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中华小当家》吗?其中有这样一个名言: 最好的传统就是打破一切传统。你能打破你“思维的传统”吗? 什么是思维的传统呢?请看图:只能移动里面的一个纽扣,要求每条直线上都有四个纽扣,你会怎么做呢?是否觉得无从下手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把纽扣一移到四的位置,把两点重合到  相似文献   

2.
1、鸡蛋小贩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上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在那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点…  相似文献   

3.
[案例]章家豪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我觉得小鸟很笨!”……课结束后,我找了他,和他做了一次对话。“你现在还是觉得小鸟很笨吗?”“是啊,它是很笨的!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你有好朋友吗?”“有啊!”“哦!当你的好朋友也为你千辛万苦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笨吗?”孩子抬头看看我,“不会!”  相似文献   

4.
校园逸趣     
注音有错同学甲对同学乙说“:我昨夜琢磨了半夜《古代汉语词典》,发现有两个字古人恐怕搞错了注音。“”哪两个字?“”矮和射。”“何以见得?“”你想‘委’字古代有推投之意,矢就是箭,把箭推投出去不就是射吗?“”哦,有点道理。那‘射’呢?“”射更简单了,身体才一寸高,那还不矮吗?”提前止痛放学前,老师把兰苗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粒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兰苗不解地说“:我身上哪也不痛呀!”“过会儿就会痛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爸爸了。”纸条考试时,小刚向王海扔来个纸条“‘:恍惚’是什么意思?”王海迅速在纸条上…  相似文献   

5.
我敢说,一连数周,M的周记都是“拿来”的。那极其标准的说明文,简直就是《大众科学》之类的“翻版”。这次他写的是《力的自述》,又是说明文。我在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人的手法,自述的形式,活泼的行文,把力的性质、特点、作用等写得非常准确却又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最近你写的都是说明文,足见你对说明文情有独钟,那我就再给你一个题目写写:周记的自述。”评语的“潜台词”,他能够明白吗?要不要来点更“明白”的?但如果说白了,他会乐意接受我的“科学鉴定”和无情批评吗?他那被无情揭露的自尊心,如果转化为“破罐子破摔”的失败心理,…  相似文献   

6.
1.要引发趣味。课堂提问应对学生进行诱发和激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小学语文第九册《钓鱼》一文,教师先问:“你们喜欢鱼吗?会钓鱼吗?我今天请来一位钓鱼能手教大家钓鱼好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会顿时活跃起来。 2.要难易适度。课堂提问过于容易简单,把问题  相似文献   

7.
印象“你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吗?”如果问100个人这样两个问题,从大人到小孩,可能会有98人回答“看过”“知道”。“那么,你知道孙悟空的扮演者是谁吗?他的本名叫什么?”相信大家同样会脱口而出“:六小龄童!”是的,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每年的暑假黄金档,打开电视,至少会有一个电视台在播放那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在这部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同名电视剧中,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一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形象。一直以来,一提到“六小龄童”,人们就会想到那个手握金箍棒、…  相似文献   

8.
【案例】《掩耳盗铃》教学片断:片段一:宽松氛围中直言“用词不当”师: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有问题要问吗?生1:“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这句话用了两个“就会”,我觉得很唆,不如把后面的一个“就会”换成“从而”。师:你读书真仔细,而且善于动脑,更可贵的是你敢于向课本质疑。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它一定能帮助你把语文学得更棒!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我同意他的看法,这里犯了老师您常讲的重复的语病。……师: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个病句,同学们上了初中学了语法知识就会知道。把后…  相似文献   

9.
假如我问你,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你肯定会回答:“看过N遍了,动画片《西游记》看得更多。”那么我再问你,师徒四人当中,你认为谁是最大英雄?你可能脱口而出:“当然是孙悟空了,他会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太厉害了。”也可能有同学会说:“猪八戒、沙和尚的武艺也相当了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序》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句,其中逗号似有误。余以为应是“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或删去句中逗号。理由如下:一、从《琵琶行》全文看,不见自居易唱歌;从有关自居易的文字看,不载他有“善歌”之才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注说“歌”即“作歌”。那么,“为长句”是什么?不是写七言歌吗?这里把“歌”解作“作歌”岂不重复了吗?其实,“为长句歌”是符合实际的,“歌”表示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了《读者》这本杂志中的《你死了谁会哭?》一文,有很深的感触。文章记叙了“我”、妈妈和奶奶在上山去挖番薯的路上,看见有人出殡,前后左右围着许多人,他们都失声痛哭,一把鼻涕一把泪,那场面非常感人。奶奶说:“这人生前一定做了许多好事,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他送行呢?”当时奶奶还说了许多话,“我”只记得一句话:“你死了谁会哭?”  相似文献   

12.
幽默     
《教师博览》2004,(5):28-28
▲时刻表茛顾客烦躁地问道:“如果火车老这样晚点,那么《列车时刻表》还有什么用处?”站长冷冷地答道:“如果没有这份《列车时刻表》,那么你如何知道火车是否晚点呢?”▲她同意吗茛妻子:“咱们邻居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吻他妻子。你怎么不这样做呢?”丈夫:“你认为她会同意吗?”▲辅导茛老师:“两数相加之和,你为什么总是算多?家里没有人给你辅导算术吗?”学生:“有,我爸爸经常辅导我。”老师:“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他是餐馆招待!”▲第120页茛老师:“拿破仑是在哪里去世的?”学生:“在历史课本的第120页。”▲傻跑茛假日的一天,父…  相似文献   

13.
《说苑》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毁谤惠子。他在梁王面前说:“惠子说话,爱用比喻,假使不用比喻,他就没法把事情说明白了。”第二天惠子去见梁王。梁王对他说:“请你以后讲话,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要再用比喻了。”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是怎样的,而你告诉他:弹的形状就像弹。那个人听了会明白吗?”梁王问:“那怎么才能使他明白呢?”惠子说:“如果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弓,它是用竹子做的,是一件射具。这样说,他听了能不能明白呢?”梁王说:“可以明白了。”惠子说:“用别人懂得的事物,来比喻不懂…  相似文献   

14.
在《水浒》书里,宋江被描写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让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宋江是真反贪官吗?是真的反倒了贪官吗?他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来反贪官的?他与贪官究竟是什么关系?“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个什么政治纲领?这个政治纲领最后会落个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给笼找只鸟     
我跟朋友乔打赌,如果我送他一个鸟笼挂在他的房子里,那么他将不得不去买一只鸟。他接受了。于是我给他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瑞士造的鸟笼,然后他把鸟笼挂在起居室的桌旁。当然你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了。人们进来就问:“乔,你的鸟何时死的?”“我根本没有养鸟。”乔将会说。“是吗,那你挂这鸟笼做什么用?”后来他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会有鸟笼更简单。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很累,请记得给自己脑里的鸟笼放几只小鸟,最省力的人生,是一切看起来都各得其所,理所当然。(摘自《涉世之初》)少给笼找只鸟@罗西  相似文献   

16.
一、引入本课师 :同学们 ,在这次读书周活动中 ,大家读书了吗 ?生 :读了。师 :有没有收获 ?生 :有。师 :你们喜欢文学吗 ?生 :喜欢。师 :好 ,今天 ,我们就把大家的收获作一次展示和交流 ,让老师也来分享一下你们丰硕的成果吧 !(打开电脑 ,屏幕显示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爱文学”。)二、课堂活动1 .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师 :画面上的人物大家认识吗 ?(屏幕显示古今中外 6位文学名家的画像 )生 :我认识冰心 ,我读过她的《繁星》《春水》。还有苏轼 ,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课本有他的词《水调歌头》 ,其中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  相似文献   

17.
还在为英语考试而着急吗?还在苦于让四级卡了奖学金、卡了毕业、卡了好工作而惋惜不已吗?不用着急,《英语沙龙·实战版》帮你忙!本刊特邀英语考试名师管卫东老师开设专栏,为天下受英语之困的学子传经授业解惑。管卫东老师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神话般的人物”和“考研英语噩梦的终结者”,他会每期为你送上一把打开四六级、考研考试秘室的钥匙。日积月累,相信这把钥匙定能把你引向考试的胜利!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发邮件到:contriprac@ gmail.com,标题请注明“管老师”字样。  相似文献   

18.
一、立足句子,写中明辨道理案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师:汤姆有遗憾吗?他后悔吗?师: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师: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相似文献   

19.
教材小象邦邦小象邦邦第一天上幼儿园,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他。小袋鼠说:“他的鼻子真长!哈……”小猴说:“他的个头真大呀!”“你会跳远吗?”小袋鼠一边问,一边把后腿一撑,跳给邦邦看,邦邦直摇头说:“这个我不会。”“你会荡秋千吗?”小猴一边问,一边跳到树上荡来荡去。邦邦又摇摇头说:“这个我也不会。”“你会用后腿走路吗?”小熊一边问,一边  相似文献   

20.
姜妙香     
姜先生真是温柔敦厚到了家了。他的学生上他家去,他总是站起来,双手当胸捏着扇子,微微躬着身子:“您来啦!”临走时,一定送出大门。他从不生气。有一回陪梅兰芳唱《奇双会》,他的赵宠。穿好了靴子,总觉得不大得劲。“唔,今儿是怎样搞的,怎么总觉得一脚高一脚低的?我的腿有毛病啦?”伸出脚来看看,两只靴子的厚底一只厚二寸,一只二寸二。他的跟包叫申四。他把申四叫过来:“老四哎,咱们今儿的靴子拿错了吗?”你猜申四说什么?——“你凑合着穿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