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姚炎昕 《教育导刊》2013,(12):12-15
教育即交往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文章主要从“交往”在教育中的定位、“教育即交往”的理论分析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等方面对“教育即交往”这一教育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的理论核心是“生存”,他的“自由”本质上是指内在自由和内在权威相统一的“生存的自由”。基于“生存本体论”的自由观,教育被定位于一种生存交往活动,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生存自由在教育实践中强调求知意志,使“理性”和“非理性”相结合,要把大学建成“生存共同体”,并在传统的陶冶中纳入“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前 ,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将“交往”引入教育研究之中 ,用“交往理论”来重新审视或探讨教育中的诸多理论问题 ,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理论认识。最为典型的是提出了“交往的教育过程观”。这种尝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也有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局限。应该说 ,教育学以及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并非始于今日。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 ,强调了人际交往的教育价值问题。前苏联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对“交往”进行过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德国在 2 0世纪 70年代还兴起了“交往教学论”流派 ,其基本思想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在“陌生人”社会、网络媒体的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如何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范式下进行自我主体教育和理性交往,需要以一种自我体验式的历练来达到真正的自知自觉,即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活乃至人生道路上引领自我。  相似文献   

5.
在“培养交往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交往教育实验中,我校教师全员参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构了能体现交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要求的、操作性较强的“交往教学模式”,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交往教学子模式群。这是交往教育实验的一个丰硕成果。一、“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一)“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2.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有关观点;3.德国“交往教学”流派的思想;4.我国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有关命题。(二)“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实现依据交往教育教学理论已进入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摆脱理论理性的缺陷,冲出结构主义的语言牢笼,布迪厄开始关注语言与符号权力间的亲密关系,将语言分析还原到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中,使语言规则与语言实践耦合,建构了独特的实践语言学理论———语言交换市场理论。布迪厄的语言交换市场理论对于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重视对教育交往中话语的还原与解读,重视对教育交往中实践者的标示与体认,重视对教育交往语言市场的塑造。此外,教育交往史在研究焦点上,应着眼“语言的符号权力”与“符号权力下的语言”,在研究视角上,应聚焦“语言市场中的教育交往”与“教育交往背后的语言市场”,在研究方法上,应创造性应用“参与性对象化”与“对应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沟通,相互研究、讨论,使师生不断有所新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的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教育双方的有效沟通,是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观念,为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资源。较之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在沟通情境上具有三方面的变革,即从“被动客体”到“参与主体”、从“现实环境”到“网络环境”,以及从“以理服人”到“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以“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就要求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富有创新性的“解构”和建设性的“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就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旨在从重“理论、规范”的灌输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理念在教育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建设一流大学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梅贻琦的“大师论”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他提出要加强教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整顿师资队伍,重视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吸收和借鉴梅贻琦的“大师论”,对于强化建设一流大学的大学理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提出了大学图书馆科学管理的设想;尤其对大学图书馆服务育人应包含管理育人、交往育人等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念、文化自觉、通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灵魂"、"筋骨"和"肌理",完整地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人"的教育。文章从文化自觉谈起,通过缩小文化自觉的外延,逐步分析文化自觉对于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意义。笔者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试图从高职教育的现状中探索出人文教育的筋骨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对品牌教育的期待,使得品牌教育成为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和新的突破点。2006年9月在东北大学召开的“2006年中国品牌论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都充分说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品牌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品牌效应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管理经验,阐述了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高校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本文将结合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探寻两者相融的实施路径,探究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交叉融合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高师美术专业基础教学课程都是沿袭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基础教学是以传授“再现性“的绘画技能知识为目的,以逼肖对象为标准.但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意义的基础教学是将学生智能结构的优化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支持、相互融通的状态,始终把基础教学放在艺术创造的整体背景下进行探讨,以促进基础教学和艺术创作水准的相长.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岁末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着力推动改革在社会各领域的开展,以“教育再生”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基本政策方向。“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在成立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共提出11份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书,直接指向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是第三份建议书“关于大学教育的应有发展态势”和第四份建议书“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及大学入学者选拔的应有方式”。以建议书为依据,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项大学教育再生政策,一方面以项目形式推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体现政府政策,推动大学改革的深入。同时,日本政府还将“大学教育再生”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到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走向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近代大学之门向女子开放是伴随着五四时期关于"大学开女禁"的论争,才逐渐成为现实。论争的双方围绕"大学需不需要向女子开放?""大学能不能向女子开放?"等核心问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辩,最终以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大学生为结果表明支持派获胜。这场论争不仅在当时有着开新风气的深刻意义,而且使得男女受教育权的平等在高等教育上的初步实现,从而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世界教育主题转变为"学会关心",营造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国际环境.本文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探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自主化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教育和学习形式。但结合电大的实际,其自主化程度值得商榷。是自主与面授结合制,还是主辅结合制,或是完全自主制,由结合制到主辅制到完全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这是电大远程教育过程中必须认识的实际问题。明确这一认识对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