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需求,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编辑要从受众的大众化心理和需求出发,主动适应受众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现场的惨况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受众的异同心理解读新闻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受众的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越发凸显,为满足受众的这两种心理需求,新闻传播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始终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当然,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应该把握好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生新闻发展越来越快,其本身的价值及发展趋势也引起了诸多争议,甚至受众对民生新闻的看法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探讨电视受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电视受众的调查,深入了解电视受众对民生新闻的不同需求,探讨出民生新闻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使得民生新闻的发展更符合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伴随受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以及民生新闻的广泛普及,受众对民生新闻提出更高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新闻采制策略.在民生新闻信息报道中,要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时效性,继而充分发挥民生新闻引导舆论和关注受众生活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当今受众有什么样的接收心理?如何因势利导,调整我们的传播方针,提高传播效率?下面从民生新闻的兴起来分析下当今受众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凭借生活化的新闻内容、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拉近了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并积累了大量的受众基础。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产生了变化,而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做出探索则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融媒体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以及采访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以切实服务地方受众为目标,要不断提高民生新闻采编质量,促进民生新闻综合质量的提高,要从新闻信息获取源、民生新闻形象塑造以及受众民意调研等几个方面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地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报道方式落后,报道内容与受众的贴近性不够,地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不高等,都影响着地方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民生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优化报道方式,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全面拉近民生新闻与受众的距离,综合性地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人、新闻受众、新闻作品三个角度阐释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并提出民生新闻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使媒体更贴近受众,媒体群众开始水乳交融,这是民生新闻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民生新闻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对现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闻实践出发探讨了民生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现场的惨况一目了然.大幅的灾难照片因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三步五秒"效应,自然能够吸引较多的眼球,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不能"见利忘义".  相似文献   

15.
透过民生新闻在全国风风火火的表象,可以发现一些民生新闻丧失了新闻应有的真实性、严肃性和正义感,几乎沦为市井巾好事者的闲言碎语。有的民生新闻栏目在选材上背离社会效益和新闻从业者应有的社会责任,片面地追求轰动效应。一些“民生新闻”为满足受众措奇心理,甚至对暴力、色情事件趋之若骛。这些潜在危机和问题,使得一些民生新闻类栏臼的路子越走越窄,有的已经背离了开设此类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与民生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因为其主流受众集中,因而有助于在政府部门、受众与媒体之间构建起一个最佳互动平台,有助于信息的良好发布与反馈,最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出台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党报为党传言,又为人民代言,就更应在做大做强民生新闻方面下功夫,让民生新闻成为党报创新的一大亮点。党报抓民生新闻应从哪方面切入呢?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做好新闻策划近年来,党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与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即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8.
毕勤 《新闻世界》2011,(8):54-56
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电视新闻事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那就是电视新闻平民化。平民化是媒体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民生新闻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应该有更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龚安齐 《新闻世界》2011,(10):42-4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不少媒体乐此不疲、不惜代价地搜罗反映百姓民生生活,家长里短的社会新闻的线索。笔者认为,媒体对于如何获取新闻线索、如何取舍新闻精华与糟粕、如何选取新闻角度,应坚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为广大观众、听众、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公德教育、生活常识、人生经验等,真正服务于广大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20.
赵文晶  贺婧 《中国出版》2012,(24):44-46
民生新闻要求媒体关注受众需求,重视同受众的互动。网络媒体的诞生迎合了民生新闻的要求,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研究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民生新闻的特点,概括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的表现形式,研究网络民生新闻如何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来正确引导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公众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