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性课程的建设是本科生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动控制系统实践平台的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课程是针对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开设的实践性课程。首先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和实践"的课程信息与体系规划,然后详细讲述了该课程平台的管理层、控制层和设备层的组成。最后结合两个系统案例介绍了运动控制系统创新实践平台的实现过程,综合体现了该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群教学中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教学经验,提出了针对运动控制类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法的改进意见。教学实践显示,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张立广 《时代教育》2014,(7):104-105
本文结合我国对高等院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运动控制系统讲授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出注重课程相关最新研究成果的知识引导、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本校对自动化专业提出的创新实用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未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可模拟实际工业检测分类装置的运动控制教学平台。该平台不但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的工业场景,实现基本的运动控制功能,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运动控制教学平台既可用于随堂常规实践,也可用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真正适应于社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在相关仪器仪表和机电控制方面的工程能力,在给水处理工程系统中,新增加了"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调节及维护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环节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确定设备与管道安装、系统运行调节、电气控制系统维护3个方面的学习成果;开发给水处理系统实体工程的仿真教学软件,将实际实验资源数字化,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手段;根据学习成果和仿真软件编写新的实验实训手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训练项目,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这种结合工程实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新建设,实现了"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出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电气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并以接地电阻测试与评估实验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系统观念和工程观念,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具有系统性、工程应用性强等特点,在传统板书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仿真工具,网络教学等手段,采用了课堂教学、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科研拓展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运动控制课程群的工程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本科电力电子实验教学的低成本车载逆变电源系统,主电路采用两级式级联拓扑结构,经过推挽升压电路后再进行全桥逆变,大大降低了系统硬件电路的体积及噪声污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试验内容,将该电源系统引入单相交流电机运动控制综合训练任务,在丰富实验内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机电安全工程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机械安全和电气安全相关知识。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与电气设备安全基础知识和防护技术,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机械与电气安全问题,并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文章依据机电安全工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将理论教学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能力培养和学习过程相结合,提出闭环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运动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实施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阐述了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运动控制类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现三融合,建立多途径、多层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学生运动控制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