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提出并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推广实践,为“2 1”人才培养体系的“2”阶段教学设计提供了保证,另外,“双导师制”的纳入又为“1”阶段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详细说明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双导师制,”提出一种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 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体系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特定专业为例详细说明了体系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 "2+1"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和“双导师制”为基础。前者依据岗位确定课程目标,提高了内聚性,减小了耦合性,满足了学生就业及生涯发展的需要。后者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平台+岗位"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平台+岗位”、引入“双导师制”的“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2+1”模式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特定专业为例详细说明了“2+1”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4.
潘菊素 《职教论坛》2007,(6X):29-31
旨在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等研究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的“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高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合作以及其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创新“2+0.5+0.5”三阶段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能有效解决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社会适应性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三阶段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双导师制、实践环节顶层设计、学生实训手册编制等各个育人环节上都由校企携手完成,实现了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通过此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符合新时代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能充分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6.
阳晖  张敏  韩宗先 《考试周刊》2011,(32):187-189
作者通过对"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教育阶段的多模式设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五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构建了新型创新食品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食品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一整套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达到了培养创新食品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将职业胜任力作为核心引入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了“目标+能力+平台+模块+方向”的创新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胜任力、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学体系的设计、模块课程群的开发,以及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岗位需求方向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基于创新实践教学的卓越工程师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做中学”、“探中学”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的同步发展,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环紧扣,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有效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2+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工学结合”理念的大胆尝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研究十分缺乏。文章以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方向,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建立“2+1”人才培养模式中“1”阶段的学习评价标准,并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提出进行“1”阶段校外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一、岗位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我院按照“素质为先、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的养成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各专业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我院课程体系的“八性”特征,即发展性、标准性、适应性、实用性、国际性、开放性、灵活性、社会性;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建筑业和现代服务业特点.紧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技能应用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探讨机械类专业的“基础技能平台+专业方向技能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三个不足"问题,分析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推广价值,提出了本科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以及系列化设计思想。以南京工程学院项目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全过程、双平台、四类型、四层次"系列化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四个阶段、四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突出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是关系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明确提出“专业+特色方向”应成为当前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主要参考模式。关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专业平台+特色模块+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探讨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理论+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共识。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在近八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创新能力助推体系和应用型分类育人体系,效果显著,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2+1"人才培养模式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1”阶段校外教学是该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关联因素较多,校外教学非常复杂,存在着诸多困难.特别是校外教学“教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目前仍有待研究.文章根据校外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1”阶段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国家发展新工科背景下,指出广东高校在光电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等光电人才培养新举措,以激发光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1”阶段校外教学是该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关联因素较多,校外教学非常复杂,存在着诸多困难.特别是校外教学“教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目前仍有待研究.文章根据校外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1”阶段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创新实践能力薄弱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德州学院通过企校协同育人,创新21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过程、三层次、六模块”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理论和实践并重,实施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科技活动普及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社会责任、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及大学生个性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国际贸易类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在高校的本课程教学中引入校内教师“主讲制”和校外教师“辅教制”的“双导师制”模式,目的在于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本文主要围绕实施课程教学“双导师制”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论述,认为实施“双导师制”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等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