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黄绯 《文教资料》2014,(6):20-21,25
“中国好××”、“中国式××”是近来出现的两类新词语格式,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结合当下的新闻报纸,选取两组词作辨析。从语法结构与搭配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搭配词的词性不同、搭配词的音节不同和词组内部的组配关系不同;文化意义方面,“中国好××”往往与当下积极的、应当倡导的现象有关,而“中国式××”承我的意义则更为丰富,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语义标记方面,“中国好××”中的“好”字是明显的褒义标记,而大部分的“中国式××”中的“式”起贬义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2.
“××门”中“门”词义的跨语言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中“门”的意义与汉语中的原意毫不相干,从语源的角度说它来自于英语中的词缀“gate”。它的词义演变经历了政治丑闻、某一方面的丑闻、带有贬义性质的事件、一般事件、双关意义等阶段,有从直译的词缀向兼有汉英双重意义词缀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古汉沿“×之谓”式和“×之谓×”式,是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宾+之+动”,后者是“主+之+动-宾”。确定主语或宾语,庖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不能认为凡施事就一定是主语,凡受事就一定是宾语。两式的“之”字,均为指示代词,起复指作用,作被复指词语的同位语;被复指的词语是宾语,“之”就是宾语;被复指的词语足主语,“之”就是主语;以前所说“之”是宾语前置标志的说法应当修正。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当前网络媒体频繁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门"事件说起,追溯了"××门"词族的缘起与演变,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及构成理据。文章认为"××门"作为一个词语模其结构和语义都已较为稳定,"门"已经获得了一个独立后缀的地位,成为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汉语构词语素。在汉语语境下它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门",以此丰富汉语,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魏利霞 《文教资料》2013,(19):28-29
“被××”是一种突破常规语言用法的现象,随着其使用领域的扩大,相应地也新增了一些特点。由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善于凸显各个空间之间的冲突,因此有效地阐释了这一点。另外,随着“被××”不断向人们日常生活的挺进,“被”词缀化的趋势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7.
说"×声×气"     
“×声×气”这种格式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是同一个语素的很多,有名词性、动词性、象声词性、副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更常见;前后两个“×”虽是同一词性但不是同一语素的也有不少,还有前后两个“×”不属同一词性的语素的;同“×里×气”格式一样,“×声×气”绝大多数表贬义,表中性的很少,表褒义的更少,因此它多为形容词。“×声×气”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而以作状语的为最常见,作定语的次之。  相似文献   

8.
“小×”结构词语本是为人熟知的构词形式,但近年来涌现的大量“小×”结构新词语表现出了崭新的语义语用功能。对这类词语做出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其产生的条件、方式、特点及原因,有利于认清新语言现象的合理面及不妥因素,从而为汉语的规范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被就业”等“被××”结构是近来网络上新兴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通过与介词“被”常规使用规则的对比分析了其新颖之处,并对它的表达效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要准确地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就必须准确地掌握词语中的重要语素。许多词语,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语素,往往会出错,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求全责备”中的“责”等,如果我们不理解其意义,那么对整个成语就会理解错误(“刊”为“删削”义,“点”为“涂改”义,“责”为“要求”义)。  相似文献   

11.
“园园,快点!‘快男’开始了!”“园园,这个帖子怎么点开?”听,“水”“火”表姐在叫我呢!  相似文献   

12.
湖北天门方言里的“××哩”格式是一种隐含假设关系的紧缩复句。本文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种语法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国”和“家”都是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组合成词。独立成词时,“国”指国家,“家”指家庭,组合成“国家”一词时,义偏于“国”。而在古代汉语中,“国”和“家”的含义要复杂得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释“玉”     
葛力力 《文教资料》2011,(29):25-26
为了深入探讨“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作者从甲骨文入手.对“玉”字在纵向的字族发展与词族义的横向扩大.尤其是对词义的文化内涵做了一番探寻,对玉族词语做了一个较完整的叙述归纳.有利于人们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词语“玉”和玉文化.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日语里,"鬼"这个字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而且有关"鬼"的词在汉语和日语里都多用其比喻义,很少使用"鬼"的本义。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认知视角对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特别是隐喻用法加以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汉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比日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多。尤其是表示"讨厌"的贬义用法多。汉语里有强烈的否定意义的用法,而日语则没有。另外,汉语"鬼"的词缀贬义用法比日语丰富得多,更有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考虑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准确地理解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从而避免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16.
“救火”是古今常用词语。“救”在古代就有“止”义。“救”之“止”义保留至今。“救火”合乎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17.
徐强 《现代语文》2008,(1):127-127
本文对“佚事”“轶事”和“逸事”由于意义相近而通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为这三个词语都不同程度地与“失”字相关,并都能解释为“散失”义,故能通用。对个别不能通用的情况,本文也特别指出并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当下流行的舞曲名《江南style》为研究对象,对组合结构“××style”的产生及流行动因、短语结构、语义发展以及近义组合“××范儿”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流行语在丰富人类语言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人们对земля(土地)、воздух(空气)、огонь(火)、вода(水)的理解,就被归为每个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组成,即它的基本观念当中。这其中,"水"观念在人的意识和文化当中是重要的观念。因为"水"在民族观念和认识当中被认为是宇宙的最初自然力之一。因此,古往今来,俄罗斯人在对周围世界不断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在对水以及由水构成的水体、自然景观等客体的性能和属性的观察、研究中,也形成了对"水"观念的基本理解。对这些观念的理解以及逐渐积累的相关知识被代代相传地记录和固定在一些词语、成语单位、以及很多口头和文字作品当中。以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水系的名称为例,对вода观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水课”的“水源”有三:因对某些课程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激励机制不强,教师教学投入不足;因缺乏有效训练,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目前,我国高校“水课”“脱水”工程面临着以下困境:知识、观念快速更新,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受评价竞争机制影响,“重科研,轻教学”政策还将持续;教学人力资源缺乏,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价值追求及不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较难消除。高校须从实际出发,抓课程管理保证“脱水”效率,抓制度建设堵住“进水口”,树尊师重教校风构建“防水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