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改善驾驶室座椅的隔振性能,提出了基于负刚度结构的工程机械驾驶室座椅悬架系统优化模型.通过设计座椅负刚度悬架结构(NSS),建立了负刚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MATLAB对悬架系统的不同参数及其对动刚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悬架系统最为理想的配置参数范围;同时提出了NSS优化模型,采用不同方法对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座椅悬架系统的位移幅值与加速度幅值均明显减小,座椅垂直振动方向的四次功率振动剂量值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86%和87%,座椅有效振幅传递率和悬架系统振动传递率均下降,传递给驾驶员的振动的峰值频率均不在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的关键频率值附近.这表明座椅悬架系统的设计对驾驶员受振后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任何影响,NSS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汽车隔振基本原理,提出了悬架振动的混沌描述问题.采用汽车制动悬架隔振效率实验台获取了实验汽车前、后悬架的振动曲线,计算了系统参数如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计算了混沌参数如最小嵌入相空间维数和关联维,获得了汽车悬架的隔振性能、混沌参数与系统参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吉普车型,可采用最小嵌入相空间维数Mmin评价前悬架隔振性能的变化,Mmin值越小,隔振性能趋差,对应于前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值越小;对于不同车型,可采用关联维D2区分吉普车型或轿车型的悬架,吉普车型的D2值高于轿车型.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改善车辆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了3种分别基于负刚度结构单元(NSE)、阻尼结构单元(DE)及负刚度-阻尼单元(NSDE)的座椅悬架系统.建立了座椅悬架动力学模型,以悬架位移幅和座椅加速度的均方根值为评价目标,考察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座椅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特性,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悬架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SE和DE单元的悬架设计参数对评价目标的影响较大,通过参数优化分析发现DE的阻尼力比NSE的恢复力低98.3%,说明DE结构单元对改善座椅隔振性能作用有限.但引入NSE结构单元后,NSDE悬架系统的振动位移幅和座椅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明显减小,有效提升了座椅的隔振效果,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电荷、广义位移为电路耦合机电系统的广义坐标,得到系统的动能、势能、电能及耗散函数。根据经典的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的振动方程是弱非线性Duffing方程。应用多尺度法求得系统的主共振的幅频响应方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参数对共振的影响。随着碳纳米梁长度和交流电压幅值的增大,振幅和共振区增大;随着碳纳米梁与固定极板间距和阻尼系数的增大,振幅和共振区减小。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半主动力跟踪PI控制器,对由磁流液(MR)阻尼器作为悬架阻尼器的汽车模型进行控制分析.MR阻尼器的2种不同模型在闭环的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模型中得到了应用.2种模型是基于均值阻尼力对速度(f-v)特性的均值F-v模型,和描述阻尼力非光滑滞环和饱和特性的滞环f-v模型.汽车模型用来研究力跟踪PI控制算法和MR阻尼器对车辆的振动抑制性能.仿真分析还指出了MR阻尼器的非线性,特别是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由MR阻尼器驱动的汽车悬架系统能产生很好的减振效果,不仅体现在对悬架弹簧支撑车厢的共振抑制和对驾乘人员舒适性敏感频域的振动抑制,还体现在对汽车轮胎共振频率周围的振动抑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MR阻尼器所存在的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光线示波器振子系统中的非线性恢复力偶矩建立非线性振动方程,分析可以诱发振子系统主共振的条件。应用多尺度法得到振子系统满足主共振情况下的近似解,并进行数值计算。讨论磁感应强度、电流信号强度、阻尼对振子系统的影响,表明增大振子系统的磁感应强度或电流信号的强度可以增大系统主共振的振幅和共振区,增大振子系统阻尼可以减小系统主共振的振幅和共振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1/4悬架系统的理论数模,分析阻尼系数影响系统的幅频特性.在不同的振动频率范围内,阻尼的相应变化将改善悬架系统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驾驶室座椅的隔振性能,提出了基于负刚度结构的工程机械驾驶室座椅悬架系统优化模型.通过设计座椅负刚度悬架结构(NSS),建立了负刚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MATLAB对悬架系统的不同参数及其对动刚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悬架系统最为理想的配置参数范围;同时提出了NSS优化模型,采用不同方法对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9.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带有磁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控制器:将半主动悬架相对位移的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阻尼力作为其输出,利用磁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阻尼力随电流变化的特性使车身的振动降到最小。仿真实验给出了最优被动悬架和模糊控制智能半主动悬架在随机路面激励情况下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效果较理想,其车身垂直加速度等参数变化幅度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斜齿轮啮合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时变刚度、齿侧间隙和啮合误差的情况下,建立了十自由度斜齿轮非线性振动数学模型。以斜齿轮结构参数作为灵敏度分析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斜齿轮系统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对齿轮质量、支撑刚度和支撑阻尼的灵敏度。结果表明:主、被动轮横向(y向)振动对各参数敏感度较低,横向振动(x向)与被动轮扭转振动对质量参数、刚度参数、阻尼参数较为敏感,被动轮扭转振动受到阻尼的影响很大,灵敏度在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车型天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等级公路营运过程中出现较为普遍的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对台后地基、接头处路面、接缝、排水的科学处理以及严格控制施工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等级公路营运过程中出现较为普遍的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对台后地基、接头处路面、接缝、排水的科学处理以及严格控制施工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以智能小车作为远程控制对象,使用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智能小车的操作系统,建立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构建无线网络通信平台、智能小车软、硬件平台,分析智能小车与PC机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和循迹,实现了基于WLAN通信的智能小车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车辆跟踪过程中尺度伸缩变化造成的跟踪器模型漂移的问题,在SiamFC(基于全连接层的孪生网络目标跟踪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树形尺度池的车辆跟踪算法.通过判断当前图片与模板图片中目标的大小,为其分配尺度因子,再通过尺度因子之间的响应大小确定当前目标的最佳尺度.此外,为保证模板图片能够适应车辆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汽车排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汽车排污的现状以及汽车的主要有害排放物一氧化碳、碳氢、氮氧化物及其颗粒对人体的危害,系统地分析了排放控制的有效措施,如汽油机采用三元催化反应器,柴油机采用颗粒搜集器,建议大力开展对汽、柴油机均适用的清洁代用燃料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车辆路径安排是决定物流配送费用的主要因素。车辆路径安排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是近年来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物流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讨论了VRP的分类,然后基于VRP算法构造方法的分类,概要介绍了近五年来VRP算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该问题未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STM8L152以及AMR传感器,对车辆检测技术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尤其是低功耗方面的设计。经过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对车辆对磁场的扰动进行检测,同时功耗也基本能够达到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汽修保养工作是在整车上进行,为使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一线生产实践,构建了基于整车的教学模式,以系统论观点,建立整车教学平台,研究整车教学的组织实施、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以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分离问题,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能力,应对汽车企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