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讲和朗诵都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其界限历来为许多人所迷惑。本文从社会作用、主题和选材、角色身份、遣词造句、语调的处理、表达手段和词句能否变动等七个方面对演讲和朗诵的差异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朗读和朗诵都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单项口语表述活动.它们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口语形式,无论是表述目的、选材范围、场地要求、声音形式,还是情感的表达、态势的运用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所谓朗诵素质,是指在朗诵及朗诵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它包括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价值、朗诵特点、朗诵语言技巧、朗诵情感、朗诵处理、朗诵表演(形象、舞美、乐舞、台风、形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一、实施朗诵素质培养的事实依据:朗诵与朗诵研究"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自从有了诗,也就有了朗诵。"(一)朗诵在中国1.古代。古人认为,诗是诵的,能诵的语言才是诗。先秦"诵"的风习盛行,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45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2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在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二十分钟左右。这样大的比例,从孔夫子到凯洛夫的课堂教学制,是从来没有的。这有什么理论根据?没有。在某些发行量甚大的语文教科书上,关于朗诵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45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20分钟左右。这样大的比例,从孔夫子到凯洛夫的课堂教学是从来没有的。这有什么理论根据?没有。在某些发行量甚大的语文教科书上,关于朗诵的“知识”。包含着基本观念的错误,最明显的就是把朗诵归入“口语交际”范畴。  相似文献   

7.
谢伦浩 《初中生》2002,(35):29-30
朗诵是语文学习和学校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朗诵前若能对朗诵进行整体设计,对提高朗诵质量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朗诵是开启幼儿心中那扇语言之门的钥匙;朗诵是点燃幼儿心中自信的火焰;朗诵是架起相互信任和欣赏的桥梁;朗诵是幼儿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作为幼儿园教师,教孩子们朗诵,这是一件平常事。但要让朗诵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使孩子们的朗诵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多下功夫、研究一下了。朗诵属于艺术表演范畴,它是一种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注意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朗诵既然是一门口头艺术,表演艺术,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需要认真探求。字音朗诵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好方法,朗诵时,每个字  相似文献   

11.
朗诵历来为大众,尤其是为高校大学生所喜爱,但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搞不清楚朗诵艺术的关键所在,所以,朗诵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理解、感受与再现三个角度谈一下朗诵艺术中关键的三步骤。  相似文献   

12.
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朗诵个体角色是朗诵的直接实现者,认知朗诵个体角色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经历明确—理解—实现这三个环节,认知才能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3.
朗诵艺术是一门"非学不可"艺术形式,是一项系统的艺术创作工程。朗诵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及行之有效方法。解决朗诵艺术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维度去拓展朗诵艺术的发展空间。向文化求深度、向生活要广度、向经典要高度、向受众要锐度应是我们拓展朗诵艺术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口语、朗诵和歌唱都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 ,三者是不同的表达方式 ,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在近距离的口语交流中 ,无需太大的音量 ,也不必格外字斟句酌 ,显得随便自如。朗诵和歌唱往往是在台上对着听众表演 ,交流双方距离较远 ,需要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 ,做到字正腔园 ,有板有眼 ,才能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 ,同时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口语是朗诵和歌唱的基础 ,朗诵和歌唱是口语的加工提高。比较起来 ,后者做到了言之有物 ,唱之有情。朗诵和歌唱在表达感情、发音状态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共同之处。两者之间 ,朗诵是口语通向歌唱的桥梁 ,歌唱是朗诵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5.
陈秀清 《考试周刊》2013,(40):51-52
<正>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可以培养学生体味词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自我鉴别能力。语文老师需要在学校朗诵会前指导参赛者,因此,必须掌握朗诵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材中,诗词由于其自身韵律和鲜明节奏的特征成为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情感表达。因此,对一篇诗词进行良好的有声化朗诵转换,有利于教学中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理解。我们应该把朗诵作为语文教学单元的重点,从语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技巧方面去训练学生对诗词朗诵的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诗词朗诵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朗诵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得到广大朗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朗诵艺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朗诵过程的研究阐明朗诵艺术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8.
郑斌 《成才之路》2011,(20):38-38
语文学习,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面对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方法各异,众说纷纭。但历来都非常重视朗诵,特别是倡导新课改的今天,语文课堂更需要朗诵,而且离不开朗诵,因为语文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学习语文而没有朗诵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平仄,极富音韵美,因而理解古典诗词情思的最有效手段是朗诵。而今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忽略了朗诵的环节。若教师能从明确朗诵教学目标、营造课堂朗诵氛围、创造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培养良好倾听习惯这四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定能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进入诗境、领悟诗情。  相似文献   

20.
朗诵是对文字作品的一种再创造,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朗诵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产生高水平朗诵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