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推时间,横向导纵向”,分析大小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1)雷公山秃杉种群大小级结构为明显的金字塔型是增长型种群.(2)秃杉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表明,在种群的生活史中,幼年阶段存在明显的自疏和他疏现象.(3)秃杉种群存活曲线表明秃杉种群存活曲线为第Ⅲ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天马山各优势种的大小结构图、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对存活曲线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鸭脚木存活曲线仍代表增长型种群,属于基部宽而顶部窄的金字塔结构,中间也没有缺失现象.马尾松、杉木、枫香和罗浮柿的存活曲线代表衰退型种群,基本上无幼树,属于严重的倒金字塔结构,中间也有严重的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3.
雷公山秃杉群落β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多样性反映了环境被物种分隔的程度。对国家Ⅱ级保护物种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缺乏,作者以雷公山5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选用β多样性测度方法的whittaker(βw)、cody(βc)、Morisita-Horn(Cmh)指数,分析秃杉群落的β多样性,结果表明:(1)秃杉群落β多样性指数随物种个体数的增减而发生变化。(2)秃杉群落β多样性受秃杉种群结构的影响,当种群径级结构相似时其群落间的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顶矮林各优势种的大小结构图、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并对存活曲线进行线性回归,红锥属于稳定的种群,疏齿木荷、五列木、密花树扣木荷的存活曲线仍代表增长型种群,并且都属于基部宽而顶部窄的金字塔结构,中间也没有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5.
英山吴家山森林公园榉树种群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英山吴家山森林公园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Hand.-Mazz.)种群大小级结构、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榉树种群的结构.结果表明:榉树种群幼树、幼苗严重不足,中成树成高频分布,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  相似文献   

6.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格林指数、Cassie指标、扩散指数、聚集度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等方法,研究了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聚集程度和规模逐渐减小,大树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7.
对元宝山冷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的研究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增长型的繁殖潜力而表现了衰退型的演替趋势;种群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元宝山冷杉种群动态受环境影响相当明显.种群生态学研究对人为调节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有28种.其中,一级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金佛兰等6种;二级有柔毛油杉、秃杉、翠柏、福建柏等22种.对保护植物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对白眉姬鶲卵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眉姬鶲卵在繁殖期损失主要表现在失踪和出壳;白眉姬鶲的孵化期为12-14天.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下图为种群的3种存活曲线:(1 )如果第Ⅰ类为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这属于    型种群,其特点是    的个体很多,而    的个体很少,则种群的    会越来越大。(2 )如果第Ⅲ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采取的措施是:①留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南粗榧种群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型分析和巢式方差等级分析等技术对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粗榧5个种群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坝王岭种群、尖峰岭种群、卡法岭种群、黎母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6m 6msm 2sm(2SAT)、2n=2x=24=16m 6msm 2sm(2SAT)、2n=2x=24=18m 4msm 2sm(2SAT)、2n=2x 24=20m 2msm 2sm(2SAT)和2n=2x=24=18m 4msm 2sm;2)相对长度变异最高的为第5对染色体(90.35%),最低的为第10对染色体(24.54%);臂比变异最高的为第4对染色体(86.54%),变异最低的为第12对染色体(40.228%);3)虽然海南粗榧不同种群核型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是其间差异不显著,都为较原始的2A型;4)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种群内的变异量总是远远超过种群间的变异量;其中坝王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间的变异其相对长度和臂比都是最高的,坝王岭和卡法岭种群、卡法岭和吊罗山种群的变异最低;5个地点海南粗榧种群间的VST值平均为10%,即在常规染色体的遗传变异中,平均只有10%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大部分变异(约90%)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和细胞间.这样的分化系数表明在海南粗榧种群间进行着频繁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12.
用两个矩阵描述了红圆蚧(Aonidielaauranti)一龄若虫的扩散格局,把柑桔树简化成中心辐射的枝条结构,利用红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资料,建立了红圆蚧群动态的矩阵模型.通过改变寄生率的水平,在计算机上模拟了10年内红圆蚧的种群动态变化,试图为红圆蚧的测报和防治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特定年龄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在不同地区呈暴发性危害.本文以莴苣、黄瓜和茄子3种蔬菜寄主为饲养材料,组建了西花蓟马的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3种寄主上具有不同的种群增长倍数,其在莴苣上最高,种群趋势指数(Ⅰ)为30.09;在茄子上最低,种群趋势指数(Ⅰ)为18.03.说明寄主是影响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寄主上,西花蓟马的重点防治、作物布局调整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5种温度处理(19℃,22℃,25℃,28℃和31℃),探讨稻.卷叶螟实验种群的数量动态.25℃度温度处理组的世代存活率最高(19.7%),种群增长指数最大(14.9倍)。上述两项指标最低的是19℃温度处理组,分别为3.59b和1.18.根据实验结果,组建了该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建立了模拟种群数量变化的连续模型和等龄期结构的矩阵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甜槠的结构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种群各样地大小级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甜槠种群高度级结构以0~2m的个体最多,占41.54%;2~4m的个体次之,占总数22.35%;大于10m共108株,占5.09%;最高高度达26m。甜槠种群密度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少,密度与径级的相关模型为D=8.5178×10~4A~(-1.7497)。甜槠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6.
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歧义(ambiguity)现象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各个语言学派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之加以分析。比如,结构语言学派用直接成份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ent analysis)分析某些歧义现象;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用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cp structure)的概念来解释探讨某些歧义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歧义呢?本文试从歧义现象的鲒构及构成原因作以简略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昆虫生命表技术, 评价了5 个生物制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013 %印楝素乳油(azadirachtin) 、118 %阿维菌素乳油(abamectin) 与苏云金杆菌乳剂(Bt ) 对小菜蛾种群直接毒杀作用较好,但施用1 次不能将一茬蔬菜上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 I) 降至1100 以下。013 %印楝素乳油+ Bt 乳剂、013 %印楝素乳油+ 118 %阿维菌素乳油, 对小菜蛾的联合控制作用显著, I 值均小于1100 , 同时表明4 个生物制剂对菜田自然天敌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Greig-Smith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和区组分析 ,对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的主要种群进行种间分布格局和种间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 :1、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四种主植物种群九龙藤 (BauhiniaChampioniBenth)、薄叶鼠李 (RhamnusLeptophyllaSchneid)、小果蔷薇 (RosaCymosaTratt)和竹叶椒 (ZanthoxylumplanispinumS.etZ)种群在次生灌丛群落中呈集群分布趋势 ,并且各种群的集群分布格局的聚块强度大小与取样面积大小有关。2、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的主要种群间性状类似的种群比较容易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反之 ,往往表现为正相关 ,或者相关关系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封育时间蒙古栎林主要乔木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数分析方法对不同封育时间蒙古栎林样地内的主要乔木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黄榆种群均为聚集型分布;蒙古栎和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在不同封育时间内表现不同的变化.总体上看种群聚集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在封育初期,黄榆种群比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更大,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下降,呈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Greig-Smith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和区组分析,对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的主要种群进行种间分布格局和种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四种主植物种群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 Benth)、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s Schneid)、小果蔷薇(RosaCymosa Tratt)和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et)种群在次生灌丛群落中呈集群分布趋势,并且各种群的集群分布格局的聚块强度大小与取样面积大小有关。2、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的主要种群间性状类似的种群比较容易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反之,往往表现为正相关,或者相关关系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