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闻博见     
尽管德国的第三代高速列车要到下个世纪才能投入运行,但它的新一代也已经在去年10月底举行的柏林“高速列车国际博览会”上露面。与第一代相比,新一代高速列车的主要技术指标是:速度提高50%;折旧费降低35%;运行中的摇摆程度降低一半;而噪音只相当于第一代列车以280千米时速运行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5):7-7
法国高速列车创时速新纪录法国高速列车TGV在行驶试验中时速达到574.8千米,打破了1990年法国高速列车创下的时速515.3千米的高速列车最高时速。  相似文献   

3.
新闻速览     
《今日科苑》2012,(6):5-8
中国建成世界速度最快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和平3月11日对记者透露,中国已建成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最高试验速度达到530公里/小时。据李和平介绍,高速列车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日前,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货物列车重载、高速的发展目标,应该采用电空制动、无级调整的空重调改善货物列车在运行中制动和缓解时列车的纵向冲击很大的问题;采用三压力制动机改善在长大下坡道货物列车制动保压时,制动缸压力衰减问题;采用盘型单元制动装置提高制动力。  相似文献   

5.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高速和高效运行的重要设备,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列车运行速度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高速、舒适是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开发高效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高速列车运行的控制问题,建立了高速列车运行的动力学模型,以给定的牵引和制动特性曲线得到参考速度曲线,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列车的运行控制中,实现了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智能控制。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的控制系统能确保列车实际运行速度很好地跟踪给定速度,系统的鲁棒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动车组转向架创新团队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移动装备即轨道车辆的走形装置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产品涉及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地铁等领域。高速转向架承担着承载、减振、导向、牵引、制动等系统作用,是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技术水平及应用是衡量高速列车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列车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速列车的研发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全球高速列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高速列车的关键物理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就以此为主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对轨道平稳性问题、机车重量问题、主要零件损耗问题、空气阻力问题、材料接触力学等五大部分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广州至九龙的铁路线上行驶着一种新时速高速摆式列车,其运行时速可达200公里。这种新时速高速摆式列车与通常的高速列车不同,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它不需要一般速列车那样专门架设的价格高昂的高速铁道,而是巧妙地摆动车身行驶在普通列车轨道上,既提高了车速,又利用了现有的轨道和设备。行驶在普通列车轨道上的这种高速列车,虽然速度高达每小时200公里,但车体与普通列车一样平稳,而且噪音很小。如果对铁路弯道进行加固,将部分公路岔道改道,并建立新的信号和调度系统后,车速还可以提高到每小时250  相似文献   

9.
徐达发 《今日科苑》2009,(24):284-285
在高速列车通过的过程中,管帘天花受到列车风的风压作用。评估列车风对管帘天花结构的影响存在两个难点,一是高速列车运动决定了列车风风压力为动态荷载,二是管帘天花的格栅状结构形式,这种半透气状的结构风压的确定非常困难。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高速列车列车风对管帘天花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动网格解决了列车高速运动问题,使用多孔介质阶跃模型模拟了管帘天花的格栅状结构,得到了列车穿越雨棚过程中,管帘天花受到的列车风风压力分布,可为类似情况下结构物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缺乏关于高速列车核心技术识别及其动态演化的研究,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全球高速列车产业专利数据,以A-U创新过程模型为基础分阶段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计算复杂网络节点中心度以识别核心专利并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分为流动性阶段、过渡性阶段与确定性阶段,目前处于过渡性阶段的形成期;核心技术领域呈现由基础技术领域到多元技术领域、再到关键技术领域的演变路线;核心技术研究主体早期以“两用”关键技术企业为主,后期延伸至综合性集团以及研究院所;依托研发合作取得核心专利数量增加但占比仍低。研究发现对于促进我国取得更多高速列车关键技术成果的主要启示是:准确识别并重点关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吴震  黑钊  张继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110-111,113
本文围绕移动闭塞条件下高速列车的动态追踪间隔控制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根据高速列车制动距离长,制动方式复杂,空气阻力的影响等特点,研究了移动闭塞条件下高速列车的追踪间隔的模型,包括区间追踪间隔模型,不同曲线半径的追踪间隔,车站追踪到达间隔模型和车站追踪出发间隔模型。设计了移动闭塞条件下高速列车追踪运行的仿真软件,为模型算法的验证提供试验支持。通过仿真软件,对高速列车的追踪运行进行了仿真,对移动闭塞条件下高速列车的运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在世界先进国家的铁路运输系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为了建设安全、可靠而又舒适的新的高速铁路客运系统,在重点讨论高速铁路的牵引模式、合理轴重和客流分析等重大技术问题的同时,还应充分关注高速列车驾驶中所涉及的人机工程学问题。对高速运行的列车必须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把列车的运行、控制和安全等分解为人和无生命的机器系统来承担,由于自动控制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控制,列车的驾驶任务由技能作业转变为体力消耗较少,脑力负荷较重的脑力作业,怎样设计处理好高速列车驾驶中的人机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1、驾驶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外骨骼技术近年来在军事领域、辅助行走和人机交互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技术不仅改善了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还为工业、军事和紧急救援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传统的外骨骼设计通常依赖于电力系统,限制了其适用性和可用性。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创新的外骨骼设计,即被动式助动外骨骼,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依赖外部电力源。基于这一理念,本装置采用了一种集成的能量捕获系统,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旨在捕获用户的动能并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助力。传统的电动外骨骼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依赖于电池和电机系统,存在重量大、续航短、维护复杂等问题。相比之下,被动式助动外骨骼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提供更舒适的行走模式,在无电力的情况下持续提供支撑。这种设计不仅具有潜在的康复和辅助行走应用,还可以在军事任务、体育训练和工业操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到2005年,相距285公里的汉堡至柏林之间将有一列“高速运载列车”投入运行,全程只用53分钟。长期以来人们对高速磁性悬浮列车有所争议,今天,这种高出路面几厘米,时速突破400公里的机车即将问世。德国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准备投资300亿法朗研制这种“高速运载列车”,他们认为这项工程领先于日本人和他们的新干线。德国企业家实现他们磁性悬浮列车的梦想比人们所料想的来得更快。就汉堡与柏林之间建造“高速运载列车”  相似文献   

15.
噪声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列车速度提高后,气动噪声问题更加突出。研究表明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幅值主要受到列车截面突变的影响,而引起这一突变的主要因素是受电弓、转向架等设备。高速列车转向架作为气动噪声产生的主要源头,将是高速列车主动降噪的关键位置。研究高速列车转向架气动噪声特征,认识气动噪声变化的规律,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控制和降低气动噪声幅值,能够有效提高铁路沿线及车站附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本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带有架悬式牵引电机和体悬式牵引电机的动力转向架、无动力转向架的气动噪声,对气动噪声幅值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及变化趋势、驱动装置对转向架气动噪声幅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CFD在高速列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速列车设计中所应当考虑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与数值计算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通过求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初步获得了二维模型高速列车中头部附近的流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11)
机械外骨骼或称动力外骨骼,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戴的机器装置。外骨骼在民用市场的应用较少,值得挖掘。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新型民用液压电控外骨骼各部分零件进行建模,模块化装配。整体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对现行外骨骼价格昂贵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良。针对现行外骨骼功能单一的局限性,新型民用液压电控外骨骼采取开放式的设计,可以外接各种附加设备,实现外骨骼功能的多样化。针对现有外骨骼体型过大穿戴困难这一问题,新型民用液压电控外骨骼开发了可折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高铁,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频频刷新着世界纪录。它创造了若干个世界第一,例如运营时速最高、轮轨试验时速最高等。从引进到自主创新,中国用短短10年时间实现了超越,赢得了世界的赞许。在这其中,缩比模型尺寸最大、运动时速高达500公里以上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未来高速列车的研制奠定了实验模拟基础。颠覆传统,让列车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另眼看科技     
正消防员外骨骼助其轻松迈步这种机械外骨骼旨在将火灾现场的消防员从紧急设备的负担中解救出来。外骨骼使用两个6.8L的压缩空气罐提供动力,足以让消防队员在12层楼梯上、下三次。这种设计通过将重量穿过外骨骼并通过踏板传递到地面,减轻了肩膀和背部的负担。外骨骼内部含有快速释放机制,可在消防员需要逃离外骨骼时快速将其脱掉。小编趣谈:神器再好,也不要玩火哦!  相似文献   

20.
D字头的动车、G字头的高速动车、C字头的城际高速……这些都是时速超过200千米的飞奔在中国铁路上的列车。三种类型的列车往往让普通百姓有些迷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