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蔚之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很重要的礼学家.他的著作很丰富,但已全部散佚.清人马国翰辑佚了庾氏《礼记略解》一书的部分内容,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而庾氏其它礼学著作仍有相当数量的佚文散见于《通典》、《礼记正义》等书之中.本文在马氏辑佚工作的基础上,对庾氏礼学著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与辑佚.通过考证,本文从《颜鲁公集》、《礼记正义》、《通典》与《晋书》中共为庾氏《礼论钞》辑录了82条佚文;从《梁书》与《礼记正义》中为庾蔚之所注《丧服要记》辑录了2条佚文;从《通典》中为庾氏《礼答问》辑录了1条佚文.此外,本文还对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庾氏《礼记略解》的不当之处进行了匡补.  相似文献   

2.
《学记》是“七十子后学”编篡的《礼记》里的一篇。西汉初年,《礼记》尚存一百三十一篇。宣帝时,戴德、戴圣叔侄,各传《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小戴礼记》四十六篇。到了东汉,马融在《小戴礼记》的基础上,增入《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共计四十九篇,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礼记》一书。  相似文献   

3.
張琪 《文教资料》2013,(32):37-39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是一部专门批评补正陈游《礼记集说》的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封其评价颇高。但是一直以来,关於核书的作者归属问题,众说纷纭,莫哀一是。要想深入的研究并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所作研究综述即是为此。  相似文献   

4.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文化和典章制度书籍,其编订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此书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  相似文献   

5.
《檀弓》的内容,当时是为说明礼制所记的现实社会生活片断,我们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生活故事集。《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一书,据徐坚《初学记》说,为戴圣根据其叔父戴德的《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所删定的,而《大戴礼记》又是根据东海后苍所撰《后氏曲台记》一百八十五篇所删定。后苍是汉宣帝时人,据此,《礼记》的成书最早是在汉宣帝的时代。但这只是就全书而言,若论其单篇,时代还要早。《汉书·艺文志》注说:《记》百  相似文献   

6.
《礼记》是记录儒家礼仪规范的集大成者,书中设立了一套详细而又周备的封建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中对于女性的规范,即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女性之礼”在《礼记》中有详细的描述,这些礼仪规范主要是要求女性在儒家社会中如何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其实,《礼记》中这些要求女性在扮演不同角色时所应遵循的礼仪风俗规范是儒家思想中“男女有别”、“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8.
《檀弓》的内容,当时是为说明礼制所记的现实社会生活片断,我们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生活故事集。《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一书,据徐坚《初学记》说,为戴圣根据其叔父戴德的《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所删定的,而《大戴礼记》又是根据东海后苍所撰《后氏曲台记》一百八十五篇所删定。后苍是汉宣帝时人,据此,《礼记》的成书最早是在汉宣帝的时代。但这只是就全书而言,若论其单篇,时代还要早。《汉书·艺文志》注说:《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隋书·经籍志》说:“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初学记》说:“《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也。”以上三条材料,说明《礼记》各篇的撰定是在六国时期。《檀弓》所记载的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17世纪的朝鲜,学者们对礼学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从批判的角度来对礼学进行重新分析却不是易事。因为这意味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朝鲜儒者崔锡鼎(1646—1711)对儒学经典《礼记》的研究以及对其的注释书——《礼记类编》是基于对以前研究的怀疑以及力图恢复经典的原意而创作的经典著述类书籍。崔锡鼎的《礼记类编》不只是一部经典注释书,而是试图恢复《礼记》的原本而做的重新编排和构成。全书由18卷5册构成,主要分为《家礼》、《邦国礼》、《学礼》、《吉礼》、《凶礼》、《嘉礼》、《宾礼》等。他认为家礼不仅指的是冠婚丧祭的仪礼,它是修身齐家的一部分。为了修身,君子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道德品性,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节规范。  相似文献   

10.
《礼记》中除了某些繁文褥节不合时宜及有些思想是唯心糟粕之外.大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某些思想光华。对治国安邦起良好的教谕作用。尤其“入世”思想更显可贵。《礼记》指出礼对“入世”的人具有积极意义,该书教导人们如何行礼处世.指出“入世”行礼旨在使国家大治久安。礼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制度。对《礼记》思想进行扬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唯物主义态度。在全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中.《礼记》一书不失为有益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1.
邱亮 《文教资料》2013,(31):85-87
自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后,《三礼》实为“郑学”,而江永常常搜罗百家之说而立以己意,忠于经文而颇有见道,或从或否,择善而从,择疵而否,于深奥芜杂处阐发旷世之说。今以江永晚年所成《礼记训义择言》一书,探求江永治礼之道与清初《礼记》学渊源。  相似文献   

12.
《礼记》是一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它原本是西汉时期“六经”之一的《仪礼》的记书(从属性资料),由于其所记内容十分丰富,文辞又远比《仪礼》优美,东汉时学习、讲研的人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显重要,不仅独立成书,与《仪礼》、《周礼》并为“三礼”,而且影响也超过了《仪礼》本身。到唐代,《礼记》始被奉为儒家经典,与《书》、《诗》、《易》、《春秋》三传,及《仪礼》、《周礼》并称为“九经”。南宋时,朱熹将其中的《大学》、《中庸》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礼记》的地位登峰造极。由此到明清,无论是“十三经”,还是…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学者在传习《仪礼》的同时,也兼授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辅资料.即所谓“记”.从战国到秦汉,学者们搜罗选辑,最后经东汉郑玄注释整理,于是,一部既补充阐发《仪礼》,而又独自成编的《礼记》就真正形成并流传于世了.郑玄之后.研治《礼记》者,大家迭出,著述日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宋卫(?)、元陈(?)皆有《礼记集说》,清朱彬有《札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但从总体情况看,成就皆不过郑、孔.  相似文献   

14.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特点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赋中的大量语词皆有其来源,包括《楚辞》、《礼记》、《诗经》等著作.文章重点论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语词大多来源于汉以前的经典著作这一现象,因而得出《子虚赋》受楚文化、儒家、道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论,并且指出其铺陈博物的作赋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戴德把先秦古籍中有关解释《礼经》的文字纂编成书,被称做《大戴礼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最初便出自《大戴礼记》的“子张问入官”篇。意思是说:水到清得不能再  相似文献   

16.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标点均照录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最后一句话,诸家标点有异: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曾贻芬、崔文印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4页“追迹三代之礼……《礼》记自孔氏。”——…  相似文献   

17.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简介《学记》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学记》简介,预备——读. (屏显.生齐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和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写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相似文献   

19.
法国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巨著,带给了人们思想上的震撼,并且该部著作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雨果将《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积极运用其中,将人的“美”与“丑”所象征的二元性进行充分表达,从而使《巴黎圣母院》一书在突出人物特性的同时,也将人物所表达的精神实质进行展现.文章就这一问题作出简单的概述,以期对《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进行认知.  相似文献   

20.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为"四书"。五经始称于汉武帝时为《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这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