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中有很多关于鬼神灾异卜筮预言的记载,前人多认为是"左氏好奇"、好鬼神之说,或者从文学角度认为左氏为了追求故事性情节性.文章从春秋时史官的主要职能、春秋时期重神信鬼的时代现实、左氏人事决定天道的历史写作观念三个方面,尝试对其多记载鬼神灾异卜筮预言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何为师道?     
道者,天地之大全也。自本自根,先天地生,未有天地,道乃有存。“道”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有春秋时代子产提出之“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后世有西汉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史传著作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但是,综观《左传》全书,却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虚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记录了“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等神话迷信活动;记录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室之谋和床第之私等不为人知的秘密;三、记录了“传闻异辞”。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佛山民间信奉的鬼神多,而供奉鬼神的庙宇就更多,众多的庙宇自然就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私祀乃至淫祀。民间私祀的存在使得基层社会与国家之间在信仰领域里的正面冲突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缓冲地带;而当民间私祀对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秩序产生威胁或有可能颠覆正统理念时,代表国家的基层组织就会加以干预、纠正,甚至奏请禁毁。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大环境下,佛山地方官绅为了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的祖庙,进行了一系列的借助传说并将之附会于北帝神的造神运动,最后成功地使北帝信仰由佛山地方性的淫祀、私祀上升为正统化的国家官祀。  相似文献   

5.
整个春秋时期,从贵族统治者到一般士庶,仍然虔诚地相信鬼神和天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无神论思想,也不存在无神论思想家,即使被认为是先进思想家的子产、季梁等,其实并没有否定鬼神,也没有否认天命。怀疑天命和鬼神的思想是存在,但这种思想早在商朝时期就屡见不鲜,并非春秋时期发生的思想上的突变,也不具有无神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墨学研究兴盛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墨子继承殷商尚鬼风气,以其"天志"、"明鬼"思想为宗教思想。但《墨子》文本关于鬼神的论述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内在逻辑以及新近问世的简帛文献都可以证明墨子并不相信作为人格神的天和鬼神的实有,他提出"天志"、"明鬼"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鬼部字大致分为鬼的音容形貌、对鬼神的畏惧与憎恶、对鬼神的崇敬、祭祀鬼神的风俗等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鬼的起源是以雷电为代表的鬼神崇拜。  相似文献   

8.
墨子世界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墨子的世界观,目前普遍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墨子提出的尊天事鬼与“非命”这一组命题中,“非命”是主要的,“天鬼”观念只是他思想中的落后成份;并且认为,从形式上看,尊天事鬼与“非命”在理论上似乎是矛盾的,“但如果我们把天命的否定作为内容,把天、鬼的承认作为形式.则他的思想中的优点显然是存在于内容实质中的,而抽空了的鬼神,实际上便成了空话了”(见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221页).上述论点实质上是认为,墨子一方面承认“天志”、“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通过“非命”否定了它;否定“天鬼”才是墨子真实的用意,而称“天鬼”只是政教的一种手段.故墨子的世界观不失为唯物主义的.这种观点影响颇大.对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认为中国人迷信,信鬼神.论据是甲骨文中绝大部分,是向鬼神请示吉凶的“卜辞”.而且,殷人尚鬼,认为“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把祭祀天地祖宗.看成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与征伐相提并论.《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兴兵伐纣.在牧野的誓师大会上,宣布殷纣王的三大罪状之一,就是“昏弃厥肆祀,弗答.”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商王纣轻蔑地抛弃了对祖宗的祭祀,对祭祀的礼节不闻不问.这是大逆不道的.于是武王要“惟恭行天之罚”.消灭他.《尚书》中关于天地鬼神方面的记载还很多,我们不妨抄录几条.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舜典》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今商工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沉湎酒色,取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尚书·泰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抄着抄着,我们不禁发现一个问题,原来先民的敬天法祖,主要是为了尽人事,如果抛弃人事,暴虐下民,那么天就会“震怒”,会命天的代表去“肃天威”、“诛之”.因为天是爱民的,他“佑下民”.  相似文献   

10.
《山鬼》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不是屈原的作品,是创作还是在民间祭歌基础上的加工整理,历来是有争论的。比如朱熹就这样说: 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  相似文献   

11.
《左传》记史以外,描述了很多迷信现象,诸如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类。正如汪中在《述学.左氏春秋释疑》中所说:"《左传》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诸多的迷信现象构成了《左传》除人事以外的另一类内容,历来学者对这类现象褒贬不一,但否定的态度一直占据主流。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清人韩?也说《左传》:"好语鬼神,易致失实"(《左传纪事本末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鬼文化几乎都带有梦幻的氛围。人类对自身死亡的臆想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白日梦,梦与潜意识不为人类所控制,正好吻合鬼现场的不可介入性。在梦来源的"因想说"中,鬼之魂魄如同人之灵肉,精神之"想"为魂活动的根源,身体之"因"为魄活动的依据。"法大于力"也是梦的属性,鬼的诸多法术都与梦的工作机制有关。同时文学家对鬼文化进行二次制作和加工,其内容不但有对善恶人性的最后归纳与剥离,同时也包含着对残缺人生的隐喻和满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唐传奇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它的人鬼之恋小说在六朝志怪的基础上已将着眼点从鬼神之怪转向人事之奇,通过描写人与鬼的婚恋来反映世俗爱情并为女鬼形象注入了人性的光芒.让唐传奇中的女鬼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人鬼恋作品的层出不穷具有超现实性和社会风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师公"沟通"鬼神手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民间师公为了实现其为民禳灾祈福的职能,其“沟通”鬼神的手段集中体现在歌舞与法术两个主要方面,前是师公必备的“软工夫”,表现为搬演歌舞谄媚鬼神以与鬼神“和解”;后是师公要掌握的“硬功夫”,表现为施行法术驱鬼消灾以与鬼神“较量”。  相似文献   

15.
程曼 《巢湖师专学报》2014,(1):26-30,47
用中国梦点燃大学生内心的信仰之火、事业之火、生活之火,激发大学生的自强不息之志和永往直前之心,让大学生自觉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组织者、保卫者和领导者,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阴符经》深刻地揭示了“天道”的客观性、规律性、可知性和必然性 ,警示世人只能“执天而行”、“因而制之” ,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无异于“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7.
地戏面具     
《今日中学生》2010,(7):76-76
地戏,民间称为“跳鬼”“跳神”.因演出时不用戏台而在平地举行得名,流行于贵州安顺地区。地戏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春节期间的演出叫“玩新春”,时间为20天左右.旨在驱鬼逐疫、禳灾纳吉。  相似文献   

18.
"天"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早期对"天"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神灵、道德、自然之天三个层面。董仲舒视"天"为"百神之君",肯定"天"的至上神地位;王充提出"天者百神主也",视"天"为众神主宰。二者共同认定神灵之天相对于天地间一切的主宰地位。董仲舒认为人在受命于天的同时也从"天"那里获得仁德,现实政治层面的有关制度设计也取之于天;王充认为道德仁义是天道应有之义,人应戒慎恐惧、依仁义道德行事。他们共同肯定了道德之天的合理存在,并以此为人间政治、道德秩序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董仲舒认为自然运动具体展开为阴阳、四时、五行之气的流行,自然意义上天道的实际内容展现为阴阳、四时、五行的规律变化;王充认为"气"是天地的存在形态,天道运行亦即气化流行自然无为,风雨雷电等现象是阴阳之气自然流行的结果。二者对自然之天的观察共同着眼于阴阳气的大化流行。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大约形成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早在道教产生之前,我国已存在着各种原始宗教习俗。夏商周三代,卜筮流行,崇祀鬼神。战国时,神仙方士自成一家,将长生术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开始有了较系统的鬼神理论。汉初,黄老思想大兴,崇尚道术之士将老子作为祖师崇拜。东汉初,佛教传入,其组织形式、仪式、戒规为中国本土宗教所借鉴,于是中国道教就在古老的宗教习  相似文献   

20.
《祝福》中说:我“知道他(指鲁四老爷)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对“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教材中注释说:“这是《近思录》里的话,意思是说,鬼和神是阴阳二气变化而成的。这是唯心主义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