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大量使用“论”,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相似文献   

3.
王素勤 《学语文》2013,(1):18-19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着"亚圣"之称的孟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它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虽然这和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不无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孟子》散文确实有着与其它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纵观孟子的一生,主要都是在游说诸侯,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4.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孟子》基本的形成结构与《论语》有很大不同,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了对问的形式;而对问又多是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都有一些长篇构造。还有些章节表面上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却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因此,《孟子》散文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一,富有雄辩的力量。孟子以“好辩”著称,其实,他不只是好辩,而且善辩。对他所接触…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一向被称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先秦诸子散文以其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了先秦诸子中道家和儒家的散文成就、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并从儒、道、法、墨四家的历史观、政治观、文艺观及其散文写作实践的对比研究中,阐述了先秦诸子散文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从而得出道家文化凭借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先进的文化内容的完美结合,成为这个时期先进文化代表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竞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和“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随着经学的式微,诸子学勃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主要从宏观上对《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或是从其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上加以阐发,成果颇丰,但亦有缺憾。本文尝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孟子》散文论辩艺术方面加以专章论述,以期探讨新的研究路向,对进一步细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么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竟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文体形态呈现出相当复杂的特征,既有格言警句式的语录体,也有长篇大论具有专题论文形式的语录体;既有简单的问答体,又有具有鲜明拟剧化特征的反复问答的对话体;既有驳难辩异的辩论体,也有叙事体。《孟子》既显示出从语录体到对话体演变的重要特征,又包蕴着从对话体到专题论文发展的文体态势,在整个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代,一向被称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先秦诸子散文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了先秦诸子中道家和儒家的文学成就、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并从儒、道、法、墨四家的历史观、政治观、文艺观及其散文写作实践的对比研究中,阐述了先秦诸子散文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从而得出:道家文化凭借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先进的文化内容的完美结合成为这个时期先进文化的代表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先秦礼学的历史轨迹商国君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诸子思潮汹涌而起。在百家争鸣的社会思潮中,儒家以“礼”为旗帜,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从春秋后期到战国后期,礼学经过孔子、孟子、苟子三人的不懈努力,终使儒家的政治学说──礼学最终确立。探讨先秦礼学的形...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本文分析了《孟子》一书的民本思想,并指出鲜明的民本思想是《孟子》迟迟没有被立为经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孟子论说文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从文章角度看,有很多家的成就是超过孟子的.但是,孟子的文章对以后的文章写作的影响却比他们大.唐宋古文家如韩愈、苏洵、苏轼等,不独思想方面受其影响,在文章方面也努力向他学习.刘熙载《艺概》中说,“韩文出于孟子”,“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甫文取法孟、韩”,是有道理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议论文章,最早的是《论语》.《论语》是语录体,片断而不成篇,从文章形式来看,成就不算很高.比孔子晚出的墨子,他的《墨子》一书,比《论语》成书晚,但比《孟子》早,在论说文的形式和文章理论上,也比孔、孟有更大成就,象墨子提出的“三表法”和逻辑证明方法,不仅在当时是出类拔萃的,现在看来,也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从文章形式来看,墨子的文章已经向有组织有结构的论说文发展.所以,有人推崇墨子是论说文的创立者.晚出的孟子,只完成一种对话体,也无明确的文章理论,其成就当在墨子之下.至于同孟子同时的庄子、苟子,某些方面的成就也是在孟子之上的.如庄子之用寓言说理,荀子之讲究逻辑结构,都比孟子为高.他们的文章也发生过重大影响,但影响不如孟子.  相似文献   

14.
一、积累整合:先秦诸子散文——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对后世的文学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材选取了诸子散文中的精华篇章,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和庄子的代表著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而且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教学这些文章,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初步认识先秦文学。从产生的时代看,诸子散文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当时“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所赋予的。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简要地介绍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既不同于《庄子》汪洋恣肆,妙趣横生,也不同于《荀子》《韩非子》浑厚绵密,峻峭犀利;而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明快畅达,跌宕多姿,富于雄辩性和鼓动性,对后世的说理散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齐桓晋文之事章》是孟子散文的代表作,它不但集中地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主张,而且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雄辩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我校开设的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包括“《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选读”“《庄子》选读”四门课程.先秦诸子散文是先哲们留给后世的丰厚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馈赠给世界的大礼.尽管学生知道阅读文化经典意义重大,但还是对内涵博奥语言艰深的诸子散文敬而远之,这正应了幽默家马克·吐温那句话:“经典是人人希望读,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 荀子是战国时代一位富有开创精神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独步诸子的文学家。一部《荀子》,散文、赋体、诗歌,兼备该全;政治、伦理、军事、教育,集于一书,宏富广博。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荀子的重要地位,他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  相似文献   

19.
<正> 先秦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岁月。这个时期的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诸子散文最有文学色彩的因素。除了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诸子作品中都保存了大量的寓言。庄子乃是“诸子之冠”,是创作寓言的大师。他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诸子百家指的是些什么人? (四川宜宾十一区小学李仁群)答: 诸子百家这一名称是汉朝以后才有的。诸子是指的孔子以外的先秦一切思想家。百家是指儒家以外的一切思想学派。汉武帝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汉武帝为了要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他把孔子为首的儒家和儒家所信奉的六经的地位特别提高, 把儒家与儒家以外的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区别开来。所以古代所说的诸子不包括孔子在内,百家也不包括儒家在内(儒学中的孟子、荀子还是诸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