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美学理论有以下3个独创性的观点:其一,艺术的性质与功能就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是一般地强调艺术是创造性行为,而是突出艺术是在现实中活动,揭示现实的矛盾;不是一般地突出艺术对现实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而是直接把艺术与革命联系在一起。其二,人类必须走艺术革命、艺术解放的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呼吁人类走艺术革命、艺术解放之路,尽管在常人眼中是如此地遥远,但确实不失为一种指点迷津的深刻见解。其三,大众艺会把人引向堕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化工业、大众艺的批判无论对20世纪人类正确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还是对艺、美学理论本身的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在作已发表的《毛泽东艺思想与鲁迅艺思想之比较》的基础上,又将邓小平艺思想引入与鲁迅艺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展示了从鲁迅经毛泽东到邓小平这一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在中国接受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三人的艺思想有着诸多的根本共同点,这正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艺理论的质的规定性;同时三亦有细微差别,而这则为时代的特质与任务所决定。他们的艺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而这也正昭示出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在中国是在变化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战斗的一生,也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富民强的道路,并且不断把探索的结论付诸于实践.毛泽东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虽然也犯了严重错误.但其主观愿望始终是要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社会.他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毛泽东对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按历史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中 ,都非常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走中国式的教育道路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一、教育地位 :从“重要战线”到“关键环节”和“优先发展”毛泽东在论述文化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时指出 :“学校教育 ,文学艺术都是意识形态 ,都是上层建筑” ,“在革命前 ,是革命的思想准备 ;在革命中 ,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由于毛泽东的教育实践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理想中,既包含着传统儒家“大同”世界的因素,又渗透着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成分。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与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在精神实质上都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实现手段是建立理想的公社组织,都强调物质上的绝对平均主义与精神上的禁欲主义。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其理论中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偏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毛泽东的实践也为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成就。  相似文献   

6.
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能得到发展;没有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面向21世纪的伟大实践中,走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创立自己的思想、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科学解读为前提,既从宏观上整体透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内在的逻辑演进,又在微观上具体解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前苏东的巨变、全球化与市场化的影响、信息社会的形成,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原先的研究思路。适应现实和理论的需要,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实现了从资料性的观点罗列加简单定性向理论逻辑层面的深度解读的话语转换。  相似文献   

8.
<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不断融入中国革命与建设,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继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过程。当前诸多学者对该理论展开研究,但大多集中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内容及如何实现中国化方面,并在中国化的内容研究上取得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发展的标志。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高度重视,国家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社会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自由派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坚持以马克思关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则来规范毛泽东所开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并把后者同前者的差异视为"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以致把毛泽东思想定性为民粹主义,这是他们理论的误区。在中国社会转变道路的发展趋势、现实基础、领导和依靠力量上,毛泽东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与民粹主义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和差别正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和光辉典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我党的历史上,率先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强调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以毛泽东为首的创立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为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增添了生机,打破了以往社会历史批评一统天下的局面。新时期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值得深思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在多元化的批评语境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文艺批评家一种不可取代的选择。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所走过的历程,发现成绩和经验时,也看到了许多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文艺育德论,作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育德思想,对毛泽东的文艺育德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把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推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本文试通过结合对马恩文艺育德观点和思想的辨识.对邓小平文艺育德论的立论基石作简要分析探讨,以作为理解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全面总结,指出了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文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成了一个异常重要的问题,而毛泽东文艺思想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文艺发展论里有着丰富的值得重视的和谐发展思想:以和谐思想处理文艺发展中新旧文艺的关系、各国各民族文艺的关系、精英文艺与民间文艺的关系、文艺领域要坚持百花齐放多样发展的思想与方针。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文学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与文学现实发生了脱节和疏离,因而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文艺学为有效克服危机,摆脱当前的困境局面,应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以新时期下形成的文学理论作为基础,并对中国古代及西方文学理论中具有发展性的部分进行借鉴,在不断结合文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在促进新时期文艺学打造深厚现实基础的同时,使文学及文艺学达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黄力之教授坚信即使在我国这种“特殊文化国情”下,马克思主义也具有不可超越性。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观察、分析文艺现象,在关于文学主体性、“重写文学史”、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艺理论的借鉴与文学批评的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文学是人学,由此各种文艺理论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是可能的,其次,文艺理论的相互借鉴能促进双方的文学批评,再次,批评家的个性与文艺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形成批评特色,最后,批评家在理论借鉴中都具有能动性。以上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发展文艺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重视文学批评,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不断促进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