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 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多的工作负荷使教师面 临巨大的压力。教学与生存的压力使得许多 教师出现不良的情绪。教师带着情绪进行教 学工作,或者是由于情绪失控引发过度惩罚 学生等过激行为,必然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 自尊心与身体健康。 一、不良情绪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不良情绪亦称负性情绪,如果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学生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是教师缺乏提高教学实效的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性强的压力束缚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来自社会现状的不断打击消磨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工作和生活的烦恼逐渐消解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厌教,主观上缺乏教学的动因和动力。本文论述了教师教学动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傅国帮 《江苏教育》2023,(25):95-96
<正>班主任是班级中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教师,面临教学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的双重责任与压力。班主任在处理一些班级突发事件时,若遇到特别调皮、屡教不改的学生或不能积极配合的家长,工作的责任与压力就会转化为负面情绪,进而易于引发与学生或家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言行失范与处置不当,成为班主任情绪失控引发的危机事件。笔者从班主任情绪管理的典型案例出发,结合德育工作实践,谈谈提升班主任情绪管理能力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加,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情绪。高中是学生发展的转折点,成绩的好坏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何朗 《教书育人》2006,(3):28-29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许多中等卫校的临床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与新鲜感荡然无存,对教育教学再无激情,得过且过的念头日渐强烈,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变得令人生厌。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观念的更新,竞争的激烈,人们会产生心理的不适应,教师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教师是高压力下多应激职业,来自领导、家长的高期望使教师们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学生的成绩、超负荷的工作,常常引起教师情绪上的波动,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不仅与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倦怠是指社会从业人员因长期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从而出现的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症状。它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具体症状表现为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倦怠、烦躁,疲惫不堪,工作热情完全丧失;脾气变坏,情绪容易激惹,以消极否定和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评价偏低,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消极。这种消极的从业体验会导致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对教师而言,这种情绪和行为的烦躁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对学校而言,它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职业道德缺乏、师资流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况下,教师极易对学生进行体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社会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研究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结果,并给予恰当的干涉,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及情绪耗竭与职业承诺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25名福建省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工作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离职倾向;(3)情绪耗竭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存在中介效应;(4)职业承诺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存在遮掩效应;(5)情绪耗竭—职业承诺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加强对教师的后勤保障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三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工作士气与热情大大减弱,身体、情绪、心智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实际工作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常常会出现对立情绪。对立情绪一旦产生,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批评、教学等,产生排斥、抵制心理,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化解教育活动中的对立情绪,以便顺利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对立情绪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失当,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或语言表达欠佳,或能力有限,知识面窄,或缺乏批评艺术,批评学生不够公正,或缺乏敬业意识,少与学生交流,或不修边幅,形象欠佳,等等。二是学生方面,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学生看待事物片面、极端、单纯,往往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1.
积极的情绪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调控自我情绪及调控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提出了提高教师情绪调控能力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学生和教师间产生不应有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就不能正常建立起来,教育教学工作也就很难正常有效地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龃龆及对立情绪,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大忌。 大多数学生从心底里是希望能与老师和睦相处,他们本无与教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依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老师教什么,学生被动地跟着学什么,等着教师说结论或给现成的答案,这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与个性差异,营造宽松氛围,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压力的产生与管理中,教师的情绪推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情绪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教师压力的产生与管理。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压力的形成源于教师的情绪推理,因教师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且会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情绪推理视角下的教师压力具有统一性、两极性、夸张性、交互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在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确保对于压力的情绪推理合理有效的策略和运用情绪推理解决压力问题的策略来管理教师压力。  相似文献   

15.
从情绪工作、情绪智力的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提高的途径,以便为学校的组织管理决策和有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问卷法对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工作、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现状及三者间内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与情绪智力、教学效能感呈显著相关;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在情绪智力和教学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情绪工作是低情绪智力中小学教师提高其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工作时间压力与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使用工作时间压力量表、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问卷、情绪耗竭量表、领导支持量表,对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金华市23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2份。结结果果工作时间压力显著预测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情绪耗竭在工作时间压力与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间起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存在“遮掩效应”;领导支持在工作时间压力与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间起调节作用。结结论论情绪耗竭是工作时间压力对工作投入产生损耗效应的中介路径,领导支持是工作时间压力对工作投入产生潜在积极作用的条件,体现了工作时间压力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初入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由于缺乏教育科学知识,欠缺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不了解中职学生素质现状,再加上新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他们在认识、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特殊的阶段性心理状态。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感到希望与失望并存,坚定与浮躁并存,自得与焦虑并存,以上心态影响到了他们日常的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必须调整心态,克服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周荣 《学子》2014,(11):82-82
初中思品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情感渗透、思想陶冶等方面的综合任务。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思想多变、情绪敏感,传统的说教模式难以真正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可,影响了思品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引导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工作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思品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优化与改进,从而提升对学生思想引导的深刻性与针对性,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学生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是教师缺乏提高教学实效的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性强的压力束缚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来自社会现状的不断打击消磨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工作和生活的烦恼逐渐消解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厌教,主观上缺乏教学的动因和动力。本文论述了教师教学动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综合反应。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情感疏.离冷漠。职业倦怠情绪一旦产生,就会使教师对工作感到厌烦和无意义,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降低,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