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是自愿性失业。从经济学角度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分析可知,从地域上看,我国目前存在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劳动力市场;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李玥 《陕西教育》2006,(1):39-41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将达到峰值,但劳动力需求量却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供大于求1400万人。就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则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整个就业市场面临着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竞争性矛盾和自身性矛盾。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就业新观念。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问题。因此 ,必须从经济转型的内涵出发 ,探索在经济转型时期对劳动力就业所提出的新要求 ,使经济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并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不仅是有关经济增长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快速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相互交织,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促进就业的政策框架,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就业形势、促进就业的政策进行分析,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近阶段如何促进就业提出了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纲要》在科教兴国和实行社会保障等部分,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一、“十五”期间,就业压力的情况分析就业问题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期稳定,认真解决就业问题,是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长迅速,而劳动力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的时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工…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高比例失业人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和劳动力的绝对量远远超过我国现有的经济发规模;二是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部分原有体制下的就业者,转向新体制后失业;三是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量资本(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面对知识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其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活和就业,但农村转移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其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举步维艰。为了提高其在城市中谋生的能力,必须面向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进程的转轨时期,就业问题是这一时期困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劳动力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四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五要在加强本国地区间劳动力调配的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劳务输出;六要积极利用外资、外贸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七要发展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素质;八要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就业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长远和根本上说,要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尤其要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其核心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今天,面对着城镇大批失业下岗工人的现实,面临着新政府的政府机构改革,重提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颇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2l世纪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成为就业难的障碍;政府的责任就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并通过实施这些政策,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强调劳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过年轻的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本质界定也具有理想化成分。目前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从中吸取教训 ,以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  相似文献   

12.
Dear Friends, This column,the ninth in our series,deals with Prob—lems.These should be familiar to all of us.Problems are im-portant ingredients1 in our existence.If there were no problems,every day would end at the moment we awake in the morning.Therewould be no meal times,no work times.no leisure time2.Problemsprovide the stimulin3 that add substance and excitement to our lives. Problems can be our best friends.They stimulate our imaginationand challenge our assumptions4.We would be lonely without them.Aworld without problems would be a dull,predictable,and emptyplace.Problems are as indispensable as air!  相似文献   

13.
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幼儿形成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习惯、活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幼儿园教育要以各科教学渗透和区域活动培养为途径,以抓住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分级推进,逐步培养,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在自我服务能力、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时代的特征来理解劳动价值论。同时要认真研究我国现行分配制度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以及劳动价值论和知识创新的关系等,从而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劳动力市场和教育资源的制约,而劳动力市场的制约是难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突破这一难题,职业教育才能在劳动力市场环境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民工荒"与"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两大焦点。"民工荒"和"就业难"均为结构性失业的表现,是由社会转型、用工及择业观念、教育体制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我们无法回避它的存在。只有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转变企业和个人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才能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是我国迄今为止存在问题多、涉及领域广、矛盾非常尖锐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法律的位阶、实体上的确定性、程序上的正当性、执行的合理性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法治要求和时代特征,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处分法律制度,以实现劳动教养制度实体确定、程序正当和执行合理等司法化之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善民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是一个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的省份,根据劳动力的供需情况将安徽省各市分为四个等级。通过对安徽省流入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发现安徽省流入人口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和结构特征等。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流入人口迁移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该地的经济总量和人口集聚效应,因此,提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和吸引本省外出人口回流,加大城市宣传力度,探索多种劳动力需求信息发布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时期,及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过程,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是党和政府21世纪的工作重点,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对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解决劳动力与就业长期供过于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