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战略联盟中的社会资本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波  魏江 《软科学》2003,17(4):24-27
战略联盟是全球化竞争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联盟企业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影响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存在于联盟企业关系网络之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战略联盟形成和运转的社会基础,因此培育它对提高联盟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有重大的意义。基于Nahapiet和Ghoshal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模型,本文研究了联盟组织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并相应提出提高联盟社会资本水平的几个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的资产专用性高、不确定性大和技术转移成本高三方面交易特征,本文探讨了社会资本对交易成本上升的抑制作用,分析表明,信誉和信任两大社会资本要素削弱了技术联盟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了联盟存在的不确定性、控制了技术转移成本。因此,尽管联盟双方的交易成本较高,但在高水平社会资本的作用下,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的组织模式仍然趋于非股权化。本文的研究将联盟组织模式的研究从单一维度扩展到交易成本和社会资本双重维度,加深了对重大装备制造业这一特殊产业中技术联盟组织模式发展趋势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社会网络视角下R&D联盟网络效应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界定RD联盟网络的内涵并分析其社会属性,得出RD联盟网络是社会网络的一种类型。运用强弱关系和结构洞等社会网络理论,从结构、关系和位置三个维度,揭示了RD联盟网络效应形成的微观机理,并对诺基亚如何获取RD联盟网络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RD联盟网络能够产生结构维度的知识转移效应和组织学习效应、关系维度的社会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以及位置维度的控制效应、信息效应和声望效应的结论。通过揭示RD联盟网络效应的形成机理,为网络环境下研发企业有效利用RD联盟网络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跨组织边界的创新活动,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实际,研究了产学研合作组织中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内涵,分析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针对产学研合作跨组织边界的特点,引入界面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中社会资本、界面协调与知识转移绩效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明显正向影响,界面协调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对研发联盟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期学者多从策略的角度研究研发联盟,但在研发联盟形成过程中,企业间的社会资本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资本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出发,分别从路径依赖、交易成本、合作机会以及知识整合与扩散几个角度围绕社会资本对研发联盟形成过程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案例系统阐释了社会资本在研发联盟动态形成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联盟网络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考察了联盟网络企业中的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分析了企业间社会资本关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家联盟网络企业知识转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所获有效数据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企业间社会资本关系与知识转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知识转移机会、动机、能力的中介效应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联盟协同优势创造的二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斌  孟琦  张铁男 《软科学》2007,21(2):5-7,19
通过对战略联盟以及竞争优势相关理论研究的总结,基于价值网思想,依托于企业资源、能力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战略联盟协同优势创造理论模型,从联盟关系协同和联盟网络关系协同两个维度对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吴晓波  韦影  杜健 《科学学研究》2004,22(6):630-633
从社会资本的结构、认知和关系三个基本维度出发,提出社会资本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收益、有效沟通和建立信任基础三个方面,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智力资本的积累,并结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社会资本与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间相互关联,指出培育社会资本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桂菊 《科研管理》2012,33(4):155-162
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汇率持续攀升、贸易摩擦日趋频繁,诸多因素使得代工企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提升代工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产学研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出发,对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中小代工企业研发联盟的构建与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与科研机构发起和参与的研发联盟有助于解决中小代工企业的短期利益导向问题;明确的制度规范以及长期合作的约束有助于解决代工企业研发联盟的信任危机问题;共享人才、资金与信息等相关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可以弥补联盟成员之间资源的稀缺性与同质性问题。有效的联盟构建与治理可以促进中小代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对学者反向影响的研究对理解学者产学合作动因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资本的三种维度,选取通信产业电通信领域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信息,构建学者与企业合作的社会网络,分析网络中社会资本对学者学术和技术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资本中程度中心性对学者技术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学术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中介中心性对学者学术绩效与技术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衡量认知资本的团队多样性对学者的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呈现中介学者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产学研制度建设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高校技术创新,通过对社会资本相关理论的回顾,分析其对高校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意义,并指出在社会资本维度下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构建合作的科技创新社会资本网络;占据社会网络结构上的战略位置;建立合作网络内的信任机制,形成共享的意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以回顾战略联盟形成动因相关文献的形式,指出在使用知识视角来分析战略联盟形成动因时,理论界存在着分歧,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技术联盟形成动因问题,并在分析理论界对于技术联盟形成动因三种倾向性解释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联盟形成动因是一个三维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知识整合维度、知识获取维度、知识创造维度。  相似文献   

13.
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演进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动力因素,并引入了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维度和资源维度,探讨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各主体的合作规律及资源利用状况,构建出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演进的三维概念模型,同时分析了该模型应用于成都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为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为研究异质知识流动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缺乏社会资本对跨学科合作知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团队认同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以团队认同为中介变量,任务互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C9某研究型高校46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346名成员的问卷调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团队认同完全中介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部分中介认知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任务互依正向调节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社会资本和知识整合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指导跨学科合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培育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社会资本通过增进主体合作、促进知识溢出、营造创新环境塑造区域创新能力。选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经济距离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效应,并同时存在维度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其中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效用。空间效应分析发现,邻近地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同样有利于本地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资本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加强劲的创新效应,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对创新能力呈现抑制作用。因此,各地区要重视本地社会资本的积累,积极构建通达的社会网络结构,充分发掘社会资本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泰安市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在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基础上,探究了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和企业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对提升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以结构维度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人才聚集是空间聚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得到社会资本的支撑,一个完备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基础。在分析才聚集的区域性、网络性、动态性、群落性、共享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人才聚集,界定了社会资本的内涵。从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分析社会资本对人才聚集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发掘、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人才聚集及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内品牌学习关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坤  周梅华  陈金波 《软科学》2010,24(1):32-36,41
在梳理集群社会资本的构成维度以及集群内品牌学习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内品牌学习关系的影响。分析表明:集群社会资本能够促进集群内的非正式沟通,增强人才流动的效率,从而促进品牌的非正式学习的效率;集群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品牌与相关主体的学习互惠性,降低合作学习的冲突以及合作成本,从而促进品牌的正式学习的效率;集群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品牌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个体品牌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审视日本科技社团的运营发展,从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分析其内部运营机制,构建科技社团组织搭建的产学官创新网络架构。知识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突出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整个产官学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制度社会资本、技术社会资本和业务社会资本构成闭环,共同推动产学管理协同创新。研究表明,企业、大学和政府在科技社团联接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可以从微观结构入手进行组织构建,理顺各主体间关系,统一各主体间创新认识以实现产学官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较多关注其绩效,而对其动态稳定性与协同共享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动态视角,给出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的定义,将协同共享分为机制协同、资本协同、目标协同和文化协同4个方面,并引入公平感知维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研方式,通过对来自我国东中西部不同联盟企业中的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探讨协同共享与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的互动机制以及公平感知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机制协同、资本协同和目标协同对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目标协同的影响最为显著;文化协同对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公平感知正向显著调节协同共享4个维度与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间的关系。据此,提出政府应为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企业应积极开展战略联盟合作并建立共同治理机制等建议,促进实现企业联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