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地处赣东北的江南古城上饶,自古以“书院之乡”而闻名于世。上饶市区的南屏山北麓,“钟山峙于后、灵山揖于前”,北环信水、西带丰溪的信江书院旁,有一所赓续斯文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在弘扬国学传统、打造特色课程取得丰硕成果的上饶三小。虽是初冬天气,该校协助信州区教育局举办的一场邀请各中小学教师参与、历时一天半的国学研讨活动,却让上饶市信州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这个冬天有了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灵溪镇邵坞小学位于上饶市信州区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在这所处于半山腰上的山村小学里只有不到20名学生和3位教师,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每每有新教师到这里来都很难留得住.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官文钱1994年8月从上饶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一待就是18个春秋.  相似文献   

3.
在2004年11月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上饶市五小的展板主题鲜明,不蔓不枝,展示了该校推行“作业超市”的做法、成效和体会,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沙龙的主持人是上饶市信州区教育局副局长、信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贾维青。上饶市五小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上饶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参加了讨论。他们的思考与实践、体验与感受,为课改实验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江西教育》2005,(4):10-12
在2004年11月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上饶市五小的展板主题鲜明,不蔓不枝,展示了该校推行“作业超市”的做法、成效和体会,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沙龙的主持人是上饶市信州区教育局副局长、信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贾维青。上饶市五小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上饶市教师室的教研员参加了讨论。他们的思考与实践、体验与感受,为课改实验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肇银 《江西教育》2003,(11):18-20
1998年10月,教育部基教司在上饶召开了“两省一市活动课、任选课研讨会”,来自上海、北京的专家和来自天津市、山西省、江西省约60位中学校长,对上饶在“两课”开设上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从2000年下半年起,上饶市借课程改革的契机,开始抓中小学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性学习已经在该市得到了较大范围推广,并且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开出了水平、开出了特色,培养出了一批能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使大面积的中小学生接触了新的学习方式。今年4月19日,上饶市教研室在广丰县召开“上饶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课题汇报展示会”,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与会的部分人员———  相似文献   

6.
上饶市第四中学是隶属上饶市信州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1957年建校,现有初中教学班36个,高中教学班10个,共有学生2759人,在职教师174人。学校坚守"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教学方式,积极创设发展特长的教育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绘画书法、作文大赛  相似文献   

7.
宋初四书院     
书院为我国古代藏书与讲学之所。始于唐,盛于宋。宋初著名书院有“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唐李渤兄弟曾在此隐居读书,且养白鹿其间,故名之,南唐时建学馆,称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庠。石鼓书院因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而得名。后唐李宽在此筑屋读书,宋太宗年间李士真在此建书院,授徒讲学。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7日,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孙刚、省教育厅厅长漆权一行先后来到上饶县石狮中学和石狮中心小学、上饶第四中学、上饶市逸夫小学等几所学校调研,并在上饶市召开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孙刚副省长对上饶市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朱当孝 《江西教育》2002,(23):14-14
10月24日下午,省“开放教育”实验基地———玉山县逸夫小学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沙龙”活动,来自弋阳县校逸夫小学、上饶市信州区小学以及慕名而来的本县中学、小学、私立学校等10多所学校的百余名教师,同该校70多位教师一道,聚集一堂。会场里,气氛活泼、和谐。本次沙龙活动的主讲年级———六年级的朱当孝老师首先进行了《日积月累话积累》的专题讲座,接着,主讲年级的其他教师围绕“积累”的话题,又相互作了补充。之后,其他教师便开始质疑问难,寻径探幽。“积累,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大量的语言材…  相似文献   

10.
程红兵小传     
程红兵,安徽六安人,1961年11月出生于福建厦门,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随即分到上饶市一中任教高中语文,1988年首批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由于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多次获上饶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及上饶地区优秀教师、“科技教育新秀”等荣誉称号,1991年获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3年获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教育工会、共青团江西省委颁发的“江西省中学十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他把领到的3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向濒临失学的儿童献上了一个青年教师的爱心。  相似文献   

11.
<正>饶师范学校创建于1939年,是赣东北地区小学和幼儿教师的摇篮。2005年挂靠上饶师范学院,成立上饶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分院。学校位于上饶市行政新区,位置优越,设施齐全。开设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七个专业。学前教育为省级精品专业。学校为上饶市唯一一所定向培养农村教师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1人,高级讲师40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到好几种涉及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的书籍和文章,有《中国书院史话》、《中国教育史话》等等。拜读之后,感到其中对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史实的阐述尚有若干不敢苟同的地方,今择其尤者简述于后,并以求正。一、有关南唐庐山国学的性质及其职官等问题。首先是关于庐山国学的性质。《中国书院史话》说:“作为讲学授徒作育人才的书院,始于南唐昇元四年建立的白鹿洞学馆,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上饶,谈起教育的发展,不能不说到广丰。广丰县从1998年以来,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成为了上饶市教育界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5,(25)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随着暑假的到来,继钢琴、奥数、绘画后,国学成为当今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的热门课程.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催生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国学进课堂”活动也在中国各地展开.在这种国学热潮下,国学书院、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让孩子的暑假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相伴,成为不少中国家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樊利华 《陕西教育》2009,(6):125-12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开始萌芽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集学田、藏书、奉祀及关注时事为一体。我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众多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淳熙年间,白鹿洞书院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庐山国学,在白鹿洞书院的形成过程中李渤与朱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五代到现在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学规是指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制定学规,是书院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书院管理的重要措施.探寻位居中原的河南书院学规的历史脉络,呈现日益成熟完备的历代河南书院学规之概貌,以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特色,为弘扬国学、传承书院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穆 《教育》2012,(36):31-33
请把手伸过来吧让我牵你走过这一片红尘因为我们不是相逢中的过客……这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丽水市弘济书院院长潘正亮写的一首小诗。"这里的每一个学生,怀揣对经典国学的尊重和热爱而来。他们来自30个不同家庭,每周六风雨无阻,前往书院上课。参加授课的名师学者全是‘以传播国学为己任’的义工,连院长也从没有一分钱报酬。书院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不向家长收一分钱。书院的经典国学带给  相似文献   

18.
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19.
偶读北大学报所载孟繁清同志《元代学田》一文,得益非浅。但亦有令人不敢苟同之处。孟文称:“学田之设,始于北宋”。窃以为不然。孟文宣称,学田自宋仁宗乾兴元年所赐之兖州州学田始。据考证,早于乾兴元年(公元一○二二年)之前八十二年,即南唐升元四年(公元九四○年),庐山国学已置有田亩,“以给诸生”。陈舜俞《庐山记》称:“白鹿洞……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学置田,亦以给诸生,学者大集”。朱熹《申修白鹿洞书院状》称:“南唐之时因建书院,买田以给生徒,立师以掌教导,号为国学。”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五峰书院是我国知名书院,在当前国学、浙学研究背景下,具有很大市场开发潜力。书院应以“千年书院,浙东事功文化圣城”为基本主题,以“以书院传统为尊,以浙东学术为韵,以人为本,以游为上”为策划理念,遵循“重点驱动,热点带动,新品促动、整体联动”的总体思路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