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有机化学中要求某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分两步进行:一、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百分含量,求得该化合物的实验式。二、通过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求得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其中第一步往往比较繁杂。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从烃的分子量求烃的分子式”的一种简便方法。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在中学阶段,一般接触到的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化合物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进行分类:含碳的物质称为有机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以外),不合碳的物质称为无机物;无机物中,又可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分子结构分类:由阴、阳离于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再一种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导电性分类:“把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不  相似文献   

3.
有机合成是从原料出发合成目标化合物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合成,首先必须着眼于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剖析,分析目标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或取代基,注意它所在的位置。其次,对照起始反应物,选择制取目标化合物所需的中间化合物。逆推法就是在分子结构剖析的基础上,采用从产物逐一逆向推理,最后到达原料的逻辑推理方法。用图表示如下(A—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张允淼 《新高考》2006,(3):24-26
一、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在水溶液中,不管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都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从而得出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知识结构:1.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3.氮、磷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  相似文献   

6.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分子生成,这是我们熟知的道理.中学阶段讲到这一问题时,所举的例于中,方程式里总是有化合物出现,即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变或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变,而某元素的一种单质到另一种单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对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质量分数、提取工艺和医药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从知识的安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是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9.
离子化合物是指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指仅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我们在学习这两种化合物时,经常遇到判断它们在某种条件下是否导电的问题,学生仅靠记忆老师讲的结论,经常由于记不准而出现错误。我为了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准备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总结方法和规律,于是我精心设计实验,分别在固态、液态、水溶液中,探究这两种化合物是否导电。经过我的实验探究,发现离子化合物在固态不导电,在液态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液态不导电,在水溶液部分导电。  相似文献   

10.
英美科学家分离出了植物中控制铁含量的基因。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价铁化合物和二价亚铁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正铁化合物无法被植物吸收,而亚铁化合物则是植物必不可少的一种养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从拟南芥中分离出这一名为“FROZ”的基因。他们发现,这一基因能促进植物产生还原酶,而这种酶能将高价铁化合物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亚铁化合物。拟南芥能高效地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对拟南齐进行了处理,使其形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体。在对这些基因变异体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发…  相似文献   

11.
磺酰胺类化合物在医药和农药上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近年来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磺酰胺基团引入到各种不同的化合物结构中,通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使得它在新药创制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着重从化学结构、生物活性方面对具有生物活性的磺酰胺类化合物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荷移跃迁与物质的颜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讨论了荷移跃迁(CT)产生的条件,并指出了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即一些具有明显共价性的离子型化合物,某些配合物及具有混合价态的化合物其显色容易由CT造成.并和大多数配位化合物及典型共价化合物的显色原理做了比较,促进人们对显色原理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卤化物(多卤化物例外)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H或ΔG,查找有关热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卤化物热稳定性的问题,从而对卤化物热稳定性获得一定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探析英语复合词的生成机制,认为英语复合词是词汇化的结果,因而有着复杂的内部语义结构。英语复合词的形成过程符合概念整合的理论原则和运行机制,通过述谓结构空间和语义元素空间的整合构成具有独立语义的英语复合词,这是语义构建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震荡提取法对装饰材料中芳香气味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装饰材料中芳香气味的成分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微藻(塔胞藻)对海水中有机物的净化作用.在其培养液中加入有机物(苯、苯酚和二甲苯),塔胞藻经过一定时间生长繁殖,观察培养液内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发现液体内塔胞藻细胞浓度达到104个/mL时,对有机物的净化作用最明显,同时还发现微藻对各种有机物吸附效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英语复合词的述谓结构与语义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复合词不但有着显性的句法关系,还有着隐性的语义关系。文章通过对英语复合词的述谓结构和语义格的分析和描写,揭示出英语复合词复杂的隐性语义结构关系,提出英语复合词的结构模式,并且发现,英语复合词的造字过程实际上也是句子结构的词化和结构压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原子簇化合物的分类、结构规则、合理合成以及质谱研究等有关原子瘊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力图使人们对原子簇化合物这一新生事物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以概念隐喻为源头、空间理论为雏形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汉语新复合词跟随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值得摸索。汉语复合词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划分其与短语的界限以及对复合词出生地的定测;研究角度主要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分析、视点相对性等理论。所以,本文以分析大量的新汉语复合词语料库为动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汉语复合词尤其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汉语复合词意义产生的过程,试图进一步增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的阐释力,提供一个新的识解汉语复合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Six experiments with color-odor compounds failed to produce convincing evidence of blocking in honeybees even when the possibility of masking by within-compound association could be discounted. The parsimonious assumption that the components of a compound stimulus gain and lose associative strength independently with reinforcement and nonreinforcement of the compounds (which th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challenge) remains tenable for color-odor compounds, although perhaps not for intramoda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