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前年,我在《体育社会化初探》一文中(以下简称《初探》,见《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四期第6~10页),曾就“体育社会化”概念的由来,体育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体育社会化与体育社会性的关系,探讨体育社会化问题的现实意义等,谈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此后,在刊报上又看一些论及体育社会化的报道,本人经过学习和思考,深感对体育社会化问题,有必要再作探讨。现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一、“社会化”概念的含义所谓“社会”,按照马克思所说,乃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20页),它本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擅于逻辑思辨的体育哲学研究与擅于以史为鉴的体育史研究既不应也不能区隔而作,思想史的梳理就是兼取两者的一种研究路径。挪威体育学院Gunnar Breivik教授在2018年国际体育哲学年会中所做的主题报告《从“体育哲学”到“体育的哲学”:体育哲学的历史、身份与多样性》(刊于2019年9月出版的《国际体育哲学》),以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地启发新时期体育哲学的思考与论证方式。体育哲学是一种学科;“体育哲学”(Philosophy of Sport)是一种抽象式的体育哲学思维方式;“体育的哲学”(Philosophies of Sports),以复数形式表达意指在不同的体育场境下形成的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3.
《体育科技资料》1979年第17期(乒乓球运动专辑二)发表了刁文元等同志的“对进攻与防守理论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刁文),就控制与反控制、形式与实质、进攻与防守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其后,在《中国体育科技》1981年第7期(乒乓球运动专辑一)又发表了张育青等同志的“也谈对进攻与防守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刁文”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认为,“刁文”有许多具体论点是不够缜密、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史》是中国唯一一本专门性体育史研究杂志。《体育文史》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可以折射出近二十年中国的体育史学科演变轨迹。到1999年底,《体育文史》正好出了100期,对它进行一次系统的反思,无论是对办好这个刊物,还是推动中国的体育历史与文化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  一、由旧“三性”到新“三性”:《体育文史》宗旨的变化  从办刊宗旨来说,1983~1993年《体育文史》坚持了“三性”(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结合原则。1983~1994年,一直在“二性”间摆动。“就刊物的内容来讲,前五年(1983~1987)是以知识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 《学校体育》1987年第3期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的文章,该文对发表在《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上杨明远、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学术争鸣。本文就《讨论》与《思考》两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商榷。一、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思考》一文的基本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最主要目的(职能),但不是唯一目的。对“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确定学校体育目的提出了应当考虑的三个条件:1.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国民体育的目的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制约;2.学校体育的目的要反映社会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6.
一、情况 关于唐玄宗的《禁断女乐敕》说及“角抵”一事。《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3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活动》)以其中“广场角抵,长袖从风,聚而观之,浸以为俗”等句为据,说“可见,当时民间妇女中盛行广场卖艺的角抵活动。”《几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6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考辨》)则认为,《活动》一文的观点“不免有种望文生义之嫌”,而说,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学习与思考国内人士对体育概念两种主要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最近在美国出版的《体育与竞技—现代导言》一书.对美国学者如何理解“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和“竞技(Sport)”这两个概念及其关联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评述.本文认为,目前美国人对“体育”与“竞技”的认识正趋于分明,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不是竞技(Sport—athletics),不是娱乐(Recreation),不是闲暇(Leisure),Sports没有扩大到概括体育(PE).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目标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读卢元镇同志的《主导论与主体论思辨》(《学校体育》1992年第3期),深受启示,文内针对两种不同的教育观,提出“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加工改造,为我所用”的观点,笔者极为赞同。联想到体育教学的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又称教学目的)以及目标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问题,笔者也发表一点拙见。一目标与目标价值是联在一起的。建国40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9.
日本有好几本体育美学方面的专著: 松田义之所著《体育美学》(体育理论丛书第五、道和书院版),着重论及体育美学的研究方法,以发育良好的人体为对象,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身体美的意义。中尾喜保于1979年撰写的《现代体育学研究法》(大修馆版)中,专门有一章论述“体育美学研究法”,实际上主要谈的是动作美的研究方法。其可取之处是作者虽然十分强调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12月日本速滑队来我省访问比赛以后,《体育科技》先后发表了很多文章,这对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我省速滑成绩,毫无疑义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体育科技》1979年第6期《对速滑直道技术的探讨》一文,78页上写道:“迅速准确地向前下刀(距支撑冰刀向前半脚到一脚远)可以加大蹬冰结束时的幅度,使蹬冰结束时作用力的方向更为合理(从冰迹看稍微侧后),加大向前冲滑的能力。”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心动五环     
《新体育》2003,(12)
请你参与 集卡花,年终抽奖 为感谢您对《新体育》的厚爱.从2003年第3期开始.本刊推出了“集卡花.年终抽奖”活动。 请您将2003年度的全部“卡花”(共8张.印制在《明星写真卡》上),剪下后贴在一张纸上,于2004年1月6日(以邮戳日期为准)前寄往:100061 北京体育馆路8号《新体育》杂志春雪收。 我们将从来信中抽取:一等奖50名,各奖励明星签名T恤1件,二等奖100名,各奖励明星签名小球拍1支.三等奖200名.各奖励当红明星照片1张。 获奖名单将刊登在2004年第3期《新体育》杂志上。 心动五环栏目组  相似文献   

12.
《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下简称《体育》)一文,是2003年第四期《体育文化导刊》的卷首之作,文章还配以“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一”的副标题。 本人在读了《体育》一文后,想就体育的定义,加以讨教。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 《体育》一文说:“对某一事物的定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准确反映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要与其他相近似的事物区别开来,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3.
<正> 1983年第5期《学校体育》发表了我的“确定体育课的考核内容与评分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以下简称“依据”)一文后,在讨论中,许多同志都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使我得益不浅。现在讨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到品德考核是否要参与评分这个问题上来了。对这个问题培抄同志在1984年第3期《学校体育》上以“品德考核应当参与评分”为题,发表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第1期,是《体育教学》出版发行总第100期。为此,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于2005年1月15-20日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 《体育教学》创始于1981年,已走过了二十载风雨 历程。此间,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始终不渝的指导、支持、关心、呵护下,《体育》教学人硬是凭借着不种精神、一种热情、一个理想、一个信念,艰难地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实现了快速发。目前,《体育教学》已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较  相似文献   

15.
如何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新的课程理念,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从目标到内容,从方法到评价,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去贯彻落实课程新理念,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呢?一、正确理解课程新理念及相互关系《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上述四个新理念的落脚点都是“学生”。“学生”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研员,有幸参与由《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组织的2006年全国优秀体育教学课时计划高中组教案的评审活动,实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问题探讨的机会。众所周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置的“模块”教学方案,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水平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把课程学习目标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一类是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怎样将体验性目标有机渗透在运动技能教学之中,来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布的最新版第三期《体育基本计划》于2022年3月制定,是日本新一轮的体育政策纲领性文件。本研究借助一手文献资料对日本第三期《体育基本计划》进行分析,发现其有5大特征:(1)“协作”与“竞争”并行:国际视阈下承载的体育事业发展;(2)“公平”与“安全”兼顾:诚信品质下铸造的美好体育世界;(3)“科技”与“经济”互通:数字技术中良性循环的体育产业;(4)“理论”与“实践”相融:体育基建下推动的社会全民参与;(5)“实效”与“高效”共进:实施进程中提高的体育政策效率。同时,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5个方面的思考:一是重视提高国际协作和竞争力,以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二是强调体育合规公正;三是加强数字技术化应用,更好地促进体育发展;四是完善我国人才培养机制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提高体育政策的实效性和高效率。通过此第三期《体育基本计划》的实施,来积极振兴日本体育事业,也为我国体育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两谈”中,本人已从“体育养生”的含义、体育与吾人之位置,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系统、器官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体育健身与延年益寿的关系(祥见《西藏体育》1994年第4期和1996年第3期)。本文拟从健身项目、效果和步行、保健体操、太极拳这三项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价值上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国家体委人事司制定的体育教练员职务审聘的法规性文件,现已正式由国家人事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发实施.这是体育界的一件大事.推行《标准》是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重大改革,直接关系到教练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的形成我国体育教练员职称改革大致经历了3 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建国初期至“文革”前,实行的是教练员技术等级任命制;第2个阶段是1978~1983年,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第3个阶段是1986年至现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从建国到现在,我国曾先后于1958年、1963年、1979年、1981年和1986年5次制定和颁发有关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法规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一、施皮斯其人及其思想施皮斯(A·Spiess,1810~1858)是德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德国的第三个“体育之父”。施皮斯的终身职业是体育教师,他从1833年(23岁)开始当小学体育教师,1844年开始任中学体育教师职务,1848年末就任赫斯(现德国西南部一个省)大公国高等学务局委员。《体育论》是其著作的总称,其中分成四卷:一卷是《徒手体操》;二卷是《引体向上运动体操》;三卷是《支撑运动体操》;四卷是《集体运动体操》。施皮斯体育思想的主要表现是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