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试题 已知Rt△ABC中,∠ACB=90°,CA=CB,有一个圆心角为45°,半径的长等于CA的扇形CEF绕点C旋转,且直线CE,CF分别与直线AB交于点M,N.  相似文献   

2.
1.如图1,在直角△ABC中,∠C=90°,∠B=60°,BC=1,把该三角形的斜边AB放在定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在l上转动.求:图1(1)顶点C运动到C″的位置时,点C经过的路线长;(2)画出点A运动到A″的位置时,所经过的路线长;(3)按照以上旋转规律,△ABC至少经过几次旋转可看成由一次平移得到?2.如图2,△ABC中,∠BAC=120°,以BC为边向外作等边图2△DBC,现以D点为旋转中心,把△ADC绕D点逆时针旋转60°到△EDB的位置:(1)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此时,A,B,E三点是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3)若AB=1,AC=3,你可以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答案见下期)“平…  相似文献   

3.
《时代数学学习》2005,(12):41-41
图1如图1,连结CD,将△ACD以D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到△BC′D,连接CC′则∠C′DB=∠CDA,CD=C′D,BC′=AC=b,∴∠C′DC=∠BDA=60°.∴△CDC′是等边三角形,∴CC′=CD.∴在△CBC′中,CC′≤CB+C′B=a+b.∴CD≤a+b.当C′,B,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CD取最大值a+b.这时∠DBC′+∠DBC=180°.又∠D B C′=∠D A C,∠D B A=∠DAB=60°,∠BCA+∠CBA+∠CAB=180°,∴∠DAC+∠DBC=180°,∴∠CBA+∠CAB=60°,∴∠ACB=120°.故当∠ACB为120°时,CD取最大值,最大值为a+b.问题2.10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4.
理解把握题意的全面性,是我们解答数学题时应注意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审题不周全,稍有不慎,对题意没有全面的理解,很可能导致答案出错、解答不完整等现象。下面列举几例,望同学们慎之。图1图2例1C是⊙O上一点,AB=100°,则∠ACB=错解:如图1,∵C在⊙O上,AB=100°∴∠ACB=50°分析:本题不难,但易漏解,稍不注意就只考虑图1情况(点C在优弧上)。其实点C并没有说明在劣弧上还是在优弧上,应有两种情况。如图2点C在劣弧上时:∠ACB=130°故正确答案应为:∠ACB=50°或130°例2某人参加爬山活动,上山的速度为x米/时,到达山顶后,沿原路下山的速…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历经四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将新教材与老教材作了比较,发现原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由传统教材的单一结论式教学变为学生探索发现其有关规律、定理的教学。这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上。现就这两方面谈一下笔者的体会和对策。一、图形的变移例1(04年海口中考题)在△ABC中,∠ACB=90°,AB=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1)△ADC≌△CEB,2)DE=AD 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  相似文献   

6.
董蔚 《时代数学学习》2005,(4):25-27,50
[知识要点]1 在 Rt△AB C 中,∠C= 90°,则 sin A=   ,cosA=   ,tanA=   ,cot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表1)    3 当0°<α<90°时,sinα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cosα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表1     α函数值函数30° 45° 60°sinαcosαtanα典型考题解析图1例 1 (2004 年大连市实验区)在 Rt△AB C 中,∠C=90°,a=1, c=4,则sinA等于(  )                   (A)1515   (B)14   (C)13   (D)154例2 (2002 年江苏省常州市)如图 1,在△ABC 中,∠ACB=90°,…  相似文献   

7.
    
A组一、选择题1. (北京市 )如图 ,CA为⊙ O的切线 ,切点为 A,点B在⊙ O上 ,如果∠ CAB =5 5°,那么∠ AOB等于(   )(A) 5 5°.  (B) 90°.  (C) 110°.  (D) 12 0°.(第 1题 ) (第 2题 )2 . (北京海淀区 )如图 ,四边形 ABCD内接于⊙ O,E在 BC延长线上 ,若∠ A =5 0°,则∠ DCE等于 (   )(A) 4 0°.  (B) 5 0°.  (C) 70°.  (D) 130°.3. (安徽省 )如图 ACB的半径为 5 ,弦 AB =8,则弓形的高 CD为 (   )(A) 2 .  (B) 52 .  (C) 3.  (D) 163.(第 3题 ) (第 4题 )4 . (江西省 )如图 ,AB是 AB所对的弦 ,AB的…  相似文献   

8.
考评 《中学教与学》2002,(10):38-39
一、填空题 (每小题 2分 ,共 32分 )1 .计算 :| - 9| - 5=.2 .将 2 0 76 7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其近似值是 .3.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 1 50°,那么 ,这个角的余角是 .4 .计算 :a3÷a·1a=.图 15.如图 1 ,AB∥CD ,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 ,EG平分∠BEF .若∠ 1 =72°,则∠ 2 =度 .6 .函数y =3- 3-xx - 2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y与 ( 2x + 1 )成反比例 ,且当x =1时 ,y =2 .那么 ,当x =0时 ,y =.图 28.如图 2 ,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 ,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 .若PB =3,则…  相似文献   

9.
1.二次函数y=ax2 bx c(a≠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若∠ACB=90°,则有 ac=-1.例1 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 px q与x轴 交于A、B两点,交y轴负半轴于点C,∠ACB=90°,且 1/OA-1/OB=2/OC.求△ABC的外接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引理(费尔马问题) 已知△ABC,使PA+PB+PC为最小的平面上的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解:显见点P不可能在△ABC外. (1)若△ABC的每个内角都小于120°,将△ABP绕B点逆时针旋转60°至△A_1BQ的位置,如图1,则△BPQ为正三角形.于是PA+PB+Pc=A_1Q+QP+CP. ∵A_1、C为定点,欲使PA+PB+PC最小,P点应在A_1C上.  相似文献   

11.
题目在Rt△ABC中,∠ACB=90°,△ABC的内切圆⊙O分别与边BC、CA、AB相切于点D、E、F,联结AD,与内切圆⊙O相交于点P,联结BP、CP.若∠BPC=90°,求证:AE+AP=PD.(2006,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本文指出,对任意三角形,类似的结论都成立.命题在△ABC中,设内切圆⊙O分别与边BC、CA、AB相切于点D、E、F,联结AD,与内切圆⊙O相交于点P,联结BP、CP.则∠BPC=90°的充要条件是AE+AP=PD.引理1自⊙O外一点A作⊙O的切线AE及割线APD(AP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直线l1:y=1,l2:3x+y-1=0,那么直线l1与l2的夹角为()(A)60°(B)120°(C)30°(D)150°2.若a,b∈R,且a3>b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a<1b(B)1a>1b(C)ab3.若直线l经过点(3,-3),且倾斜角为30°,则直线l的方程是()(A)y=3x-6(B)y=33x-4(C)y=3x+43(D)y=33x+24.已知F1、F2是椭圆x42+y22=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若PF1·PF2=0,则这样的点P有()(A)2个(B)4个(C)6个(D)0个5.抛物线y=-31x2的准线方程是()(A)y=23(B)x=61(C…  相似文献   

13.
一、耐心填一填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条直线.2. 已知∠琢=68°,则∠琢的余角等于.3. 如图1,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a∥b,若∠1=40°,则∠2= .4. 如图2,AB、CD相交于O,OB平分∠DOE,若∠DOE=60°,则∠AOC的度数是.5. 如图3,AB∥CD,若∠ABE=120°,∠DCE=35°,则∠BEC=.6. 如图4,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 度.7. 完成下列推理:如图5所示(1)若AB∥DE,则∠1= ,根据;(2)若AE∥DC,则=∠2,根据;(3)∠4=∠B,则∥,根据;(4)若∠5=∠C,则∥,根…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些复合图形,它们可以通过图形的旋转变换及其组合得到.下面举例说明之.一、通过旋转变换计算角度例1△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在图1中,△ACE绕着点逆时针旋转度可得到△.解C,60,BCD.图1图2例2如图2,绕着中心最少旋转能与自身重合.解90°(注意:一些同学会误认为是45°,该图案中一大一小的两个图形是不能重合的).二、通过旋转变换计算面积例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DC=∠B=90°,DE⊥AB,垂足为E,且DE=EB=5,请用旋转图形的方法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图3图4解把△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E′C…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1.如图1,若a∥b,∠1=72°,则∠2=.图1图22.如图2,若AB∥CD,∠ABE=110°,∠DCE=35°,则∠BEC=.3.如图3,∠1+∠2+∠3+∠4=.图3图44.如图4,A,O,B在同一直线上,∠AOC=12∠BOC+30°,OE平分∠BOC,则∠BOE=.5.如图5,直线AB,CD交于点O,OE是∠AOD的平分线,∠AOC=50°,则∠DOE的度数是.图5图618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cm.7.如图6,△ABC中,∠B=60°,∠C=40°,AD⊥BC,AE为∠BAC的平分线.则∠DAE的度数是.8.已知,如图7,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BE与AD…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与学》2005,(10):43-4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正△ABC的边长为1,以点A为圆心、32为半径的圆与边BC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离(C)相切(D)不能确定图12.如图1,PA切⊙O于点A,OP⊥弦AB.如果PA=15,⊙O的半径为8,则AB的弦心距等于().(A)6017(B)6417(C)15(D)不能求得3.在△ABC中,∠A=90°,⊙O分别与AB、AC切于点D、E,点O在BC上.设AB=a,AC=b.则⊙O的半径等于().(A)aba+b(B)a+bab(C)a+b2(D)ab4.如图2,PQ、PR、A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Q、R、S.若∠APB=40°,则∠AOB等于().(A)50°(B)60°(C)70°(D)80°图2图35.如图3,A…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押轴题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0,4),C点坐标为(10,0)郾(1)如图①,若直线AB∥O C,A B上有一动点P,当P点的坐标为时,有PO=PC;(2)如图②,若直线AB与OC不平行,在过点A的直线y=-x+4上是否存在点P,使∠OPC=90°,若有这样的点P,求出它的坐标,若没有,请简要说明理由;(3)若点P在直线y=kx+4上移动,只存在一个点P使∠OPC=90°,试求出此时y=kx+4中k的值是多少?①②本文拟对解题思路作深入探讨,从中可看出该考题的特色及考察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价值,要求考生用动态的观念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  相似文献   

18.
A组1.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画出对称轴来 .(第 1题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 70°,则另外两个角分别等于 .3.已知 :如图 ,∠ O =4 0°,CD为 OA的垂直平分线 ,则∠ ACB的度数为 .(第 3题 ) (第 4题 )4 .如图 ,在△ ABC中 ,∠ C =90°,AD平分∠ BAC,BC =10 cm ,BD =6 cm ,则 D点到 AB的距离为 .5.下列 4种图形中 ,(   )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A)线段 .     ( B)角 .( C)直角三角形 .  ( D )等腰三角形 .6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它的对称轴是(   )( A)过顶点的直线 .  ( B)底边上的高 .( C)过顶点的线…  相似文献   

19.
有的题目中隐含着一些条件,这些含蓄不露的条件,解题时若能准确巧妙地挖掘出来,便可以发散思维,探索、创新,稳操胜券.一、从概念的准确性、严谨性入手挖隐含例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m-1)xm2-2,则m的值为.解:依题意有m-1≠0,m2-2=-1,解得m=-1.点评:本题将m隐含在反比例函数的系数之中,能否挖掘出m-1≠0至关重要,解题时若忽略这一点,则会出现错解.二、从图形中挖隐含例2△ABC中,∠ACB=90°,∠A=20°,如图1,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到△A′B′C′的位置,B在A′B′上,CA′交AB于D,则∠BDC的度数为()(A)40°(B)45°(C)50…  相似文献   

20.
[知识要点]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两锐角    ;(2)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3) 30°的角所对直角边等于    ;(4) 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角等于  .2 勾股定理:                 .3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典型考题解析例1 (2002年四川省)要求tan 30°的值,可构造如图1 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 作Rt△ABC,使∠C =90°,斜边AB = 2, AC = 1,那么 B C = 3, ∠AB C = 30°,∴ tan 30°=ACB C=13=33.在此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可求出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