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许多家长难以理解,更难以做到。作者在辅导孩子时,并不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只给孩子无根求助“毫毛”,从而把父母主动的“管”变成孩子真正的需求。这些做法或许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常小花 《家长》2022,(22):31-32
<正>为了让孩子爱上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家长应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意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知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对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数学是一门让他们“很头疼”的科目。原因是孩子不爱学,家长不会教,每到辅导孩子学数学时,家中往往会闹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父母气得声嘶力竭,孩子哭得歇斯底里,原本和睦的家庭经常因孩子的数学学习问题而闹得不得安宁,父母身心俱疲,孩子痛苦不已。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以工具性为基本属性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表达思想的语言文字工具。而工具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决不是单靠教师的讲授灌输所能奏效的。为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下苦功学习语文”,“引导他们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因此必须树立以“导”为指导的教学思想。要树立以“导”为指导的教学思想,首先必须明确“导”的目的。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又说:读写教学,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他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了很好的比喻:  相似文献   

4.
学习指导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孩子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数学还很陌生,作为家长要经常辅导他们,使他们能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爱好数学的兴趣,并且通过辅导发展孩子的思维水平。方案一: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孩子弄清算理。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孩子学习数学时常感到枯燥无味,做家长的在辅导时要创设情境,通过实物、画图等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掌握知识,这不仅让孩子弄懂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孩子的作业做成456+78,家长不能简单地说:“你怎么搞的,45减+等于9啊。”有一位家长做得就非常…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才是抵达教学目的不二圭臬。本文将就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试着谈谈这方面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界公信力最高的名言。确实,一个人在学校接受语文教学最多也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地运用语文于工作、学习、生活中,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即是有学习、运用谓文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陈宝泉 《云南教育》2009,(15):34-34
报载,今年暑期,“全能型”家教在上海颇受青睐。据介绍,这种“全能型”家庭教师多为在校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不但辅导孩子学习,还负责安排娱乐、运动,教孩子才艺和技能。还有的家长希望大学生家教能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既能看护孩子,又能让孩子开心、长进。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10.
刘莉丽 《教师》2014,(12):99-99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能自主地去学习、会学习一辈子。“教”是手段,“达到”是过程,“不需要教”是目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参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师教给学生求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摆脱教师的搀扶,自己走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新课改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年我有幸参加了兰州教育学院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培训班,在此期间学了许多新的理论,并系统地学习了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叶老的理论指导下,我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 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用叶老的话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 叶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叶老认为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能作文,“‘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一思想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尤其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时代。要求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聪敏的并能自行深造的人。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培养能力这一原则。我学习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后,体会到,不仅要学习叶老的思想,发挥叶老的思想,更主要的是发展叶老的思想。我要从叶老的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当前所面临的语文教学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编造”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儿童正处在想像力极其丰富的年龄阶段,幻想是他们共有的心理特征。作文离不开想像,而“编造”正是这种能力的体现。为了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想像力,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编造”欲望,因势利导,辅导他们“编”故事。那么,怎样引导孩子“编”故事呢?下面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许多家长难以理解,更难以做到。作者在辅导孩子时,并不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只给孩子无根求助毫毛,从而把父母主动的管变成孩子真正的需求。这些做法或许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确是先生集毕生研究的真知灼见!为什么“教是为了不教”呢?尽管它的内容丰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否仍可阐释为:在教育中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求学求生的知识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能够离开家长、教师的庇护、辅导而“放单飞”。这就是说独立性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从“教”到“不需要教”雷太录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己看书、作文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学习、理解叶老的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  相似文献   

18.
有不少家长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也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与孩子的沟通。这本是很好的现象。但如果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就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在阐述“教”与“学”的关系时指出: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而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二是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主观心理上体验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多数家长都在辅导孩子学习,但我发现不少家长的辅导方法有问题,甚至是违反科学的。为此,想谈谈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三忌”问题,和广大的家长读者共勉。一忌“发火”家庭辅导可说是门艺术。正因如此,辅导孩子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