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日前公布的《中国7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例超过90%,但是有84.7%的小学生、80.5%的初中生和81.8%的高中生早餐营养不充分。负责该项报告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表示,被采访者中,97%的小学生、92.4%的初中生和93.5%的高中生有每天吃早餐的习惯,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吃早餐,  相似文献   

2.
吕斌 《家长》2009,(2):57-58
8成中小学生早餐不营养 日前公布的《中国7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率超过90%,但是有84.7%的小学生、80.5%的初中生和81.8%的高中生早餐营养不充分。该项调查,  相似文献   

3.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谁都说“过重”。学生说重,教师和家长也说重。自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以下简称《紧急通知》 )后,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中考的改革,初中学生明显减轻了压力。但对高中生来讲,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课业负担“有增无减”。由于休息和睡眠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近视率急剧上升,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城市小学生为 22. 78%,初中生为 55. 22%,高中生为 79. 34%。①学生体质不仅没有根本好转,某些指标还在下降。   当今中国社会,谁最苦最累 ?公众…  相似文献   

4.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77.4%的小学生使用电脑,31.3%的小学生拥有手机。这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日本各地5000名中小学生和家长。调查表明,在日本中学生当中,电脑和手机使用者比例更高。81.2%的初中生和88.6%的高中生使用电脑,57.6%的初中生和96%的高中生拥有手机。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冲绳县名護市教委最近所作的调查表明,本市3—6年级的小学生3832人中,去私塾补习的有28.7%,初中生(2302人)中有35.8%,高中生(2712人)中有3.9%。高中生的比率较低,这是因为名護市4所高中里只有一所普通高中。小学生去私塾补习的动机,大多是“受家长的劝告”;而中学生中则是“自己希望去”的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的只有16.67%,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的只有1349%,高中生每天睡眠8小时的只有1124%。这是《课堂内外》杂志社的“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健康测查的局部看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周步成(MHT-RC)问卷,对青海省海南州的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心理健康的学生占总被试的81.87%。其中,民族生和普通生,分别占35.18%和64.8%。(2)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占总被试的18.13%。其中,民族生和普通生,分别占62.87%和37.13%,总之,心理健康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并且心理健康水平,初中生好于小学生,小学生好于高中生:而普通生又好于民族生。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客观存在,尤其是民族生和高中生比率较高。笔者对此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河南省中小学生总体上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但近视率偏高并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的趋势;三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并且城乡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学习时间偏长、学习压力较大;多数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初中生在认同创新性解决问题时优于小学生,而小学生在学习意志和独立解决问题时具有创新性方面明显优于初中生;大多中小学生与父母关系较为融洽,能够关爱、孝敬父母,与初中生相比,小学生在自主性及与父母沟通方面有明显优势;四成家长首先重视孩子人品的培养,而学习成绩仍是家长高度关注的方面;六成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家务劳动习惯,七成中小学生能勤俭节约,但学校及家长的理财教育意识有待提高;中小学生多数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矛盾的能力,乐于帮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有较强的团队观念,遇到问题有倾诉对象,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初中生在个性与能力自我评价中有较高的认可度,小学生自认自己最突出特点是善良和诚实,中小学生心理状态则不容忽视。针对河南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的只有16.67%,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的只有13.49%,高中生每天睡眠8小时的只有11.24%。这是《课堂内外》杂志社的“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吕斌 《家长》2009,(Z1)
新闻背景8成中小学生早餐不营养日前公布的《中国7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率超过90%,但是有84.7%的小学生、80.5%的初中生和81.8%的高中生早餐营养不充分。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升学压力等诸多原因,学生厌学现象在有些地区或学校还相当严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全国做的“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高中生仅有4.3%。厌学现象严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还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一份调研报告显示,1997、1998年北京市共处理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  相似文献   

12.
“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据《人民日报》报道,小学生中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够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只有22.9%。调查中,有65%以上的小学生和近74%的中学生渴望能够达到符合年龄标准的睡眠时间,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是好好睡一觉”。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小学生和四分之三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他们都是未成年人,连结着亿万家庭,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让他们睡好可不是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为基础,以1 039 155名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考察在线学习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在家长投入与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在控制家长文化程度后,家长教育焦虑正向影响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同时会“遮掩”家长投入与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关系;(2)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影响受到家长教育焦虑的中介效应作用;(3)高中生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不产生影响,而家长焦虑在其中呈现遮掩效应;(4)家长投入的不同维度对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学习背景下,在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的高投入有益于子女学业倦怠症状的缓解;而高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遮掩”效应表明了高中生家长更需要通过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来帮助子女克服在线学习学业倦怠问题;不同学段学生所需要家长投入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课题组1对上海市未成年人群体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调查查样本中的学生年龄从9岁至18岁,分布在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本次共有3631名学生接受调查,其中有1545名高中生、941名初中生和1145名小学生,在调查学生样本中随机抽取1166名学生的家长接受调查,其中包括高中生家长459名、初中生家长438名和小学生家长269名,调查样本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的睡眠状况让人担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这是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4年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获悉的。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够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只有22.9%。调查中,有超过65%的小学生和近74%的中学生渴望能够达到符合年龄标准的睡眠时间,超过半数的中小学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是好好睡一觉”。调查发现,超过1/3的小学生、超过半数的初中生经常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还是课业…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很容易被美好的文艺作品所打动”这句话符合你的情况吗?选择“完全符合”的占20%,“比较符合”的占31%,“不太符合”、“完全不合”的占49%,竟有近一半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审美情趣和体验。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如此麻木,以致审美情趣低下?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很少接触到优秀的艺术作品,缺少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时间和机会;家长和老师平时很少指导学生感受和发现美好的事物,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教学的功利性太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完全是为了过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审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水中…  相似文献   

17.
论自主学习     
刘礼忠 《海南教育》2010,(1):55-55,59
有老师讲:“小学生扶手走,初中生牵手走,高中生放手走”:或曰:“小学生低年级扶手走,高年级牵手走,中学生放手自己独立走”。讲的都是学生学习,自小到大应从依靠老师、家长帮扶,到尽快实现学生本人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出走,给家长带来苦恼,给老师增加了工作难度,重要的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外漂流,处理不好会导致他们心理变态,发展严重还会被诱发犯罪。仅从对天津少管所一九八三年的调查证明,有71.4%的少年犯曾出现过出走现象。学生出走,既是教育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一、学生出走的心理分析笔者对校内外六十例出走学生作了调查统计:小学生占10%,高中生占12%,初中生占78%。从他们出走的心理活动上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惧怕心理。家长体罚成习,学生已成“惊弓之鸟”。一旦遇到可能遭打机因(如做错了事、老师请家长)时,就会产生惧怕心理,于是闻讯则走,夜不敢归。此类情况多发于小学和初中,占六十例中的53%。 (二)抗拒心理。中小学生自尊心很强,  相似文献   

19.
如今,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00年全国学生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近视眼居高不下,小学生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近视率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而且,近视的度数也不断上升,这已引起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忧虑。  相似文献   

20.
据近日调查显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其中,高中生网民占全部高中生的56%,初中生网民占全部初中生的36%,小学生网民占全部小学生的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