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译者在面对感情色彩更为复杂的"褒贬同词"现象时,不仅要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感情色彩、文化内涵等,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简要阐述了前人对"褒贬同词"现象的研究,列举了部分典型及其误译现象,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如正确把握感情色彩、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不能正确理解英汉词汇差异、英汉句法结构与英汉思维表达方式有关.文章列举了翻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种种误译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减少和消除这类误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误译这个话题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个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英汉互译尤其是英汉文化互译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翻译,因而误译就成为频繁出现的现象。论文通过英汉互译过程中误译的举例,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如何减少误译现象的对策,最终达到提高翻译的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导致英汉误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维。文章作者试图从汉字源头探讨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论述语言文化学的核心在某个程度上可以说是词汇文化学的问题,英汉褒贬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反射出民族文化的社会性和忌讳性。从跨文化的角度,主要分析动物类、色彩类和政治类英汉褒贬义词汇的文化内涵,并从构词法的角度对部分英汉词汇褒贬色彩做出探讨。最后,简述英汉词汇褒贬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机器翻译软件,旨在提高并改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质量的研究也正在进行。通过分析国内常见的机器翻译软件的翻译实例,研究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其翻译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英汉机器翻译发展迅速,已走进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阶段并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英汉机器翻译还不可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平.我们应对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共同探讨其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英汉互译时,时常会出现各个层面的误译,有语法方面的,词义方面的,也有文化内容方面的。究其原因,根本在于译者对翻译内容的误解或片面理解。因此,正确理解原文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英汉互译误译现象的基础上,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个方面论证了正确理解是减少误译的前提,并提出了保证正确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英汉机器翻译发展迅速,已走进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阶段并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英汉机器翻译还不可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平,我们应对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共同探讨其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小勇 《考试周刊》2011,(87):92-93
排除语言歧义是机器翻译中最难的难题,如果语言歧义不能排除,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就不会有质的提高。本文从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两方面对英语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阐明其形成过程,探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英汉机器翻译的一些消歧方法,以提高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1.
翟艳 《海外英语》2014,(9):156-157,169
Mistranslation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ranslation.Some translations seem right but actually wrong.It is said that to the Chinese they are right but to the foreigners they do not conform to their customs.Mistranslation may appear in many fields and the causes of mistranslation are also various.This paper takes some examples of mistranslation i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English.It also analyses the causes of mistranslation in English through examples.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remedial measures are followed.  相似文献   

12.
论积极性误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误译分为积极性误译和消极性误译两类。积极性误译指的是译者为了完美再现原文的风韵而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虽与原文在形式上并不完全对等,但却能传达最为重要的信息。积极性误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出于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积极性误译;由于文化缺省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由于英汉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的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英美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于是涌现出大量英文汉译、汉文英译的翻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不乏误译现象的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两方面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通过大量翻译实例的对比,提出读者在读译文时要了解原文和译文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译者在译文时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翻译被看作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用其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可以发现,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有意误译,使得译文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推理努力便能找到原文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译者也应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并充分运用有意文化误译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框架语义学理论的含义及其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从框架语义学角度具体探讨了公示语英译失误原因。希望能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对改变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现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忠实性"始终是跨文化翻译活动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和特质性以及译者的独立主体意识等因素,翻译活动中的误读和误译不可避免。文章以林纾和庞德的误读和误译个案为蓝本,根据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讨了林纾和庞德误读和误译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并指出林纾和庞德误读和误译的积极意义,以期客观、理性地看待违背"忠实性"翻译标准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误译与改译在客观上都表现为译语文本与源于文本之间的差异性。从翻译过程来看,误译发生在解读源语文本阶段,是译者意欲避免却未能掌控的,是译者主体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体现。而改译则发生在再现源语语义阶段,是译者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而有意为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新闻英语的误译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词语理解、新闻词汇,文化差异和政治立场辨别等角度,对新闻英语误译的根源进行探究,提出为避免新闻英语的误译,新闻翻译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或者称曲译,往往源与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根源。具体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特定翻译目的,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考虑,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个人经历等。通过译者自己对译本或翻译的阐述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中译者的个人经历、动机目的、知识背景、社会期待、价值标准、文化类型等等因素是如何进入翻译文本的。  相似文献   

20.
夏济安译作在译界享有较高声誉和地位,其中《古屋杂忆》的译文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存在失真和走样的地方.译文里存在两类的讹,一类是对译文产生荒唐或有害效果的无心之失,另一类则是译者明知故犯的有意之过.因此在研习名家译作时,我们要学会批判地继承,切忌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