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真与善的统一 ,是以感性的形式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对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本性的肯定和确证。美的精神即主体的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在教育管理中的体现 ,使教育管理具有了审美价值。那么 ,作为教育管理的审美价值 ,其具体的感性表现形式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才是美的呢 ?依据美学理论 ,考察教育管理现实 ,我们认为 ,和谐有序、个性化、公平、高效、超越 ,是自由创造的美学精神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渗透与运用 ,是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五种表现形式。和谐有序。美是和谐 ,和谐是美的基本范畴 ,同时也是美的最高品级。教育管理是…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对价值的一般规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阐释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精神价值(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真、善、美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学所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的“大美”境界。“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技术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有其固有的伦理内涵,科学的首先内涵是通过科学的工具价值即物质功利之善和目的价值即内在精神之美来说明的,技术的伦理本质在于它的工具价值及所负载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与首先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只有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达到了平衡,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真与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真、善、美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中西哲学在对待真、善、美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西方哲学侧重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侧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导致不同化的形成。也正是这一差异的存在使两的交流与借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德育价值追求的哲学理念依托。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关对道德价值的理想和现实实现的能动性,从而使真善美引导整个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同时追求真善关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也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价值体系内核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善的反映达到了理想的高度。唯其如此,麦芒的新诗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大,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道德价值教育:德育与价值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红仔 《教育探索》2003,1(2):97-99
价值概念经由多学科的整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主要讨论其在知、情、意三方面的心理表现及与其相对应的真、善、美道德价值理想的观照、追求和享用。社会道德的核心在于引导人们实现求真、向善、获美,从而实现人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基本需要。以此指导我们构建当前的德育价值体系,大众道德的核心应该以承认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和价值理想追求为前提,以满足人的基本功利需要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六点要求",阐明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也揭示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求真"是理想人格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新时代青年要在求"主义"之真、求"历史"之真、求"科技"之真上下功夫。"向善"表达了理想人格对崇高道德品质的追求,新时代青年要积极追求"以群越己"之善、"以义导利"之善和"以理规欲"之善。"臻美"是人对自身自由自觉本质的体悟,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实现"崇高使命"之美、"自强不息"之美和"全面发展"之美。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价值论     
由于科学手段的理性性质 ,其价值内涵理应是真、美、善的统一。但在实践中科学手段的美、善价值却始终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生产与耗费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的相互推动下 ,主体赖以生存的客体环境正面临种种危机。因此 ,为实现科学价值真、美、善的统一 ,主体的未来实践必须善待科学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人文化原则 ,努力创新和合理使用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人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理念,从身心、智力、审美和情感意识、个人责任和精神价值等多方面整合人类个体知识。约翰.米勒提出"平衡、包容与联结"为全人教育课程遵循的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途径。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全面和谐大学生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模式,以整合的理念整体思考高校课程体系,融课程规划、目标、内容、评价和管理为一体。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课外学术活动或业余活动为主要实践阵地和实施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其理念和思想,在教师教学方法中融渗全人教育理念和思想。此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课程的规划、审核与实施,建立评价体系是落实全人课程和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在人的价值实现方面出现了精神价值模糊化、生命价值危机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融合的原则,灌输兼顾社会发展和个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开放大学的课堂文化价值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令人向往的大众传播媒介构建了社会育人课堂,为大学、教师和学习者建构并树立一种全新的远程开放教育人权价值观、学术自由价值观、人格平等价值观、教学民主价值观、科学真理价值观、理性启蒙价值观、博爱人性价值观、社会奉献价值观和文化包容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活动空间,从而为人类教育开辟了先进的教育理想主义人文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如同催化剂,可以有效开发人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作为人的一种无形资产和宝贵资源,有力推动着人类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精神动力开发是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其他方式来开发人们的精神动力,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5.
Yassin Sankar 《Interchange》2004,35(1):127-151
Modern education is in a state of global crisis partially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a value-based design of its strategic functions. Education affects the whole spectrum of human values, namely, creative, experiential, aesthetic, material, instrumental, ethical, social, and spiritual values. A student who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nvolves this portfolio of human values will emerge with a virtuous integrated personality (VIP) as it combines both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Aristotle. 1988). The search for excellence through education can also be realized if education is value-based, for education is also a moral enterprise in addition to being an academic enterprise. If education imparts this portfolio of core values it will also enhance the meaning of one's education, commitment to academic tasks, civic duties, and the essentials of an ethical culture. These observations are expressed in a number of focal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当代文学课程因其现时性和形象性等特征,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而可利用其资源,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审美教育,使他们既关注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等现象世界,又追求知识、价值、信仰等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既关注本人、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和前途,又关心整个人类的精神状态、价值范式等,最终造就他们美满的人生乃至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物质的丰富与便利的同时,破坏了人们内心原有的宁静,使人的功利化达到了极致。受此影响,中国式教育的功利取向更为突出。这种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但无法引领社会向善趋美的发展方向,而且使人变得易于浮躁与盲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社会必然转型的现实,教育需要重新诠释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基于生命立场的基础教育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建构,让学校重新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与乐园,并引领社会的美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诗不仅再现了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且再现了时代、社会变迁投射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印记,同时反映出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形式随着人化自然而发展,人的审美感觉越来越敏锐。只有从“自然人化”的高度考察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贡献,才能深刻地认识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不仅有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还有精神性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实践不仅能够引领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性需要,而且还能够科学地引导人们的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若要正确地引领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推进生活化,这有其逻辑、历史和现实依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探寻生活化的途径,坚持立足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坚持生活价值引领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者习惯始终将自身的批判视域放在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方面;然而,人学维度才是生态美学批判与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以及合理的理性、伦理、价值等尺度为内在精神的现代性主体可能才是生态美学研究的元范畴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