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不同的应用要求,即在立法实践中要求主要体现出罪刑相适应而在司法实践中要求主要体现出责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张晶 《陕西教育》2020,(1):25-25,37
司法改革既创新了我国司法制度,又对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司法改革要求,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方面能够深化司法改革对法学实践教学影响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为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生活中由于相邻关系不和谐,引发各种相邻纠纷不断出现。本文结合审判实践分析农村相邻关系的类型及成因。对处理相邻关系纠纷原则的理解及适用以及法官在农村相邻纠纷案件审理中自由裁量权的把握进行探究。提出农村相邻关系纠纷司法实践难题并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农村相邻关系纠纷作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光绪三十二年官制改革后,清政府对大理院经费的筹措和使用做了相应调整,适当增加了大理院的经费。但随着大理院司法实践的展开以及自身人员的增多,经费拮据的情况仍不时出现,使得相关司法事务难以开展。通过对大理院经费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宪法司法化"是在民事、行政司法活动当中,当法律、法规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出现缺位的情况下,法官针对具体案件直接援引宪法条文作为裁判依据的活动。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活动,在司法实践领域、理论研究领域以及制度建设层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而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传统行政权影响下的司法不独立与不自由。  相似文献   

6.
通过法律推理推进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审判活动尊重并遵循司法的内在规律,以司法的本来逻辑指导并建构审判活动.法律推理是法官审理案件得出裁判结果的基本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保证裁判结果具有正当性的重要手段,法律推理的过程就是对裁判结果正当性的论证过程.法律推理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司法的目的和方法,澄清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7.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之一,从立法、司法解释层面来看,该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但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又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对该自首解释的理解和适用也产生了一些认识分歧.笔者结合司法实务,就自首认定中几个常见问题谈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侵权问题不断出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主体之一,其侵权行为和责任归属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立法的重视。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国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经验不足,司法实践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制度表现出诸多不足与缺陷,需要在借鉴他国成熟经验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水平提高能有效调节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近些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选取2002—2011年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司法实践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司法实践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司法实践水平每提高1个点,就拉动GDP增长5158.12亿元。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司法实践水平提升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就提升司法实践水平提出若干建议,对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为人们民事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后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不作为侵权案件逐年增加,对于不作为、救助义务的认定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在学理上也有争议,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不便,以至于出现不同的裁判标准和裁判结果。鉴于目前理论的滞后,司法实践的需求,对不作为侵权中的先行行为和救助义务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法认为,非财产损害赔偿只存在于侵权领域,而不适用违约责任。关于这个问题,我国立法上尚无明确规定,学理上则存在不同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某些特定合同关系中,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可能会引起对方当事人的精神损害、人身损害等非财产损害,而且从司法实践来看,确立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因此,我们应尝试建立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解决医疗纠纷赔偿的司法审判实践的过程中,与民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存在着冲突.国际上关于医疗纠纷赔偿责任的性质的两种观点中,对患者的保护都不充分.应将未纳入医疗事故的部分医疗差错也纳入进来并给予赔偿,建立和完善专家库,允许并采纳司法鉴定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过错责任鉴定.医疗纠纷绝大多数属于民事纠纷,对此我国已有完备的解决途径,如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等,因此,作为行政法规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必要再对这一民事纠纷加以规范,以免与现行的诉讼制度相矛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将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确定为侵权责任。医疗事故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为“五要件”,其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就其义务主体部分来说是替代责任,如何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赔偿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应当公正公平地维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国家漫长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积累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到对过于宽泛的赔偿责任进行合理限制的发展路径.开启了保护受害人纯粹精神利益的重要历程,完善了民事权益的保护体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和立法都相对滞后,这些不足将导致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因此,有必要在对英美法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害人主要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获得赔偿。但在实际操作中,被害人往往不易得到赔偿或不能得到全额赔偿。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强化我国刑事被害人获得刑事赔偿权力的保障,增设国家补偿制度具有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产品责任中的引入,为充分保护受害的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法律后盾。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经营者对产品的局部欺诈行为为法官进行法律的实用提出了新的难题。有鉴于此,特对产品的局部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削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多了起来。学术界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被严格限定使用,这导致许多受到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并不能得到法律的救济。这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本人认为应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增加严重违约行为和侵害贞操权行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增加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对受侵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力,完备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增加非法人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8.
因旅行社违约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立法上、法学理论界、司法实践中大多不认可违约之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法理上的价值。借鉴域外法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可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合同法保护领域,并在立法上明确该类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情形及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被害人权利日益得到重视和保障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犯罪人,被害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针对现行司法实践中一般只对能够确定的人身、财产损害予以民事侵权赔偿,且环境侵权双方当事人地位的不平等迫使一部分受害者放弃了法律救济的途径等问题。提出在环境侵权中应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求为环境侵权救济寻求一条更加畅通的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