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图书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涵义,探讨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模式及知识流程。互动模式为: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陈丽敏  唐建敏 《文教资料》2014,(13):192-194
显性知识是学习者有意识学习的并且能够表述的语言规则知识,隐性知识恰好相反,它是学习者在潜意识的情况下习得的知识,不能被表达出来。作者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定义的比较,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隐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跟二语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即二语水平有紧密联系,显性知识与二语水平的关系总体上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隐性知识的培养或者显性知识的转化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对二语学习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该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在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将显性教学法、隐性教学法平衡到日常教学中,不仅如此,还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习者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相似文献   

4.
衡量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的水平,不仅要看显性知识,更要看隐性知识。因此,中国人文通识教育要有大的突破性进展,重心必须从“显性知识”转移到“隐性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杨雨寒 《考试周刊》2007,(26):78-79
本文基于二语习得者中介语发展过程所具有的主要特性,即渗透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对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在促进第二语言中介语发展的必然依存性进行理论性探讨,并试图通过审视及比较现有的有关理论,论证所谓的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的区别仅存在于语言加工层面(Ellis 1999),当论及第二语言习得策略时,如单独将发展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的习得作为语言习得手段无疑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比较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多元区别,根据隐显知识的配伍组合,提出了由显性到隐性、由隐性到显性、由显性到显性、由隐性到隐性的四种知识传递模式,并结合高职教育的"致能"性特点,论述了高职课程对四种"致知"模式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学生在自己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默会的理解、吸收、深化显性知识同时达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如何生成、获得的,如何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以及该如何创造条件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成果,从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目的动机、过程模式、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知识共享的本质与规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部分,其中隐性知识是个人知识的主要部分。知识共享是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不断相互转化中实现的。知识共享效果的好坏受到知识共享主体特点、内容特征和"共享场"环境条件的影响与制约,更多地重视隐性知识、强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为知识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促进知识共享的关键。文章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知识共享的本质,克服知识共享的障碍,更加有效地利用知识共享的规律促进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语法知识二分法,即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使得探求用于测试隐性知识的方式与手段变得十分必要。Ellis认为人的语言能力由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构成。为了测试隐性语法知识,人们尝试了不同的方式。研究中使用的一些常用方式有:口试、限时合乎语法性判断与口头诱导模仿法。尽管各有优缺点,三者之中,口头诱导模仿法被研究证实是一种有效测试隐性语法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严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61+163-161
文章讨论了二语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两类知识的测量,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输入和练习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成功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1.
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闻 《班主任》2005,(3):10-12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非常注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无声"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或曰缄默知识,"有声"则是指显性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效.笔者认为,教师缄默知识储备的量及其如何与显性知识协调好,是教师建立知识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对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生物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隐性生物学知识显性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讨论是国外二语习得领域和心理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对语言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国内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定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接口问题以及在教学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加以总结,以供二语研究者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是隐性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隐性教学知识和显性教学知识之间起沟通作用。学校教学案例研究是促进显性与隐性教学知识不断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历程可分为领悟、表述、共享、创新四个阶段,这一历程本质上也是校本教学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的过程。当前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需加强校本教学研究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并强化学校层面知识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点。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显性教学方式,很难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文章旨在通过理论论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讨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两种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显性和隐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各有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各取所长,采取显性和隐性的整合方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馆员隐性知识转移条件及方式。明确促进馆员苎譬知识转移的对策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及和谐的组织环境,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搭建人才竞争机制平台等。  相似文献   

18.
李顺 《中小学电教》2012,(Z2):33-36
一、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英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波拉尼(Polanyi)在1958年出版的著作《个人知识》中提出了知识的二分法,即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数字等清楚表达的知识,此类知识可编码化、易于整理与存储。隐性知识是与特定情境相关的知识,是存  相似文献   

19.
显隐平衡: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知识管理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人们提高了对隐性知识价值的认识,强调关注教育教学存在着的隐性知识.然而,如何利用隐性知识,怎样处理它与显性知识的关系是一个复杂问题,是关系学校知识管理核心的问题.本文从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内容出发,论述了基于SECI模型的学校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管理的重点以及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指出实现显、知识的平衡是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