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为此,高师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以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五个要素理论统驭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对某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营造优良的学校组织文化,构建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提升教学能力的激励制度;搭建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建立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办学的机制,以提升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有了极大地发展,但在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强化了教师教育的定位,明确了教师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突出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解决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职后教育、基础教育脱节的问题,系统探索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和服务基础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共建合作平台——教师发展学校已成为新型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也为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再度合作下催生的教师发展学校赋予了新的内涵:互聘专业导师制、专家工作坊、开放的教授研究室、教学个案现场诊断和家长参与教研论坛等形式,实现了大学和小学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了合作双方的科研能力,同时也给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者们可供参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重点中学联盟学校是建设中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支柱。为创新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提炼重庆市基础教育及相关特色校的学科教学经验,重庆师范大学与重庆市重点中学联盟学校,致力将共建的中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功能、职前和职后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系的现实挑战与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当前,我国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系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这三大挑战,有的来自外部环境,有的来自自身发展,正严峻考验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系的适应能力与发展前景。挑战之一: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要求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系与其迅速接轨。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服务的,直接面向基础教育,理应满足基础教育的一切需要,并且适应基础教育的一切变化。我国目前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体系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到教学组织,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当时的基础教育相适应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拓展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育人空间,实现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促进了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助推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以高师院校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形成高师院校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相互依托的在职培训网络,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职前与职后衔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以增强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全面实施阶段,高等师范院校也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应直面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背景,力求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现代化、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示范化,并在课程体系上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教师专业化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当前,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着培训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培训形式化和培训课程随意性大等问题。地方高师院校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在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是指对教师的培养、培训、研修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个教育过程,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研修三大部分。通过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变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教师教育机构在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时得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师培训,其主旨是从中小学校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培训师资,强调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衔接,强调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师资培养和培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校本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13.
高师院校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阵地,也自然承担着教师职后教育的重任。然而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的传统模式,由于着眼于理论讲授,因而难以适应以实践与经验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要求。笔者在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而提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缺陷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空泛、教学方式单一老套以及教育实践薄弱等问题.高师院校可以从明确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完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教育实习等方面,积极创新和改进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阵地,也自然承担着教师职后教育的重任。然而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的传统模式,由于着眼于理论讲授,因而难以适应以实践与经验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要求。笔者在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而提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缺陷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及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与职后培训模式创新,是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缩短师范生专业成长周期,保障教师职前职后专业发展无缝对接,迫切需要高师院校在师范生职前培养及职后衔接上有更多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笔者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为例,介绍卓越教师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高师院校对接师范生培养与在职教师发展路径与策略的案例,以期为当今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院校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阵地,也自然承担着教师职后教育的重任。然而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的传统模式,由于着眼于理论讲授,因而难以适应以实践与经验为基础的教师继续教育要求。文章在对高师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不足及其原因分析基础上,进而提出高师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取决于高师院校教师的素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伙伴合作研究备受关注。实践说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一条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高师院校在发挥为中小学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的意义上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我国农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和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课程实施主体中教研员占主流;农村教师参加的研修层次低,且参加研修的机会少;非主流学科教师培训被边缘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培训内容华而不实。建议高师院校和教研部门合作主理农村教师培训课程;构建外援引领和本土化帮扶相结合的校本研修课程;确立高师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合作指导的自我研修课程;深入农村调研,构建"临床式"指导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取决于高师院校教师的素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伙伴合作研究备受关注。实践说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一条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高师院校在发挥为中小学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的意义上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