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给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2010年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旨在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自2018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改名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对职业院校的老师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那么教学能力比赛为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成长带来了什么?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通过参加比赛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是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教师教学比赛,2018年大赛名称由"信息化教学大赛"调整为"教学能力比赛"。通过对2018年高职组338项获奖作品分析发现,大赛呈区域分布不均,各类院校间分布不均,获奖教师特征明显等特点。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引导,通过推行课程思政、对口帮扶、交流学习等方式,促进区域间、院校间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也是国家层面唯一由政府主办的教师教学比赛。五年来,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诉求,大赛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态调整机制,呈现出显著的逐步优化趋势。大赛先后设置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网络课程比赛、信息化课堂考察比赛,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为基本项目,占据核心地位。本文以这一赛项为例,对大赛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3日,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办。我校传媒艺术系教师韩庆年、李嫣和陈震组建教学团队代表江苏省参赛,荣获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唯一一项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是引导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方向的全国性竞技、交流平台。本次大赛幵设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网络课程比赛等6个赛项,共收到来自全国37个代表队的726件参赛作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共荣获6项奖项。其中"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3项;"高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高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  相似文献   

6.
2020年12月14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邱志军、陈茵、周扬、熊薇组成的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教育部唯一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教师教学赛事。  相似文献   

7.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举办多年,不断探索,已经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大赛在赛项设置、比赛内容和评价体系方面逐年完善,从单一注重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到全面考察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提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对青年教师发展模式实施状况的影响,提出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促进青年教师发展有待提升的方面,探讨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发展建议,真正落实"以赛促教",促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已连续多年举办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以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作品《水平角的测量》为例,从信息化教学比赛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提高以及比赛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改变几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信息化教学比赛在推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研究大多基于经验总结和感性认知,缺少比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实证性证据。通过对6 973名高职院校教师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参与比赛的次数和级别均对其信息化教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参与比赛的次数不仅能够直接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而且能够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而间接促进其信息化教学行为;然而,参与比赛的级别并不会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产生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比赛主办方的创新改革为牵引力,以职业院校的组织管理为助推力,以教师自身的教学实施为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也是国家层面唯一由政府主办的教师教学比赛。五年来,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是职业院校全面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局之年。职业院校通过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能够切实履行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职业院校全面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也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高职院校要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主动、自主地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尽快建立符合高职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我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引领下,正在为开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新局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调研数据表明,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自身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面促进教师和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特别在参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大赛走过的历程和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势表明,统筹建设、分类比赛、加强研究、促进共享是完善大赛制度的理性选择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如何搞好职业院校课程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学中采用了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比赛教学法、发挥网络优势的教学、重视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演示与表象演练相结合的技术教学法等教学措施。主要就当前职业院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12月10-12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我区中等职业学校选手在比赛执委会公示的拟获奖项目名单中,获得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33):16-18
今年6月在天津、北京、江苏等12个分赛场举办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上海中职代表团共组织36所中职校、152名选手赴7个省市13个城市参加41个赛项的比赛,荣获一等奖42个、二等奖62个、三等奖40个,比赛成绩再一次名列前茅。而在半年后的11月1日至2日南京举办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来自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的教师张帆获得信息化实训项目一等奖的第一名,这也是上海在该项目上首次折桂。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内职业院校最盛大的赛事,是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示和学生技能展现的最高平台。在技能大赛这股蔚然之风推动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竞赛序列,促使着技能教学成为了各个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11月1-3日,"凤凰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行。大赛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师工作司、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等部门共同协办。本届信息化教学大赛,实现了37个省级单位全部组队参赛的全面覆盖,设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和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教师1468名,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相似文献   

18.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家职业教育方面规格最高的学生技能比赛,全面、客观地体现了参赛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水平,又将极大地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1“华宝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于12月9日至10日在宁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0所高职院校的33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我院派出了2个代表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财政、教育部门连续组织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技能比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比赛"的局面。财会综合技能比赛对参赛学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组织比赛的各个主管部门以及各职业院校要对社会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做充分的调研和掌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财会综合技能比赛的赛项、时间,扬长避短,避开比赛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