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论在概念体系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都存在混乱之处.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阐释了"双师型"教师的正确内涵,指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构建高职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和职后培训体系,以促进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核心。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培养途径;如何建立能够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关键.实施"帮教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到培训与引进相结合,加强职业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建立激励机制,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弘扬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误区、结构失衡、制度缺失等三个方面,本文相应地提出了转变观念、建立培训机制、发展产学研机制、大力引进优秀教师、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关于N型教师的提法学术界有诸多争议,"三师型"教师正是其中之一.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要性的分析,旨在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职"三教"改革是落实"双高计划"、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我国高职"三教"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层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材层面,内容陈旧,编制体制僵化,遴选机制不完善;教法层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理实割裂.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三教"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深化高职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深化教材编排体系,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优化教材优选机制;加快落实教法改革,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生态.  相似文献   

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导向性,这种导向性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就是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通过进行合理的师资配置,努力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和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来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大威 《文教资料》2008,(3):197-199
本文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专业特色上,"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核心要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章论述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构,提出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其重点在多途径培养专职教师双师素质、对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及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上.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动态过程。"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从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而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正在于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当前,高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尽快建立独立的高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细分考试结构,确立兼职教师在高职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以保障高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高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专任教师学历偏低、结构欠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相应培训滞后等问题。改善师资队伍,需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寻求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高瑛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6):46-48
职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方向,并建议强化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措施,推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职务岗位聘任制度,制定提高职教师资社会地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服务产业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工学结合途径缺乏创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等问题,高职会计专业在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时要高度重视专业调查,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专兼比例合理的双师结构队伍,实施模块化教学,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精神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必须首先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与“标准”相联系,实施“直通车工程”,打通校企人力资源共享的通道;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实施“教师职业精神培养计划”,建设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师资校本培训困境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在队伍的高职特色建设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通过调查,从现行人事制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实训室建设、培养计划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师资校本培训的原因,指出营造高职院校师资校本培训的积极氛围,对于推动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职教师资资格认定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启动职教师资特有的资格认定体系,有利于严把入口关,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因此,应从建立健全资格认定体系、形成独立的职务评审制度、建立终身培训制度和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等方面入手,来构建合理的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是政府直接引导的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机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创立初期、迅速发展、系统重塑并稳步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澳大利亚TAFE具有内联外通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行业主导的办学机制、专兼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高质量和高认可度的职业资格培训、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理念及强烈的市场意识等特点。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明确培养定位,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政府统筹管理,完善就业准入及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长效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办学方式灵活化、终身化;吸引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企业教师流动站管理模式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企业中设立企业教师流动站,有利于整合、优化、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整体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效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建立企业教师流动站初期,高职院校要设立企业教师流动站管理办公室,明确企业教师流动站的筛选与申报、审定与建设的流程,落实一师一企实践制度,突出等级评选和绩效考核,做好流动站的动态更新与调整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建立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是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与国际接轨走向开放化和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现状、意义与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对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