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一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种刚性管理,教师可以逐条对照以规范自己在教学中的言与行,制度造就了学校的刚性外框,使学校得以规范地前行。  相似文献   

2.
走进医院,发现头孢四代正悄然用于临床,不禁感叹:药物的更新实在太快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细菌变异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因此,医院在大声呼吁“切莫滥用抗生素”,这种危机感不由使我联想到当前的学校管理:过多的制度刚性管理使校园到处充满“压抑”,教师、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得不到真正创造性发展;过多的激励性管理,使得学校也呈现“耐药性”,一次次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究竟如何在新时期使学校管理不再陷入指哪打哪的“抗生素式管理”的旋涡呢?一、制度上“刚柔相济”制度是维系集体存…  相似文献   

3.
一、学校管理改革的策略1.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在我们学校有一条标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所以,我们管理的特点是: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我们的校园占地面积有108亩,天天有几百位来宾在校园内,怎样保证没有一张废纸?怎样确保任何时候校园里都是干干净净?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年开学,我校都要宣布一个制度:不管哪一位在校园里发现校长扔一张废纸奖励1000元,这钱从校长的工资里扣除。这样校长就不敢在校园里扔废纸。学生发现教师扔一张废纸奖励500元,其中100元由学校负担,400元由教师个人负…  相似文献   

4.
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学校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以“民主型管理”为主,在尊重教师的心理特点基础上,关注人、研  相似文献   

5.
陆新辉 《江西教育》2007,(10):28-28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和家一样,有“和”方有发展。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成天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不仅要把学校“做大”“做强”,还要将学校“做久”,即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发展,构建和谐学校是途径、根本。何谓“和谐学校”?我的认识是,学校体现民主管理,各项工作稳中有序,校长、教师、学生之间和睦相处。近年来,我以“家”的理念构建和谐学校,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我深切地感受到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散发出浓浓的“家”的芳香。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管理中,究竟是实行“刚性管理”好,还是“柔性管理”好?近几年由于管理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更倾向于“柔性管理”。我认为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一、“刚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刚性管理”,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一个“严”字。要求做好紧﹑快﹑准。“紧”就是要求跟班紧。学生管理无小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学生毕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班主任应该在每一节课间到班上巡视一圈,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责任心。“快”就是处理班上…  相似文献   

7.
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感到“很苦”、“很累”,体验不到充实感和幸福感,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那这所学校肯定是没有前途和竞争力的。只有当教师感到其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才有可能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因此,笔者认为,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应体现“人性化”。我们学校在“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关注教师,发展教师”的思想指导下,坚持做了六方面工作,以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蒋裕建 《教书育人》2009,(12):64-64
理念一:我们的教师在学校幸福吗 一位专家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经常问自己:“我们的老师在学校里有幸福感吗?”他提出应把教师的幸福感作为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我初一听十分震撼,可静下来仔细咀嚼,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9.
金峰 《文教资料》2010,(22):171-173
本文在分析柔性管理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高校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将柔性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管理中,有利于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有利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并激发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进而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指出高校管理必须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因为推行柔性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 ,中小学的内部管理已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比如 ,有强调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 ,坚持“依法治校”的 ;有致力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系统制定 ,坚持“从严治校”的 ;有注重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 ,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激发教师努力工作动机的 ;有主张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 ;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概括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两种模式。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各有优势 ,也各有局限性。因此 ,使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 ,是中小学管理的必然趋势。一、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是中小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刚性管理是严…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是什么?学校该如何管理?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大多学校的校长都是一些"教而优则仕"的校长,校长在管理学校时也大多凭经验管理学校,校长扮演的更多的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我认为校长管理重在唤醒教师、激励教师、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实现校园人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2.
杜强 《辽宁教育》2011,(7):27-28
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完美结合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亦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即“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那么,在现代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应如何在刚性制度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呢?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组织,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训练有素的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影响、改变和发展学生。所以,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而教师是有丰富情感和巨大主观能动性的,他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因此,我们管理者只有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体现“行方思圆”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的艺术在于平衡得失,管理的艺术在于刚柔并济。学校是一方心灵净土,一处精神特区。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既需要刚性制度的奠基和守护,也需要柔性管理的抚慰和关照。刚性的制度散发规则之美,让一切有章可循,井然有序。柔性的管理散发人性之美,如春风拂面、细雨润肤,让人心平气和,心悦诚服。作为学校管理者,"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只有"刚""柔"并济,"人""法"双馨,在刚与柔、人与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许勋恩 《教书育人》2007,(12):19-21
“柔性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校长,管好了教师,也就管好了学校。长期以来,我国在管理教师方面是以刚性管理见长的,是以“严厉、规矩、纪律”作保证的。所谓刚性管理,又称硬管理,理性管理,是指学校领导者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需要教师遵守,教师的各类活动必须要合乎规范,严厉奖惩,纪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弹性。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学校来说,为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刚性管理是必要的。而当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后,刚性管理就显得缺乏人情味,不够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管活,管是为了不管。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高校专职辅导员,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及特性,笔者认为在班钣管理中采取“柔性管理”要此“刚性管理”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同时也便于管理。本文以笔者采用“柔性管理”的案例浅析“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人不是物,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可以让教师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教师的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一、现代学校呼唤“人性化”管理学校管理需要“人性化”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人性化”,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  相似文献   

19.
胡群武 《教师》2008,(3):55-57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以组织权威为基础,管理者依靠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通过命令与监督来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以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管理者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呼唤新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革。笔者以为,其新意如下: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是人格化的管理。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成为幸福快乐的校园,学生、教师和校长都应该在其中获得成长、获得幸福感,这也是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人格化的学校管理,是建立在管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