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湖北的留学教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清末出国留学队伍规模庞大,留学科目与国别过于集中,出国留学者程度参差不齐;民国前期派遣渠道和所往国别有所扩增,管理较为粗放而留学主体向社会中下层下移;民国后期留学政策的制订日益细密但留学规模渐趋缩小,留学生出国前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实践经历较为丰富。湖北地区的留学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历史发展的走向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共同性、继承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和新教育的开始,海外留学政策的演变等动因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得以肇始和发展,并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高潮,持续不断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从适合中国国情教育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近代留学教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清末及民国时期,湖北官府及广大学子在留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地开辟各种留学途径,从而使该地区学子出国受教育的渠道或方式渐呈多元化的开放格局。虽然不同时段的留学渠道不尽相同,但基本上以省费、自费、庚款留学为主要路径,辅以其他新的留学方式,而且相同的留学途径(如省费留学)在不同的时期又被赋予新的内涵。所有这些变化,向人们呈现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万千气象的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谢长法教授所著的<中国留学教育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和国内已有的多偏重于专题留学研究的有关教育史研究成果不同,该书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留学教育在台湾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1954年颁布的《国外留学规程》为标志,台湾留学教育走向制度化的发展轨道.随后,当局对《国外留学规程》进行了多次调整,一直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留学政策,以适应政治经济及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台湾留学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留学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留学国别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近现代史的分期,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分阶段进行历史回顾,评述各时期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