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综合性的探索与改革。主张采用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并建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实践环节的多样化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目标的不断增强,通过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工程人才的培养出发,主要探讨了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立足点以及我校的一些重要举措,注重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学与做的紧密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训、实验室。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工业工程的专业特点决定其实践环节教学需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实践动手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各实践环节的培养实践能力的SD模型,分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及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运动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实施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阐述了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运动控制类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现三融合,建立多途径、多层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学生运动控制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科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训练涉及电气、控制和机械等相关学科,具有涵盖知识面广、工程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虽然运动控制课程群的相关课程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技能,但学生的综合分析、运行测试以及基于团队协作的应用系统或产品研发等综合实践能力,并没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因此,以风力发电动态模拟系统设计为例,提出一种面向工程实践的综合训练方法,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助于不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从机械行业的技术特点和人才需求出发,以培养面向机械行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三个层次、四个系列、五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由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学科竞赛平台、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组成的机械类专业五维实践平台。通过五维实践平台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全程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培养其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旨在寻找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法,构建飞行器类学生基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体系平台,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新型航空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难以满足软件产业需求的不足,本文借鉴国际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探索了"三阶八环"的软件工程实践模型。文中构建了渐进性阶梯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主研发了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立了量化可控的过程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了与国际名校名企深度互动融合的新机制。实践教学效果表明,基于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质量保障体系更有利于奠定学生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校拟探求一种将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仿真平台进行有效融合的一体化模式。利用仿真DCS人机界面,开发化工原理(精馏塔工艺)设计平台软件,使设计成品利用仿真平台进行实际模拟测试,从投资、运行成本、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反复验证,这一过程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水平工程与科研能力素质的人才,是重点工科大学的重要目标,当代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问题。针对目前高校现有的经费、仪器数量、管理使用制度以及实践教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探索利用多种产学研的社会资源,通过多年来在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等不同基地平台的学习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尝试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分别从加深生产全过程认识、理论接轨工程实践、发掘研究实际问题三方面对工程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及从搭建新的科研平台、提炼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实践提升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理解三方面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对于培养工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理念,在航空院校配合无人机设计课程开展综合实践,设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标准,以项目设计为抓手,将理论知识点和关键能力点有机串联,通过动手操作及无人机实飞,综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通过良好的习惯培养航空素养。结合国防科技大学实际,开展基于固定翼无人机为实践平台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带领学生完成气动计算、通信测控、飞行控制、总装集成,并开展无人机实际飞行验证;总结了授课体会并延伸改革思路,对无人机专业学生的任职教育与教改模式创新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和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是当前各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实行金工实习与电子实习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工程训练平台,激励引导学生向能力、素质、创新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酿酒概论”课程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三年级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实践性、实验性、应用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为机械刻板,学生在应试状态中学习,这既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拟对“酿酒概论”课程从课程教学目的与内容安排、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以及课程考核评价四方面进行改革,旨在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酿酒概论”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有益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5.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综合改革,构建了以开放式实验室为平台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高速并联机器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三自由度气动并联平移机器人平台。针对气动并联机器人平移运动的需求,设计驱动臂机构驱动机器人运动,设计辅助臂机构约束机器人的转动自由度。采用MATLAB和ADAMS对气动并联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仿真。针对气动并联机器人平台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外扰,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进行机器人运动控制。利用该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设计、探索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是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理实验课和物理实验竞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优质的物理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而物理实验竞赛不仅能够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也能让普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的宗旨是创新、实践、合作,竞赛采用半开放的命题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及与工科专业结合。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础上,把物理实验竞赛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更有利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科类学生理论学习与工程训练中心自身建设特点,结果表明:工科学生在高年级时需要进一步掌握较深层次的实践能力.为此,应开设一门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为高年级学生搭建基本设计和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对机、电、气综合创新教学实验平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验平台的基本内容、预期效果及创新点,对高校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所有竞争力的核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而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级人才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设计的综合创新型实验平台重点凸显了实验项目的个性化,体现了跨学科专业融合特点,在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智能物料输送过程宏观难以观察、成本昂贵难以复现等问题,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了一套模拟工厂物料输送的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控制模块、运动模块、机械手模块、检测模块、电源模块组成,可完成路径寻迹、任务领取、物料识别与搬运功能。该平台可直观展示工厂物料输送的工作过程,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物料输送过程的认识,加深对机器人结构原理、电路架构、控制流程的理解,为学生开展认知实践、专项实验和综合创新提供学习平台,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