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上,王楠作为一个刚刚在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的失利选手,赛前没人看好她能夺冠,但笑到最后的恰恰是这位老将。时隔4年后第三次获得了女乒世界杯的冠军,总教练蔡振华高兴地说道:“很久没看到王楠打得这么漂亮了,她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作为几年来“乒乓球王国”的领军人物,王楠是迄今为止囊括所有世界大赛各项冠军的女子第一人。清秀、白皙的她看起来更像一个邻家女孩,她出生在辽宁抚顺,7岁开始打球,11岁入省体校,16岁进国家队,能走上打乒乓球这条路,全是受父亲影响。她父亲是个球迷,刚好他有一个同…  相似文献   

2.
<正>大概五六年前,与李富荣一起在乒乓球中心,看新招来的队员对练,我随口问他:"这么多年你带出来这么多世界冠军,他们有什么特点吗?"他看了一会儿训练的人,指着一个每球都打得很拼命的十五六岁的短发女孩:"她3年之后可以当世界冠军。"我问为什么,他说:"所有的世界冠军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想当世界冠军。"我采访英国著名残奥运动员谭妮·格雷·汤普森时,想起这句话。在她幼年时,英国的街道  相似文献   

3.
教练的话:小朋友,你喜欢打乒乓球吗?可别小看这小小银球,本领可大着呢,中美关系的改善都离不开“乒乓外交”!因此,作为广东省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特色学校——中山市沙溪镇龙瑞小学的一名教练,我感到特别自豪。这些年我们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乒乓球小运动员,其中有一名叫张晓君的,现在还是我校四年级的女生。几年前的初秋,晓君经过选拔进入了学校乒乓球队。我发现,这个瘦瘦的小女孩比较内向,总是怯生生地躲在球室的一角。我心中不由得打了个问号:这么胆小、内向的孩子能适应乒乓球训练吗?不过,多年的教练生涯促使我做出决定:试试看!通过训练看得出来,晓君很爱练习,也很刻苦,别人休息了,她还在独自练,我去辅导她时故意激她:“练乒乓球很苦,怕不怕?”“不怕!”回答得很干脆。可晓君毕竟还小,嘴上讲不怕苦,真正适应艰苦的训练仍然需要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在练习中最辛苦的是纠正动作的时候,有时候一个动作多次纠正她依然改不过来,不是手肘高了,就是手腕没用力。同样的动作要连续做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反手、正手、拉球等等,翻来覆去反复地练习。动作规范了,可惜晓君的身体素质比别人差,比赛时常常因此而吃亏。为此在每天繁重的训练任务之后,她还要进行额外的体能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乒乓球大国,乒乓球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高,各县市、学校间经常举行乒乓球比赛,针对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训练问题,对校内初中生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问题进行探究. 影响乒乓球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综合看来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待训练的态度、运动员智力水平等几个方面.客观方面有:训练的环境、训练的方法和方式等方面.同时在比赛过程中,相关的器材、时间、观众、场地等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著名乒乓球国手王楠获得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的称号,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王楠:“现在比你更年轻的运动员逐渐地涌现出来,你感觉害怕吗?”“没有。”“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把原来的小球改为大球,你有没有感到过担心?”“没有。”“那么,  相似文献   

6.
要说2011年上半年最轰动中国体坛的风云人物,非网球明星李娜莫属。她在今年1月举行的世界顶级网球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举闯进了女单决赛。尽管没能夺冠,但一个银制奖盘足够让世界惊叹。澳大利亚网球协会主席评价说:这是中国人历史上从未做到过的成绩,毫无疑问,李娜是中国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最怕的是没有对手。"这是著名速滑运动员叶乔波的话。   那几年,她是体坛璀灿的明星,屡屡在国际大赛中夺魁。但她也有不夺魁的时候。她有劲敌,是位美国名将,只要对手参加,叶乔波必是憋足了劲,誓夺第一。可一旦对手不在,叶乔波心里就空落落的,拼劲就不再那么冲,有时仅仅是一霎那,奖牌便失之交臂。她懊恼自己的大意。在总结自己时,她说:当然自己眼中的对手是劲敌,可其他运动员也不能不在意,她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竞争对手。   于是,在挪威利勒哈默尔海盗速滑馆那场比赛中,尽管叶乔波拖着残腿出征,她却以惊人的毅…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是我国竞技优势项目之。任何一项运动都要求专项素质、技术、和战术等能够科学有机的结合。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能够长久不衰,在世界乒坛保持霸主的地位与这些因素有着必然的关系。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生力军,关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是从根本上全面发展乒乓球运动。专项素质训练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乒乓球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卿 《华章》2012,(25)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体育竞赛不仅是体能和技术的较量,而且还是心理素质的抗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越来越接近,但比赛成绩往往相差甚远,心理因素的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训练、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一起,构成现代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在现代的乒乓球比赛中,特别是在大型的乒乓球比赛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战术安排外还要求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乒乓球运动员临场的心理素质会成为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通过心理训练来培养乒乓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12月于湖南长沙举行的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中,15岁的“乒乓美少女”袁雯给“快乐乒乓”融入了更多阳光与青春的味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民间乒乓球运动员的风采。在中国民间乒乓球队挑战世界明星队的首场比赛中,袁雯以2∶0的比分把世界冠军施拉格“挑落马下”。能从成千上万名民间乒乓球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民间乒乓球队5名选手中唯一一位女运动员,袁雯自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不过,以她目前的实力能在首轮比赛中“挑落”施拉格,也是建立在“迎战者”施拉格“牺牲自己,娱乐大家”的基础之上。其实在比赛前,面对几位世界乒乓球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奥运会一天天地临近了。这是中华民族自己举办的体育盛会。如果能为这届奥运会做一天义工,都是非常荣耀的事。你知道吗?在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办公室里,有一位漂亮的金领丽人正在为奥运会做着亿万人羡慕的工作,她的名字叫邓亚萍。邓亚萍是所有运动员中退役转型最成功的一位,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用她头上的冠军光环换来的。邓亚萍曾经很自豪地说过“: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的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她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学习,2001年拿…  相似文献   

12.
“白马寺杯”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热身赛,在牡丹花盛开之时,在洛阳体育馆举行。比赛这天,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来到体育馆找到最好的座位,等待着我最崇拜的乒乓球星——王楠姐姐出场……王楠姐姐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7岁开始学打球,13岁进入省队,15  相似文献   

13.
你就是冠军     
那天,温州市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在市体育中心拉开帷幕.进初中后,我都是代表中学出征乒乓球团体赛,每年也只有这个比赛设有个人赛. 朱颖是实验班的学生,她之前一直在省队练球,已经取得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也不知为什么她居然退出省队,来到温州读初中.让我最开心的是,这次鹿城队教练让我和她配双打,希望我们能夺得女双冠军.  相似文献   

14.
我想要赢     
柴静 《初中生》2014,(4):16-16
正大概五六年前,与李富荣一起在乒乓球中心看新招来的队员对练。我随口问他:"这么多年,你带出这么多世界冠军,他们有什么特点吗?"他看了一会儿训练的人,指指一个每球都打得很拼命的十五六岁的短发女孩:"她三年之后可以当世界冠军。"我问为什么,他说:"所有的世界冠军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想当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职业技术》2006,(13):14-18
乒乓球在我国被推为国球,乒乓球国手们历来都为国人所广泛熟悉和喜爱。继邓亚萍、王楠之后,北京姑娘张怡宁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代表人物。站在众多个性鲜明的乒乓球国手中间,张怡宁显得有些朴实、内向——虽然她成名很早,但却不像一些师姐师哥那样“星光四射”;在球场上,张怡宁也不像那些具有号召力的球星一出场就能激起观众的热情——无论输赢,她始终是一副冷静面孔,所以有个外号叫“冷面杀手”。  相似文献   

16.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一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呀,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  相似文献   

17.
在爱中成长     
王朵朵是我班的一位小姑娘,长的胖嘟嘟的,圆圆的脸上有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朵朵在班里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孩子,每天她都高高兴兴地来园,快快乐乐地回家,小朋友和老师都喜欢她。近一段时间,朵朵没来,她妈妈打电话说,孩子得病了,是心肌损伤,需要住院。我们三个老师听了都很着急,为这么小的孩子得这么严重的病而心痛。我们决定到医院去看她。第二天,我正在指导孩子们做粘贴画,涛涛忽然冒出了一句:“朵朵怎么还没来?我都想她了。”听了他的话,我心里顿生了一种感动:孩子们来到这个班里还不到三个月,却已经建立起了纯真的友情。也难怪,在这几个月…  相似文献   

18.
学会看病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经做过许多年医生,她的儿子也因此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为了让孩子学会看病,有一次,在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她狠狠心,让儿子自已去医院看病。她在《教你生病》一文中.记述了当时的经过: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  相似文献   

19.
她7岁开始打球,1993年开始效力国家队,15年里,她勇夺24个冠军头衔,30岁的王楠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无可争议的功勋球员。他少年得志,20岁前步入社会,风口浪尖上,他见了世面挣了钱,38岁的郭斌是威海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大亨。一个是乒坛名将,一个是成功商人,他们的爱情,构成了乒乓球赛场上最动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中国乒乓球后备基础的强大是分不开的.中国乒乓球在群众中尤其是少儿中的普及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这句话精确地概括了步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重要性.然而,在训练中,特别是在少儿启蒙及基础训练前期阶段,由于运动员年龄小,移动能力差,教练员的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培养正确的手法方面,而忽略了步法的训练.这种“先手法后步法”训练的结果造成了运动员手法好而步法差,最终将影响少儿运动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因此笔者就如何进行步法训练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为教练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