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善才”一词,值得一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前者,课本未注;后者,有释:〔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其实,这涉及到泛指和实指的问题。所谓“善才服”,指的是琵琶女弹奏的技艺精湛,“曲罢”使得乐师佩服。显然,“善才”泛称琵琶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琵琶行·序》“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句,高中语文第六册注:“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恩。”此注与《辞源》释义相同:“春才,唐代乐师之称。与能手同义。”并引此句为证。这样注释是不准确的。“善才”不是唐代对乐师的通称,而是对琵琶师的专称。乐师捐演奏器乐的人,如司鼓的神鼓师,操琴的叫琴师,弹琵琶的是琵琶师,各有专长,以其所操乐器而名。乐师是总名,某”师一是分指,它们之间是种属关系。可以确指而称总名,未免笼统。琵琶女自己讲得十分清楚,她“十三学得琵琶成”,是师从队曹二人的。毫无疑…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的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与《长恨歌》并称的传世名篇。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真切、深刻、丰富,结构严谨、缜密、工巧,充分显示了诗人驾驭诗歌艺术的非凡才能,集中表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高超艺术技巧。《琵琶行》记叙了诗人和琵琶女两个“天涯沦落人”偶然相遇的经过,把怜人与怜己,同情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与抒发自己的郁愤感情,熔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给人以深沉的艺术美享受。《琵琶行》的美主要体现于悲剧美、人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比较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在唐代以前只有《绵》、《生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寥寥可数的几首。到唐代才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叙事诗,如杜甫的《石壕吏》,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等。白居易在叙事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故事的完整、描写的细致和抒情气氛的浓厚等方面。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他唐代诗人和以后许多朝代的诗人的叙事诗不能媲美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故事情节虽不复杂,而艺术感染力却很强烈,表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与《琵琶记)) 《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琵琶记》的作者是元末的高明(字则诚),《琵琶记》是南戏,以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为题材。  相似文献   

6.
九江,古称浔阳,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远在中唐时,浔阳城西滨江处,就有琵琶亭,它因我国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著名长诗《琵琶行》而得名。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在长安任左赞善大夫。六月三日,长安城里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凶杀事件,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等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白居易义愤填膺,立即上疏“急请捕  相似文献   

7.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之作。诗歌明白晓畅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手法,令人叹为观止。但让读者为之动容、感慨良深的当是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正因为感情深笃,因而广为传诵。唐宣宗李忱赞誉日:“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  相似文献   

8.
一、“琵琶女”作为白居易的审美客体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悲剧: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琵琶女有无确指,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但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教坊伎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要了解《琵琶行》的意蕴,必需先考查这个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的商人是如何“重利轻别离”的呢?  相似文献   

10.
李俊 《现代语文》2005,(2):109-10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处理好教材中音乐描写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12.
琵琶,享有"民乐之王"的美誉,音域广,表现力丰富。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作曲家吴厚元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紧紧抓住"琵琶女"的音乐形象,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用婉转的曲调诉说着"琵琶女"心中的悲叹,以及诗人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感叹。  相似文献   

13.
姚萍 《文教资料》2011,(36):248-249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诗人,他的长诗《琵琶行》为人们耳熟能详,诗中琵琶女的遭遇也引起无数人的感叹和同情.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心相惜之情。也广为人们传诵。后来出现以《琵琶行并序》为本事的杂剧及传奇作品.将故事铺演成一出出爱情剧.历史中白居易的文采风流与忠君爱国的文人士大夫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得力名篇。该作一问世,就震动了当时的诗坛,成为时人争相模仿的典范。他的诗友元稹、李绅在此之前或之后也写过题材相类的诗章,但成就及影响却远未及他。其原因何在?比较三首诗在处理细节、抒情关系时的不同手法,成功得失,可见一斑。元稹的诗作叫《琵琶歌》,是写给一个叫管儿的琵琶女的,诗中对琵琶女精湛技艺的描写是很独到的,例如用“霜刀破竹无残节”来形容音乐上流畅的境界;用“冰泉呜咽流莺涩”来形容冷涩的氛围;用“日寒一声深殿磐,骤弹曲破音繁并”来描写重弹和快弹,这些比起白居易的《琵琶…  相似文献   

16.
《琵琶行》和《长恨歌》一样,千古绝唱,脍炙人口,都是白居易的长篇名作。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当时流传甚广,市井街巷无不书,稚童妪叟无不道。白居易逝世时,唐宣宗还写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路,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当时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留下的诗还有近三千来首。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之衡在上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呤长恨曲,胡儿独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 陕西渭南人。他的诗歌 现存近3000首,数量当 推为唐代诗人之冠。长 篇叙事诗《长恨歌》、《琵 琶行》等名篇代表了他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作于唐宪 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 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 岁,任江州司马。 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 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  相似文献   

19.
《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缘何贬司马,司马何以着青衫,其间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值得玩味。《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816)年秋。元和九年初冬,白居易拜太子左赞善大夫。此职属“东宫官属”,系辅佐左谕德(官名)对皇太子作“讽谕规谏”之  相似文献   

20.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第二回,课文描写了当时著名曲艺艺人王小玉的演唱技艺。《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诗作描述了琵琶女的弹奏技艺。两篇课文一为小说,一为诗歌,但在描写音乐艺术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可谓“曲异”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