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质近年的变化趋势,提出水质下降的成因是污染物总量增多,降雨量偏低和天然径流量变小,并对改善流域水资源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中心和摇篮的观点在史学界十分流行。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全国其它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认识,似乎在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自古就是落后的夷蛮之地。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些原始社会遗址陆续被发现,大量的实物资料为我们探索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综合分析这些资料,我们认为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同样源远流长。这两条大河共同孕育了我国古代的文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农业的发明、牲畜的饲  相似文献   

3.
长江南京江段水环境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江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凯里市环境监测站长期监测资料,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凯里市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证据表明,凯里市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河图洛书产生的年代及其涵意,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依据河图洛书史料,依据古代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及出土古文物等科研资料,对古今有关河洛的一些考释提出质疑;认为河图洛书是黄河流域渔猎时代先民创造的数阵图;并根据无文字时代先民的思维特点,对河图进行析解,提出河图涵意的新的考释意见。  相似文献   

6.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于黄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运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二者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耦合、低耦合协调度不平衡”的特征;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类型从2019年由同步发展型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基于此,黄河流域省份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雅合达拉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全长4,845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我们祖先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开辟草莱,辛勤经营,创造出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密集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固然与历代劳动人民对黄河流域的肥美土地辛勤开发分不开,但黄河水利的被利用,也起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古代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一直很发达。根据考古学的证明,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着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引领和规划了黄河流域城市及其文化软实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点定位、凸显了济南在全国区域、黄河流域、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济南在新发展阶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得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迈进了"黄河时代",彰显了黄河文化资源,凸显了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根和魂。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得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黄河文化底色和黄河文化特色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通过核算黄河流域绿色GDP,构建黄河流域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黄河流域科技与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和河南绿色GDP占到整个黄河流域60%以上,绿色GDP从黄河源头阶梯式上升;整个黄河流域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综合得分呈现出"梭形"; R&D经费占绿色GDP比重、高技术产品销售额占绿色GDP比重、科研投入对绿色GDP贡献率、技术市场成交额占进出口额比重和R&D人员全时当量占人口比重由强到弱影响着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水文资料,已有70多年历史。主要内容有:水文测站基本水文观测资料,包括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及其它辅助观测资料;水库、河道、河口、滨海区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各类生产要素,从而创造财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市知名度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国内各城市问竞争趋势更加激烈,竞争的成败决定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而人始终是这场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本文从城市综合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素质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提高青岛市综合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云南高原的生态环境继续遭到破坏,水旱灾害十分严重,对水利开发有着迫切的要求。通过调整水利机构,颁布和修订水利政策,拓宽水利筹资渠道,应用近代先进水利技术,云南高原在水力发电、机械排灌、较大水库、河渠疏浚、自来水供应等方面有较大进步。水利开发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状态和功能,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而且缓解了云南高原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灾难。但是,水利开发又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生态环境的退化。只有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水利开发才能真正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黄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黄河流域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这里山多林少,河多水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结构与布局,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急剧恶化,近七成河水失去使用功能,过半城市地下水被污染,水体污染主因已由工业废水变为城市生活污水;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下降;采煤破坏了水环境,使水资源在数量上每年减少,在质量上日趋恶化; 水土流失加剧,堵塞河道,淤积水库,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和培训: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1.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经验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各有特色。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德国非常注重员工培训,政府官员、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各级人员都要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并建立起以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在农村整体经济水平落后、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师素质低下的现实情况之下,这种城市化教材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学名校巨型化倾向明显,"巨型学校"日益增多,超大额班级普遍,名校办分校、教育集团、"高中城"涌现。其不良后果是加剧教育不平等,诱发教育风险,导致教育同质化。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在于片面的教育发展价值观及较粗放的发展模式,教育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力,教育相关机构育人责任迷失。要警惕我国中小学名校巨型化倾向对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威胁,尽快回归教育发展理性:进行教育价值再造,建立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成就观,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机制,确立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中层创新和底层实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制定水利法律制度主要解决水灾、漕运和灌溉问题,其中以农田水利法律制度为主,没有完整的水权制度。我国现行的水权制度主要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取水权制度。相比而言,我国现行水权制度还不完善,水权概念不完整,水资源所有权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水权流转制度。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不仅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立法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滏阳河衡水段水质不同时段和不同监测断面近几年来环境监测数据的研究 ,发现滏阳河衡水段在空间上 ,除非离子氨外 ,总体上表现为进入桃城区出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出桃城区后有所下降 ,非离子氨出桃城区后大幅度上升 ;在时间上 ,总体表现为 1999年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主要原因为 :城镇工业、居民区的影响 ;农业非点源的影响 ;企业排污的影响等。针对上述影响原因 ,提出了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实现污水资源化 ,加强农业非点源的控制等一系列退污还清对策  相似文献   

19.
雨水是轻度污染水,经简单处理可用于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雨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简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为城市进行雨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是自然界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将水作为环境设计要素进行高质量设计,对景观品质提升无疑大有裨益。由于在中原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进行室外水景设计颇受限制,所以将室内水景作为设计重点更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文章给出了在中原以及西北地区进行室内水景设计所应该把握的原则以及更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