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语)教育质量之“高”者,非“高楼”也,乃“高师”也。我时常在琢磨着我心目中好老师的理性形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颜世兰教育是一种艺术,而“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夸美纽斯语)由于教师担负的特殊使命,因此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也就有了特殊的要求。国外教育家在对万名中学生问卷调查后,总结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具...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论教师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毕生从事人民教育事业,不断寻求中国教育改革之真谛,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广泛领域,提出了许多很有影响的真知灼见,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他的一生当中,除研究和实践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外,也很重视教师自身的建设和修养。在他看来,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是“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的人。①他要“教人求真”。因而自身必须“学做真人”,必须在自身建设和修养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真正能够享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陶行知关于教师道德的思想,以就教…  相似文献   

4.
张叶 《班主任》2024,(1):70-71
<正>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细细品味,确实如此——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老师如同一艘航船的舵手,载着他们驶向彼岸,如何面对途中暗流、礁石或旋涡,就看摆渡人如何引航。初中毕业前,儿子突然变得无限感慨、恋恋不舍。他说:“时间过得好快啊,好想再回到初一!”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可你不是说过初一下学期曾经很难熬吗?”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句话说明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学生的语文学习50%来源于课堂之上,那么实现其课堂的高效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抓住一个"真"字,如何引导学生寻找语文课堂中的"真"呢?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他们的言行与品格不仅引领着学生成长的脚步与后劲的勃发,更要担负起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古人亦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烁着理性思索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材料。可以说语文课堂是人文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审美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巧寓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姜丽 《中国教师》2009,(Z2):99-99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工作的重要。而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师德,更是教师为师之本,立事之基,也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师德教育理论与现代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历来认为教师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邓小平在80年代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很重要,要选好,要有一个好的教学队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负有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幼苗的重任。”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需…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答问、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如上海的朱震国老师在教授《白色方糖》一课时,当有学生提出问题:“(老人)‘不愿意去’就说明女儿很想他去,他能喝咖啡就说明能去美国.他为什么不去呢?”其他学生回答“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人生地不熟”时.朱老师追问道:“如果是你,你现在也能喝咖啡.不会英语.也不认识周围那么多的人,你会去吗?”学生若有所悟地答道:“他喝咖啡就是思恋美国的女儿。”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育模式的一次新的变革,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谈起,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政治学科教师在新教育环境下转换角色的紧迫性和重新定位时应注意的几点看法,比如: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注重“团队合作”,构建“和谐平等”的伙伴关系,成为和学生共同进步的“学伴”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等等,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卷436页——指川版《陶行知全集》的卷数与页数,下同)他特别重视小学教师的作用,认为:“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8卷191页)陶行知尤重师德修养,他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2卷275页)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地位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制约,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相联系。在我国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称;到了近代,教师的命运如同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一样漂泊不定,生活没有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赋予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近年来,教育界进行了主体性教育的大讨论,主体性教育“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教师的使命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劳动连接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国家前途与命运,牵动着千万户人家的心,举足轻重。教师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职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鉴于以上的使命,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教师劳动的特点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在童年时代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的情形,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状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那里的教育发展程度和水平所决定。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成长和发展的精彩历程,都以生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巧用评价,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摒弃课堂的霸权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演绎的是“教师主讲,学生主练”的“二主课堂”。课堂上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绝对的领导地位,教师说左,学生就往左;教师说右,学生就往右。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表现个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强调“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性化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决定着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课堂语言艺术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其“传道、授业、解惑”无不体现着教学的艺术。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使人明理受益,艺术使人冶情得趣,成功的教学应该是二者兼备。有人说:教师是口腔科——专耍嘴皮子。此话固然有失偏颇,但作为一名教师,“嘴皮子”确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教改中有人提倡“愉快教育”,这无疑对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口语艺术的内容是多样的、复杂的。本文就课堂口语艺术,谈谈自己点滴的见解,以与诸位商榷。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上课成了坚决执行由教师主观编拟的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展示教案,而多数学生则成为“观众”,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每一秒钟,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律事先“警告”或带领“绕道而行”。这样不留一点空间给学生,哪里会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如何能得到培养?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