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处理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抖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及治疗不当成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要诱发因素,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 预防感染可明显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合理、完善的治疗措施并积极控制感染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22岁,14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在我院儿科诊为糖尿病Ⅱ型,长期用胰岛素治疗,曾多次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次因腹泻、发热2天,于1989年12月28日入院。体检:体温39℃,血压15/10kpa,意识清醒,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DKA主要特征为:(1)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2)胰岛素对抗性调节激素(ICRH,如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特别是胰高糖素升高;(3)因高血糖而导致的肾脏渗透性利尿而造成的。HHS的特征是高血糖和脱水,其机制与DKA类似,但有所不同。HHS不发生或较少发生酮症的原因是患者门静脉中还保持一定的胰岛素水平,肝脏能以不产生酮体的方式代谢游离脂肪酸FFA,而且高渗和脱水也会抑制脂肪分解,使进入肝脏的FFA不会太多。我科于2021年3月份成功救治了1例DKA及HH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采用降低血浆渗透压和血糖,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给予大量补液、降低胰液粘稠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防治合并症的发生并加强基础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在健康人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检测中的相关性和灵敏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和分析健康人200例、糖尿病无酮症者120例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32例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含量及其在研究组内的阳性率.结果 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含量在对照组、糖尿病无酮症酸中毒组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β-羟丁酸的灵敏度高于尿酮体;在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两者的灵敏度趋于一致;在判断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上,血清β-羟丁酸检测的价值高于尿酮体.结论 血清β-羟丁酸比尿酮体能更准确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血清β-羟丁酸的监测,可早期诊断糖尿病,预防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温开水抢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HNDC)病人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确诊45例HNDC患者早期鼻饲温开水胃肠内补液,配合静脉输液、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等治疗,监测血糖、电解质和血浆有效渗透压.结果:撤除鼻饲管时患者的血糖、血钠、血浆有效渗透压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1);治愈43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鼻饲温开水胃肠内补液是抢救HNDC的有效措施,能显著降低血浆有效渗透压及死亡率.方法安全、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6.
<正>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病变,感染等。软组织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临床换药病程长,愈合慢,且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3年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合并软组织感染15例,获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5例中,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0~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感染部位:足跟部8例,趾端7例。结果15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和回吸收碳酸氢离子障碍引起,因尿液酸化机能失常,发性慢性酸中毒、盐类调节失常的各种表现,而肾小球功能可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本病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并不少见,然而在基层单位中常被误诊,或单凭临床主要表现而误诊为骨病、肌病、肾石症等。现将我院1991年至1995年收治的3例肾小管性酸中毒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8岁,因二便失禁七年,多饮、消瘦五年,腹痛、气喘三天入院。患儿自生后发现腰骶部脑脊膜彭出,一岁时手术治疗,但术后发现二便失禁,五年来曾在当地医院多次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症治疗好转。后来本院化验尿常规尿比重正常,尿糖、血糖正常,尿培养阴性,血生化示低钾,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14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和大量补液的方法治疗,观察血生化、血渗透压指标变化和转归.[结果]临床好转9例(62.3%),死亡5例(35.7%).[结论]对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及时正确诊断、及早胰岛素静脉应用和积极纠正高钠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例1:男,36岁,腹痛伴恶心、呕吐2d,口干、多饮、多尿一日,剑突下绞痛,查体:意识淡漠,脉搏11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2.0/8.0kPa,上中腹压痛,血糖33.4mmol/l,尿糖4~ ,尿酮体3~ ,血PH7.042,HCO_3,34.0mmol/l,SBE-24.8,血WBC7000/mm~3,GR76%,LY24%,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抗感染、补液、纠酸及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3d腹痛缓解,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糖尿病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眼失明、下肢坏疽等.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是有机磷中毒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若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我们的抢救护理重点是:彻底清除毒物,及时有效的机械辅助通气、正确的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我院自”90年8月至95年6月收治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20例,现将对本病的抢救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老年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部分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少动、多食、肥胖等胰岛素抵抗因素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糖耐量低减。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与青中年不完全相同,针对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治是本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关键。此外各种措施之间要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1 饮食体育疗法 1.1 饮食疗法:老年糖尿病人活动量少,基础代谢率较低,大多较肥胖,故饮食治疗尤为重要。首先要使病人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安眠药中毒是田于误用过量或因自杀吞服过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在临床上使用一般治疗方法,显效慢。近年来我们采用胞二磷胆碱静滴、静注抢救安眠药中毒20例,收到良好效果。在抢救过程中,对本病的观察及护理很重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是极为严重的常见急症,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急救应及时、措施得力、方法正确,争取早期复苏。以减少缺氧、酸中毒对机体的危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而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更为重要。我科自1995-1997年共收治窒息新生儿89例,现将抢救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孕期问与答     
早孕反应特别严重,怎样做才能使胎儿不缺营养呢?Q我现在怀孕9周了,早孕反应特别严重,很担心宝宝会不会缺营养,我该怎么办?A首先,不必过于紧张,大多数准妈妈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早孕反应,通常在第三个月结束后会渐渐缓解。9周的宝宝才刚刚有心跳,有的还只有你的拇指盖这般大,所以还不需要很多的能量,即使你吃得很少,只要没出现电解质紊乱或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所致)等严重后果,胚胎也会吸收你体内的营养而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物化学角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血液高粘高阻所致的血液低濡养作用、血糖增高对人体利用氧分子的高屏障作用、血浆晶体渗压上升的组织损伤作用、血中代谢废产物增多对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对整体恢复的影响、尿量增多引起维生素缺乏、血脂过高导致广泛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由此提出总体生化治疗策略,包括对胰岛素研制的思考、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系统性康复、抗代谢性酸中毒、口服维生素促进糖利用、研究糖尿病综合疗法和血液透析改善晚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质量,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及延长寿命的积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感冒、发热、拉肚子,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可避免。这些病症对一般人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远不及健康人,问题可能就相对严重得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血糖失控,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物化学角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血液高粘高阻所致的血液低濡养作用、血糖增高对人体利用氧分子的高屏障作用、血浆晶体渗压上升的组织损伤作用、血中代谢废产物增多对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对整体恢复的影响、尿量增多引起维生素缺乏、血脂过高导致广泛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由此提出总体生化治疗策略,包括对胰岛素研制的思考、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系统性康复、抗代谢性酸中毒、口服维生素促进糖利用、研究糖尿病综合疗法和血液透析改善晚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质量,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及延长寿命的积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所引起的严重混合感染,其主要病变是皮肤及皮下脂肪、筋膜组织发生广泛性坏死,扩展迅速。本病少见,死亡率高达60%~80%。我科收治一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经及时确诊,抢救,精心治疗和耐心护理而转危为安,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7/15岁,因腰、背、臀部皮肤紫色硬肿1天伴精神萎靡,于1997-12-3日急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