致要求老师先说,于是,我口述起童年趣事:那时我8岁—…  相似文献   

2.
这是写《童年趣事》作文训练后的一节讲评课。我设计让学生先来读读自己写的文章,然后再进行评析。学生一个个上来了,读着自己的高兴事还真有些乐不可支。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像是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忍不住对学生说“:你们想听老师讲讲童年的趣事吗?”这些孩子一下子把焦点转向了我,激动地嚷着“:好!好!王老师,您快讲快讲!”我做了一个“安静”的动作,便向学生讲起了自己十多岁时,跟着哥哥晚上走了很多路去邻村看电影的事,还记得那时放映的电影是《英雄儿女》,因为主角的名字跟哥哥的名字一样,便感觉电影中的英雄就是我的哥…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由此可见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的兴趣和水平?今天,我就《童年趣事》的习作讲评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评讲作文题 《童年趣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 评讲准备 几篇学生优秀作文、一些有问题的作文片段.  相似文献   

4.
坚持“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作法是: 一、抓住趣事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童年趣事多。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趣事,进行小练笔。如在纪念少先队建队四十三周年的活动中,班上有三十多个学生上了电视。老师就布置了一道《我上电视啦》的命题小作文作业。大家兴致高,写得好。 二、开展活动小练笔,培养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环境问题的凸显,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纷纷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面对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我们作文教学则相对显得滞后,尤其是作文的主题与题材的选择度显得特别狭窄、单一,与纷繁的社会生活现实,与广博的历史文化相比显得极不相称。例如浙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的作文训练项目,列举如下:1.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童年趣事3.我尊敬的人4.板报稿5.写一处景物6.我的好"7."老师二三事就主题而言,“童年趣事”…  相似文献   

6.
"50分以上的考试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别总想着培养学生写出高分作文来.那些高考"满分作文"看上去很美,能学到的学生很少,所以我从来不给学生讲满分作文.王栋生老师说:"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对象有五十多到一百多人,每一年全国有近千万高中毕业生,这就不能不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并能让学生在未来‘剩下’些什么了."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面向"大众",这样才能让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剩下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7.
开学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寒假趣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在寒假中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应该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然而,好多学生居然无事可写,要么矫揉造作,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要么照搬照抄,没有新意;要么记起流水账,搞起大串烧。课后,我问学生:"寒假中,你们做过一件你们感  相似文献   

8.
燕子姐姐:有一次我班上评谁的作文写得好,我和我的竞争对手写的都是《童年趣事》。老师读完后让同学们评选,对手的朋友多(因为我们班的男生多),所以推选了他。我觉得有点不公平。你认为呢?自由鸟  相似文献   

9.
童年三部曲     
我的童年趣事多多,快乐多多。现在,我就把我童年里发生的最有趣的事,编成童年趣事“三部曲”,给大家讲一讲吧!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生谈起写作文,就如同谈"虎"色变,作文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啊"!因此,作文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激发兴趣是有效办法. 一、增加兴趣,消除恐惧感 记得我在双桥二中教77班七年级时,第一节作文课是《童年趣事》,我就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课堂上讲起了我童年的趣事,如夏天飞跑着捉蜻蜓,将捉回的蜻蜓在蚊帐中放飞;提家里的大花猫帮它剪胡子……学生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小声应和,发出会心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所以,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才能让学生轻松、快意地表达,喜欢上写作。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学生总是在看到作文命题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童年趣事是哪一件?我见过的美景有哪些?谁是我敬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在观察学生的"本我"中扩充内容案例描述课程伊始,闫老师从跟学生聊童年趣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眉飞色舞地交流着童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听了一堂课:一位教师在指导作文《一件有趣的事》,他说这是记叙文,要写出六要素,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在嘀咕:我怎么就没遇到过有趣的事呢?这就让我们触及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作文训练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是这样脱离学生实际的空洞说教,导致了学生对作文缺乏应有的兴趣,无话可写,也不愿写.即使在老师的高压政策下,形成的也是诸如"六要素"、"倒序"之类程式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张兴武 《中国教师》2008,(11):53-54
<正>1981年10月的一天上午,刚刚师范毕业的我在讲台评讲学生的作文。讲到得意处,学生冉群芳举手问我:"张老师,您说我的作文开头不新颖,过渡不自然,详写和略写处理不恰当,您能不能写一篇让我们看一看?"话音刚落,学生们便齐声附合:"对!对!张老师写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作文教学如何克服"教师讲,学生写""千人一腔"的模式作文呢?老师可采用"开放—活动型"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能写出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6.
<正>前阶段我做了一个有关习作方面的问卷调查,有位学生在问卷上这样写道:"老师,您在给我们的习作指导中讲了很多方法,讲得很好。但是,我们还是一头雾水。我多么希望您能教给我们实实在在的习作方法,让我们真正地喜欢作文。"面对这份问卷,我久久不能平静。确实,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老师只顾自己讲,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表达诉求,以至于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习作成绩每况愈下。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某天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童年趣事”。一位学生写得不错 ,老师表扬了他。又一日 ,老师布置了另一篇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这位学生便把前一篇作文的材料改头换面用了个大概 ,读起来倒也有些生动之处。不知哪一日 ,这件材料又在另一篇作文中再次被“录用”。这便是一件材料在多篇作文中运用。对此 ,有些老师认为 :一材多用 ,说明学生头脑灵活 ;或认为虽然文章不够新颖 ,但也还是一篇通顺的习作 ,因此积极加以倡导。对此 ,我却有些不同的个人看法。小学生学写作文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积累素材 ,为今…  相似文献   

18.
一、写所想写 ,兴趣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索然无味的作文训练 ,不可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去写 ,才会使他们埋头于创造 ,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有位教师出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我的乐园》 ,要求学生回忆童年生活 ,写出自己童年的乐事。可是 ,题目一出 ,学生议论纷纷 ,都说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所给予的压力 ,使他们过早失去了“乐园” ,无“乐”可写。这位教师情急生智 ,当机立断 ,将黑板上的作文题目改为《请给我童年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学习活动,而作文教学历来是最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老师们虽然在教学上花了不少工夫,却收效甚微。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让学生快速学会作文,并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还是有的。一、鼓励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个别学生,只要老师讲一下作文要求,很快就能写出比  相似文献   

20.
前年,我教过一个叫于金涛的学生。这个孩子特别调皮,经常让老师为他伤脑筋。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记忆中的一件趣事》的作文,于金涛的作文叙述的趣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